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小题2: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长沮,桀溺耦而耕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耰而不辍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小题3: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小题4: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①痀偻:驼背。②蜩:蝉。③厥:竖。④株拘:树根盘错处
小题1:翻译句子。(2分)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小题2:庄子借“痀偻承蜩”的故事,来说明养生的什么基本方法?(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叙述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宰我认为服丧三年太久了,一年就可以了;孔子批评他“不仁”,认为孩子生下后,要经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
B.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这体现了孔子消极避世的思想。
C.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贡的意思是你自己为什么不学习呢?又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D.子曰:“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选文一】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洵《六国论》
【选文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苏辙《六国论》
小题1: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以攻取之外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B.与战胜而得者与战败而亡者
C.子孙视之不甚惜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D.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厥:这里相当于“其”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 厌烦
C.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自安:保全自己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断定
小题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①其实百倍(实际上)②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B.①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②至于颠覆(被灭亡)
C.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崤山以西)②可谓智力孤危(智商)
D.①至于颠覆(到了……的结局)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
小题4: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相同的一项(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戍卒叫,函谷举
小题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与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迈 合称为“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苏洵《六国论》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
D.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写作动机是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训,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维传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日:“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诣九公主第诣:到……去。
B.延于上座日延:邀请。
C.对曲果然对:对照。
D.尝自写其景物奇胜写:书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正面表明王维才能的一组是    (    )
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②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
③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    ④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
⑤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  ⑥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维精通音律,应举之前,歧王建议他为《诗经》中几首风格清越的诗谱上琵琶曲,并帮忙推荐给九公主,九公主对王维大加赞扬。
B.凝碧池宴乐,叛贼召集梨园诸公合奏乐曲,王维赋诗一首,表达了对叛贼的痛恨,对遭受战乱的百姓的同情和对朝廷的忠心,因此战乱后得以免罪。
C.王维晚年笃信佛教,素食朴衣,在蓝田县南辋川孤居多年,作画,会友,游览,赋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从中找到了心灵的最终归宿。
D.王维的山水画构思奇妙,意境空灵远阔,绘画的技艺如同得到天机,不是他人能学得来的,连他自己都说“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译文:
(2)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