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小题1:孔子为什么说“不得中行”的时候就要与“狂狷”者交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小题1:孔子为什么说“不得中行”的时候就要与“狂狷”者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小题1:孔子为什么说“不得中行”的时候就要与“狂狷”者交往?(2分)
小题2:请你再各举一个狂者和狷者的例子,并说明之。(4分)
答案

小题1:孔子奉行中庸之道,他认为如果得不到中庸之士与他交往,就一定结交狂放的人和狷介的人,因为狂放的人积极向上,狷介的人有所不为,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小题2:狂放的人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永远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举例1分,理由1分)
狷介的人如陶渊明,清廉刚正,洁身自爱,辞官归乡,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举例1分,理由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少以门荫调右翊卫,迁司卫主簿,寻擢监察御史,累迁中丞。
张昌宗引妖人迎占,计不轨。彦范谏曰:“昌宗谬横恩,苞祸心,亿测天命,皇神降怒,自擿其咎。逆而不诛,社稷惧亡。请付三司考治。”不纳。 
张柬之将诛易之等,引与定策。于是,以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神龙元年正月,彦范、晖率羽林兵与将军李湛等千骑五百人讨贼。令湛就东宫迎中宗至玄武门,彦范等斩关入,士皆鼓噪,时武后处集仙殿,斩易之等庑下。后闻变而起。彦范进曰:“天意人事归李氏。臣等谨奉天意,惟陛下传位,万世不绝,天下之幸。”后乃卧,不复言。明日,中宗复位,以彦范为侍中,封谯郡公,赐实封五百户。
  上书戒帝曰:“伏愿上以社稷为重,令皇后无居正殿,干外朝。深居宫掖,修阴教以辅佐天子。”帝孱昏,狃左右,不能有所省纳。
时武三思以迁太后衔恚,虑不利诸武,而韦后雅为帝宠畏,且三思与蒸乱,因为帝画策。未几,罢彦范等政事。五月,加特进,封扶阳郡王,令朝朔望。寻出为洺州刺史,改濠州。王同皎谋诛三思,事泄,三思阴令郑愔告变,诬彦范等同逆,乃贬彦范泷州司马。三思又疏韦后隐秽,榜于道,请废之。帝震怒,三思曰:“此殆彦范辈为。”诏有司议罪。大理卿裴谈请即诛斩,家籍没。帝业尝许以不死,遂流瀼州,禁锢终身。三思又请夷彦范等三族,帝不从。三思乃遣周利贞矫制***之,利贞至贵州,逢彦范,即缚曳竹槎上,肉尽,杖***之,年五十四。
  睿宗即位,彦范等并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还其子孙,谥曰忠烈。
(节选自《新唐书﹒桓彦范传》,有删改)
【注】①三司: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主刑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请付三司考治考 :审查,拷问
B.修阴教以辅佐天子修:讲习
C.而韦后雅为帝宠畏雅: 娴雅
D.封扶阳郡王,令朝朔望朝:上朝,朝见
小题2:下列语句,能体现桓彦范以国事为重的一组是( )(3分)
①以门荫调右翊卫                  ②逆而不诛,社稷惧亡
③惟陛下传位,万世不绝,天下之幸  ④令皇后无居正殿,干外朝
⑤榜于道,请废之                  ⑥遂流瀼州,禁锢终身
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桓彦范向武则天弹劾张昌宗的不轨行径,但是他的上疏,如同泥牛入海。
B.桓彦范等率御林禁兵斩关而入,***死易之等,逼武则天归还帝位给中宗。
C.桓彦范被加官特进封扶阳郡王,这是中宗对他作为匡复唐室功臣的一种嘉赏。
D.桓彦范被贬为濠州刺史,又遭武三思陷害,被终身流放到瀼州,途中被武三思假托君命派人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因为帝画策。未几,罢彦范等政事。
⑵三思阴令郑愔告变,诬彦范等同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注]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澳》。切磋琢磨,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 ②赐:子贡名。
⑴下列对选段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B.孔子对子贡所说的贫穷能保持骨气,富贵能不骄横的人,持否定态度。
C.子贡的回答说明他悟到人要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理想境界像加工象牙和骨等材料要精益求精一样。
D.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贡能“告诸往而知来者”,做到举一反三,这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式的教育。
⑵结合①②选段,谈谈孔子对“贫富”的看法。(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插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廷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藏罪狼籍,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被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鹰等复发。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注]①输作左校,东汉政府对犯罪官员的惩罚,服劳役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所交接接:接待B.每破走之破:打败
C.膺表欲按其罪按:查办D.考死,妻子徙边考:父亲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膺有威慑力的一组是( )(3分)
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实为师友
②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③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④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
⑤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
⑥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膺为官威严清明,所以升迁为青州刺史后.当地郡守县令听说消息,多弃官不做。
B.李膺担任护乌桓校尉,在对敌作战之时英勇善战,每每使敌人败退,敌人非常伯他。
C.李膺为官清廉,做度辽将军时在与鲜卑大战之后,将所掳掠的人口全都送还塞下。
D.张俭事发之后,李膺敢于担当,没有像乡人劝说的那样逃走,而是主动前往诏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5分)
译文:                                                                      
②毅乃慨然舀:“本谓膺赘,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摘自《宋史•杨业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事刘崇事: 侍奉B.尝购求之购: 购买
C.帝以业老于边事老: 老练D.身被数十创被: 遭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3分)
①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⑥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并非贪生怕死。
C.杨业先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后因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提振士气,决定率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3分)
(2) 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伤士卒而功不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D.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