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初事世祖于潜邸,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蓟州有禁地,民不得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其实,而当以罪,民赖以安。都元帅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
大德二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民甚便焉。有妇毒***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狱上,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为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曰谨畏天戒,取法祖宗,孝事母后,敬奉至尊,抚爱百姓,敦本抑末,清心听政,寡欲养身,酒宜节饮,财宜节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杜绝谗言,求纳直谏,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利用以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遂卒,年七十七。
利用每自言,平生读书,于恕字有得焉。廉希宪当时名相,简重慎许可,尝语人曰:“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武宗即位,以官僚旧臣,制赠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封潞国公,谥文贞。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辟为掾,辞不就辟:邀请
B.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冒:违反,冒犯
C.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核:审查
D.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俾:使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利用忠于职守、为国为民的一组是
①初事世祖于潜邸
②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
③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
④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
⑤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
⑥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用小时候聪颖过人,二十岁时与魏初齐名。后中书省征召他为掾吏,他推辞没有赴任。
B.王利用担任安西路总管期间,减轻职田的租额,在其他郡出徭役的站户全部被免除掉。
C.王利用担任太子宾客时把切中时政要害的十七件事写疏上奏,皇帝褒奖采纳了他的建议。
D.廉希宪是当时的名相,为政简易慎重,对于赞许别人很是谨慎,唯独对王利用非常佩服。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5分)
译文:                                                                                               
(2)“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王利用检举了这件事,巡逻的向皇上申诉,王利用辩解更努力,最终把所没收的财产全部归还给百姓。
(2)“家里有钱而卖毒药,难道符合人情吗?”审问富商,果然是被冤枉的。不久,(王利用)辞官,归隐汉中。
解析

