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金帛,历诸国市马。魏徵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诸蕃闻之,且不重中国。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令止之。                                                
(选自《贞观政要·纳谏》,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晏子请数其罪云数:屡次B.又令人多赍金帛赍:送东西给人
C.诸蕃闻之,且不重中国重:敬重D.皆邈过三王之上邈: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安有***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无乃尔是过与
B.齐桓公之郭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C.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D.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小题3:下列全能体现唐太宗从谏如流的一组是(   )(3分)
①安有***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          ②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③太宗意乃解                              ④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⑤又令人多赍金帛                          ⑥太宗遽令止之
A.①③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珪认为李世民收留庐江王抢来的女人是知错犯错,就引用齐国父老的话对他进行讽谏。
B.李世民的妻子针对他因骏马死了而要***养马人,引用齐景公的例子对他进行了谏止。
C.魏征认为派人去买千里马是不正确的,因为买千里马会花费很多金钱,还会让各少数民族生怨。
D.汉文帝认为要了千里马也没什么用,就补偿送千里马的人来回的路费,打发他走了。
小题5:断句和翻译。(9分)
(1)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曲线处断句。(3分)
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
(2)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3分)
答:                                                                                                                                                                     
②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3分)
答: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 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 (错一处不扣分,错两处扣1分)       
(2) ①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所不要求舒适,做事敏捷,说话谨慎。(“无”“敏”大意各一分)
②我私下认为陛下心里认为这个正确,陛下如果认为不正确,那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好却不能去除。(“是”、“所谓...也”判断句式、大意各1分。)
解析

小题1:(数:责备)。
小题2:(解析:C“则”:连词,那么,就。A乃:连词,却;“无乃…与”意为“恐怕…吧?”。B之:动词,去;代词,代富与贵。D以:介词,把;连词,表顺承,来。)
小题3:(解析:①是唐太宗自己说的话,⑤是说“又派人多送金银丝绸,到各个少数民族国家买马”与“从谏”无关。)
小题4:(“因为买千里马会花费很多金钱”错。“还会让各少数民族生怨”错,只有可汗生怨,其他人是不敬重。)
小题5:略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边吃饭边说话,当时有一个美女在旁边伺候,她本来是庐江王李瑗的侍妾,李瑗(叛乱)失败,(她被)收入皇宫。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没有道义,残***她的丈夫然后纳她做了妾。他很暴虐,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坐席说:“陛下认为庐江王抢了她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唐太宗说:“怎么会有***了别人抢了人家的妻子,你却问我对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从《管子》里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为什么会灭亡呢?”父老说:“因为他认为好的好认为不好的不好。”桓公说:“象您说的话,(郭君)是贤能的国君啊,怎么会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的,郭君认为好的好但不能采纳,认为不好的不好但不能去除,所以灭亡了。’现在这个女人还在您的左右,我私下认为陛下心里认为这个正确,陛下如果认为不正确,那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好却不能去除。”太宗很高兴,称赞这话是最好的,就派人把美女还给了她的亲属。
太宗有一匹骏马,特别喜爱它,常常放在皇宫内喂养,(这匹马)没有生病却突然死了。太宗对养马的宫人很生气,准备***了他。皇后进谏道:“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了要***(养马的)人,晏子要求指责养马人的罪过,说:‘你养马却让马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让国君因为马而***人,老百姓听了这事,一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其他诸侯听了这件事,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这是你的第三条罪。’齐景公于是原谅了(养马人的)罪过。陛下曾经读书见到过这事,难道忘记了吗?”太宗的内心才得到开解。(太宗)又对房玄龄说,皇后一般事情(都能)启发、开导我,(对我)极有好处啊!
