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魏安鳌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魏安鳌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魏安鳌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日:“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予能急人之圆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日:“吾臣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俗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予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鹈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予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予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两端:两头,指两可之势。
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生:单独生存。
C.今有难,无他端,丽欲赴秦军他端:别的办法。
D.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资:出钱悬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磬夫人/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C.吾攻赵旦暮且下/且公予纵轻胜,弃之降秦
D.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为四组,最能表现魏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   )
①公子患之,数清魏王              ②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⑧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④复弓|车还闽侯生
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圈”豹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阉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的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解析

小题1:资:储蓄,积蓄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
B.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思”
严格要求自己。
C.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
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
孔子这么说,主要是为没能做到而自责。
小题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结合上面《论语》选段,简述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和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 烈 妇 传
唐·李 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忭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注】①李希烈:唐代宗时为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节度留后,唐德宗时为淮宁节度史。建中三年,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建中四年叛唐。十二月,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兵败后,被部将毒死。②高愍女:指作者所作的《高愍女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俘累其男女累:抓捕B.侃率之以乘城乘:凭借
C.率其徒将超城而下超:越过D.与古人不殊也殊:不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力不足,死焉,职也贼气吞焉
B.仓廪皆其积也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C.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物过盛而当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又兵临项城,县令李侃先是“不知所为”,继而又“伤而归”,在妻子杨氏的鼓励下,终于坚定了抗敌之志。
B.在叛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杨氏挺身而出,帮助县令丈夫谋划抗敌对策,激励差吏和百姓抗敌守城,终于取得了项城自卫战的胜利。
C.杨氏向丈夫和差吏、百姓细陈守与不守的利害得失,又让丈夫登城喊话瓦解敌军,关键时刻充分展示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D.作者鞭挞了那些平时占城聚财、武装驰骋,关键时刻却“弃其城而走”的守御之臣们,借孔子“仁者必有勇”的名言热情赞扬了杨氏。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妇 人 女 子 之 德 奉 父 母 舅 姑 尽 恭 顺 和 于 娣 姒 于 卑 幼 有 慈爱 而 能 不 失 其 贞 者 则 贤 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4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结合这两则文字,请简要阐述为什么孔子把“乡原”提到“德之贼”的高度来评价。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①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②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③,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宰:卿大夫家臣。②免:此指免掉忧患。③胡:指齐国前代国君胡公静,长寿。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致之,终再拜而辞致:给予,赐给
B.退得罪于士退:后退,退却
C.足于中,免矣中:心中,内心
D.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逮:及,达到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之赐也厚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圣王见贤以乐贤申之以孝悌之义
C.善哉!子其祝我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D.使君之年长于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晏子具有民本思想”和“齐景公虚心纳谏”的一组是()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晏子认为,臣子拿国君所赐的丰厚财物施惠于百姓,是越权行为,表现了忠正之臣对国君权威的维护。
B.晏子认为管仲接受封赏是智者的千虑一失,而自己面对封赏赐“再拜而不敢受”,正是愚人的千虑一得。
C.齐景公目睹一位背着柴草的长者面有饥色,心生怜悯,命令官吏供养此人,充分说明他深明治国之本。
D.景公认为,百姓可能在君王那里获罪,而君王不可能在百姓那里获罪,后经晏子劝谏,才终有所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宫之奇谏假道
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①,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②。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③,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④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⑤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⑥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⑦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注]①启:启发晋的贪心。晋、虞、虢都是姬姓诸侯国,属同一祖先。玩:忽视。②大伯:周太王的长子。虞仲:周太王的次子。昭:古代宗庙神主排列分昭、穆两行,昭左穆右。始祖后第一代为昭,第二代为穆,依此而推。③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晋献公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④逼:威胁。⑤繄(yī):句中语气词。⑥冯:同“凭”。⑦腊:岁终的祭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假道于虞以伐虢假:借
B.虢亡,虞必从之从:听从
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再:第二次
D.弗听,许晋使许:同意,允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还,馆于虞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B.虢,虞之表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是寡人之过也
D.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宫之奇劝谏虞公的一组是(   )
①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②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③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④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⑤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⑥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A.①③④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国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说明其心狠手毒,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
B.晋国第一次借道攻打虢国,虞公同意了,并且会合晋国军队一道去讨伐虢国。
C.晋国第二次借道攻打虢国,宫之奇力谏虞公,虞公也有所犹豫,但是最终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D.虞公第二次同意借道之后,宫之奇率领家族的人离开了虞国,并断言虞国将会灭亡。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