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子夏曰:“贤②贤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子夏曰:“贤②贤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
子夏曰:“贤②贤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④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①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②贤:尊重③易:轻视④致: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孔子认为教育重在培养人的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2)子夏的观点是怎样的?他的话跟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3分)
答案

(1)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回答“德行”两方面即可。1分)
(2)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具备了伦理道德,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以上2分)子夏的话,实际是对孔子观点的进一步发挥。(答一脉相承也可以。以上1分)
解析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2)子夏曰:“贤②贤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④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讲的是与妻子相处时,要尊敬她的贤德胜过喜好她的美貌;侍奉父母则要尽心尽力事;侍奉君主能尽忠职守;和朋友交往要诚实信用,这样的人如果自谦没学过什么东西,我还是认为他算是有学过的人了。所以他和孔子讲的都是道德方面的事儿,是一脉相承的。
举一反三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鱼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烈山泽,罔绳擉(chuò)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yǎn),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hàn)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麞(zhāng),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xǐn)伈睍(xiàn)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乃止。其无悔!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昔先王既有天下,烈山泽烈:放火烧
B.以种其子孙种:繁殖
C.伈伈睍睍,为民吏羞羞:进献
D.以与鳄鱼从事从事:较量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B.其率丑类南徙于海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小题3: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韩愈任潮州刺史派官员给鳄鱼送吃的,并警告鳄鱼起笔,表明了韩愈是一个守土有责,面对百姓利害不能坐视的朝廷命官。
B.第二段中转入现实,先指出大唐的强大与统一,臣民的效忠与尽力,然后表达了自己不愿与种种丑类并处一地的愿望,口气婉转,但棒喝之意明显。
C.文中例举了鳄鱼吞食民畜等罪状,这是为了说明刺史为什么不能与“丑类“相处的理由,接着又表明不要以刺史的驽弱为可欺,忠告善道,晓以利害。
D.本文采用了先礼后兵、教而后诛的形式,说理上很有特色,叙述为主,间杂议论,婉转跌宕,层层深入,理直气壮,在“讽喻“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
小题5: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2)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及三段课外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韩非子说:“舆人欲人富贵,棺人欲人死丧。人不贵则舆不用,人不死则棺不买。非有仁贼,利在其中。”(《韩非子·备内》)
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韩非子·备内》)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价值观。(3分)
(2)、你赞成谁的价值观?为什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下列各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老不复取:通“娶”,娶妻B.何意致不厚:宽厚
C.何乃太区区:见识短浅D.会不相从许:副词,有称代作用,代“你”。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B.还必相迎取/会不相从许
C.府吏得闻之/便可速遣之D.吾今且报府/洵美且异
小题3:下列关于文段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段选自汉乐府诗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选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悲剧基调,同时,在结构上又引起下文的故事。
C、第二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她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其的同情。
D、从选文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的根源是焦仲卿对母亲的言听计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①女还,顾反为女***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之。妻止之曰:“②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③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选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每小题3,共9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亲亡,居丧尽礼。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履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及至,尚之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汝师之。”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里。
或劝之仕,答曰:“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隐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昊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征北张永为吴兴守,请麟士入郡。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永乃止。
升明末,大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
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二年,卒于家,年八十五。
(节选自《南史·沈麟士传》)
注释:①黄叔度:名宪,汝南慎阳人。东汉时饱学之士,满腹经纶,但拒绝出来做官。
②黔劓:黔,通“黥”,在脸上刺刻涂墨;劓,割去鼻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麟土幼而俊敏俊:才智出众
B.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毕:都,全部
C.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候:拜访,问候
D.麟土重陆机《连珠》重:敬重,仰慕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沈麟士不慕名利的一组是(3分)
①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②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
③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④何为不希企日损
⑤走虽不敏,请附高节⑥守操终老,读书不倦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麟士年幼时便博闻强记,七岁那年,听叔父沈岳谈论道家学说,听一遍他就能毫无遗漏地复述下来,叔父对他甚为赏识。
B.沈麟士特别孝顺,父母去世,服丧期间竭尽礼节。守丧结束后,每到父母忌日总是多天流泪,伤心不已。
C.沈麟士宽厚待人,节操高尚,颇有义名,曾受到何尚之、孔山士、王奂、沈约等人的征召举荐,但他都没有出来做官。
D.张永做吴兴太守时,请麟士到郡中。沈麟士为观赏秀丽山水,答应前往并停留几个月。后张永请他担任功曹,他誓死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5分)
(2)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