贞观十五年,派使者到西域协助立叶护可汗,使者还没回来,又派人多送金银丝绸,到各个少数民族国家买马。魏征进谏说:“现在派使者以立可汗作为名义,可汗还没有立定,就到各国买马,他们一定认为(我们)的本意在于买马,不是专门去立可汗。可汗能够立,那么他不会感恩;不能立,就会心生很深的怨恨。其他各少数民族听了,将不敬重中原国家。只要能让他们的国家安宁,那么各国的马,不求也会到来。从前汉文帝时有一个献千里马的人,汉文帝说:‘我巡幸等办吉利的事的时候每天走三十里,有军事行动的时候每天走五十里,我的专属车队在前面,从属车队在后面,我单独乘千里马,要到哪里去呢?’就补偿给献马人来回路费让他回去了。又有光武帝时候有献千里马和宝剑的人,马用来驾击鼓的车,剑则把它赐给骑士了。现在陛下所作所为都远远的超过了圣贤的三王,为什么到这件事却要落后于孝文和光武呢?还有,魏文帝想寻找西域的大珍珠,苏则说:‘如果陛下恩惠遍及天下,那(珍珠)不找也会自己来,寻找得来的珍珠是不值得珍贵的。’陛下就算不能仰慕汉文帝高尚的德行,能不害怕苏则正直的话吗?”太宗就下令停办了这件事。
举一反三
阅读题
一壶先生传              
戴名世
一壶先生者,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尝往来登、莱之间,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其踪迹皆不可得而知也。好饮酒,每行,以酒一壶自随,故人称之曰“一壶先生”。
知之者饮以酒,即留宿其家。间一读书,嘘欷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与即墨黄生,莱阳李生者善,两生知其非常人,皆敬事之。或就先生宿,或延先生至其家,然先生对此两生每瞠目无语,辄曰:“行酒来!余为生痛饮。”两生度其胸中有不平之思,而自放于酒,尝从容叩之,不答。一日,李生乘马山行,望见桃华数十株盛开,临深溪,一人独坐树下。心度之,曰:其一壶先生乎!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别去。
先生踪迹既无定,或留久之乃去,去不知所之;已而又来。康熙二十一年,去即墨久矣,忽又来,居一僧舍。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怳,问其所自来,不答。每夜,即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也。
赞曰:一壶先生其补锅匠、云庵和尚之流亚欤?吾闻其虽行遁,而酒酣大呼,俯仰天地,其气犹壮也。久之,忽悲愤死,其故何哉?李生曰:“先生卒时,年已垂七十。”
注①惝怳:消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延先生至其家延:请。
B.间一读书,嘘欷流涕而罢间:有时。
C.吾闻其虽行遁遁:隐遁。
D.年已垂七十垂:超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比至,果先生也。②周而不比。
B.①往往不能竟读也。②阅数日,竟自缢也。
C.①或就先生宿②或师焉,或不焉
D.①去不知所之②佯狂不知所之者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一壶先生“佯狂自放”一组是(     )(3分)
①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
②嘘欷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
③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
④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怳。
⑤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别去
⑥酒酣大呼,俯仰天地。
A.②④⑥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怳,问其所自来,不答。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音韵雅畅,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于是图南之规转锐。器重礼遇日有加焉,亲贵旧臣莫能间也。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曰:“朕知卿等至,不获相见,卿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是以国储九年,以御九年之变。臣又闻至于八月不雨,然后君不举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蒸民未阙一餐,陛下辍膳三日,臣庶惶惶,无复情地。”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道谢前王,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自鲁阳至于京洛,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羁远,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以诚绥纳,咸得其心。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然性微轻佻,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高祖每以此为言。
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
(取材于《魏书˙王肃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韵雅畅,深会帝旨会:符合
B.不觉坐之疲淹也淹:时间长
C.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引:推荐
D.蒸民未阙一餐阙:同“缺”,缺少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因言萧氏危灭之兆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卿何为而来
徐公何能及君也
C.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然性微轻佻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
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高祖很同情他。
B.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
昨天郊野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没有下一点儿雨。
C.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
沿途有关丧葬的事情,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
D.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不久王肃被任城王上书弹劾,说王肃阴谋反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肃少年时聪明善辩,博览经史,在父亲兄弟被萧赜***害之后,从建业投奔了魏高祖。
B.王肃深受高祖器重,在他劝高祖大干一番事业之后,高祖图谋南方的心思变得急切了。
C.高祖因为久旱不雨而停了三天的膳食,王肃等惊惶不安,也决定陪皇帝停食三天。
D.王肃在边塞尽心竭力安抚外邦,以诚相待,深得民心。他一生为官清廉,洁身自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课文中的句子。(8分)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分)
译文: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译文:                                                                    
(3)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徯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孟子·梁惠王下》)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齐人伐燕,取之伐:攻打
B.系累其子弟系累:捆缚,拘禁
C.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问,这里指对百姓安抚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倍:违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C.①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②赢粮而景从
小题3: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文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组是(3分)(   )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            ②南面而征,北狄怨
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④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⑥是动天下之兵也
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③④⑥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6分)
(1)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也,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
译: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