小题1:“辟”应为“征召”。
小题1:①是说王利用与元世祖的渊源;⑥为别人评价王利用才干突出。
小题1:应是任“安西、兴元两路总管”期间在兴元所做的事。
小题1:【参考译文】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是辽代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王籍的七世孙,高祖以下都在金朝做官。王利用小时候聪颖过人,二十岁和魏初同学,于是齐名,各位名人交口称赞他。当初元世祖在做藩王的时候王利用就侍奉他,中书省征召王利用为掾吏,他推辞没有赴任。
中统初年,命令他监理铸造百官印章,历任太府内藏官,出京任山东经略司详议官,升为北京奥鲁同知,历任安肃、汝州、蠡州、赵州四州知州,入朝拜任监察御史。蓟州有块禁地,百姓不能在其中打猎,巡逻的诬陷本州百姓冒犯禁令,没收了这些百姓的家财,王利用检举了这件事,巡逻的向皇上申诉,王利用辩解更努力,最终把所没收的财产全部归还给百姓。又提升为翰林待制,兼任兴文署,奉皇上旨意考核上都、隆兴等路儒生。升直学士,和耶律铸一起编修实录。出京任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议论官府是非的,他问得实情,并给判罪,百姓靠他得以安宁。都元帅塔海,贬巫山县平民几百人为奴隶,百姓屡次申诉也没有得到裁决,王利用奉命审查这个案子,全部把他们释放为平民。
大德二年,(王利用)改任安西、兴元两路总管。他在兴元,减轻职田的租额,驿卒到其他郡服役的全部免除,百姓得到了很多便利。有个妇女毒死她丈夫,审问毒药的来路,郡吏教唆那妇人冒指是有钱的商人卖的。案子交上来,王利用说:“家里有钱而卖毒药,难道符合人情吗?”审问富商,果然是被冤枉的。不久,(王利用)辞官,归隐汉中。
成宗时,起用王利用为太子宾客,他首先把切合时政要害的十七件事写疏上奏:说的是敬畏上天的警告,效法祖宗,孝顺地事奉皇后,恭敬事奉皇上,爱护百姓,勉励农业抑制工商业,清心理政,寡欲养身,酒要少喝,钱要节约使用,有功一定要奖赏,有罪一定要处罚,杜绝谗言,寻求并采纳直言劝谏,官职量才授任,工程劳役看季节而行,让贴身侍从按时到御前讲席讲读经文史书。皇上和太子嘉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皇后听说后,命令写成另一个本子呈上。王利用因年老有病不能上朝,皇上派医生探视他,王利用对弟弟王利贞、王利亨说:“我受国家厚恩,惭愧不能报答,死生有天命,药是不能起作用的。”后去世,时年七十七岁。
王利用常常自己说,平生读书,对于“恕”字有心得。廉希宪是当时的名相,为政简易慎重,对于赞许别人很是谨慎,曾经对别人说:“当今文章和政事兼备的人,只有王国宾一人。”武宗即位,由于王利用是东宫旧臣僚属,赠予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追封为潞国公,谥号文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橙、姨弟杜恽,并有乡里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橙、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植,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成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
【注释】①围栅:营寨。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③释氏:佛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本轻来,未有战备轻:轻视
B.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饰:装饰
C.拜表致仕,优诏不许致:归还
D.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课:督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韦睿本性慈爱和颇有学识的一组是(   )
A.事继母以孝闻并有乡里盛名
B.睿于故旧,无所遗惜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
C.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其所发植,棱犹弗之逮也
D.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睿为官廉正,把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亲朋戚友,家中无多余财物;时世崇尚传教,他却不从俗随风。
B.韦睿在攻城作战中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断定走出魏城门外的数百人必是骁勇之兵,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击败他们。
C.韦睿尊老受幼。他孝顺继母,尊重年老的士大夫;抚养侄儿胜过亲儿子,虽年迈,仍督促孩子们读书。
D.韦睿与王橙、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伯父祖征认为韦睿的文章虽比不上他们,但学问见识以及为国建功立业的才能却超过他们。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执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惟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十八。遗言薄敛,不受赗①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②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诏书褒美,敕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  (《后汉书·羊续传》)
注释:①赗:fèng,送车马等给人办丧事。②赙:fù,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大将军窦武府辟:征召
B.属县余贼并诣续降诣:到……去
C.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杜:杜绝
D.顾敕秘曰敕:皇帝发布诏令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羊续“宽宏大度”和“为政廉洁”的一项是(    )
A.续为上言,宥其枝附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
B.赋与佃器,使就农业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C.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
D.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遗言薄敛,不受赗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初,羊续凭借忠臣子孙的身份被授予郎中;后因罹政治风波远离宦海十多年,其间,淡泊宁静,恬然自安。
B.羊续被任命为南阳太守后,在赴任途中,微服私访,询问风俗民情,了解各县情况。
C.羊续为政清廉,府丞曾向他贡献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向他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以告诫他以后不要再献。
D.中平六年,汉灵帝拟任命羊续为太尉,当时拜位三公的人都要向东园交纳礼钱上千万,灵帝命令宦官监督此事。但羊续终因清贫节俭而没能位登三公。
小题4:把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6分)
(2)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11分)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也。少恭谨好学,遇隋末丧乱,每行坐所在,辄书空画地,由是博涉文史。武德初,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镶将上表论事,仁轨见其起草,因为改定数字,镶甚异之,除陈仓尉。部人有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无礼,历政莫能禁止。仁轨特加诫喻,期不可再犯,宁又暴横尤甚,竟杖***之。
太宗将校猎,属收获未毕,仁轨谏曰:“今年甘雨应时,秋稼极盛,十分才收一二,百姓收敛,实为狼狈。臣愿陛下退近旬日,收刈总了,则人尽暇豫,舆轮徐动。”太宗赞曰:“卿职任虽卑,竭诚奉国!”寻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
时苏定方奉诏伐高丽,不克而还。高宗敕书曰:“若金法敏藉卿等留镇,宜且停彼;若其不须,即宜泛海还也。”将士成欲西归,仁轨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便国家,专之可也。且人臣进思尽忠,有死无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虽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战而有胜,士卒自安。然后分兵据险,飞表闻上,更请兵船。拔入新罗,脱不如意,悔不可追。唯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众从之。时扶余丰及福信等以真岘城临江高险,又当冲要,加兵守之。仁轨引新罗之兵,乘夜薄城,四面攀草而上,比明而入据其城,遂通新罗运粮之路。
俄而余丰遣使往高丽及倭国请兵,以拒官军。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兵浮海以为之援。或曰:“加林城水陆之冲,请先击之。”仁轨曰:“加林险固,急攻则伤损战士,固守则用日持久,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须拔其源。若克周留,则诸城自下。”于是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帅陆军以进;仁轨会陆军同趣周留城。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而走,获其宝剑。百济诸城,皆复归顺。
(节选自《旧唐书·刘仁轨传》)
7.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不可再犯期:要求。
B.百姓收敛,实为狼狈收敛:收割。
C.比明而入据其城比:相比。
D.于是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帅陆军以进帅:率领。
8.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仁轨“竭诚奉国”的一组是        (    )
①镶甚异之,除陈仓尉   ②收刈总了,则人尽暇豫,舆轮徐动
③宁又暴横尤甚,竟杖***之   ④人臣进思尽忠,有死无贰
⑤不如先攻周留城   ⑥公家之利,知无不为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⑥
9.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仁轨年少恭谨好学,博涉文史,管国公任镶上表论事,仁轨替任镶改定了几个字,他的才学由此展现了出来。
B.太宗选择打猎的时机不当,刘仁轨极力劝谏,深得太宗赞赏,不久升为新安令,后来升迁给事中。
c.将士们出征在外都想归国时,刘仁轨晓之以大义,将士们都愿听从他。尽管敌军有险可据,他还是带领新罗兵乘夜攻下城池,打通了新罗运粮之路。
D.加林城是水陆要冲,有人提出要先攻打,但刘仁轨审时度势,提出先攻打周留城的策略,最终收复了百济诸城。
10.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虽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文句(每题2分,共10分)
小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小题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小题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小题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小题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土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方孝儒《逊志斋集·吴士》  
小题1: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谈必推孙吴推:推崇
B.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将:做将领
C.月靡粟万计靡:浪费
D.士及麾下遁去遁:逃跑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尤善谈兵                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战而不知兵             士诚以为然,俾为将
A.两个“兵”字相同,两个“然”字不同
B.两个“兵”字相同,两个“然”字也相同
C.两个“兵”字不同,两个“然”字相同
D.两个“兵”字不同,两个“然”字也不同
小题3:对下列句子的结构,补充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粟帛莫富于姑苏 (陈述句)
B.张土诚称王姑苏 (省略句,“姑苏”前省略了介词“于”;又是倒装句,状语后置)
C.于胜小敌何有(倒装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D.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  (省略句,“与”之后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士迎合张士诚欲夺天下的心理,请命统兵收复中原,实际上他只会挥霍享乐,虽临阵脱逃也没免掉一死。
B.吴士善谈用兵之法,愿辅佐张士诚称霸天下,但他缺乏组织才能,最后身败名裂。
C.吴士自恃才高,纵论天下形势,深得张士诚重用,但他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强兵用兵,一战即溃,自己也被俘被***。
D.吴士只会自夸,利欲熏心,骗得张士诚信任,但他既不善用人又不善用兵,一上战场就逃跑,“与国朝争雄”的计划成了泡影。
小题5:根据原文内容,试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原句:自高其能 (2分)
                                             
②原句:形势莫便于姑苏  (3分)
                                    
③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