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司马光之子)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丁母忧,勺饮不入口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司马光之子)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丁母忧,勺饮不入口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光之子)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
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丁母忧,勺饮不入口三日,毁几灭性。光居洛,士之从学者退与康语,未尝不有得。涂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马氏子也。以韩绛荐,为秘书,由正字迁校书郎。光薨,治丧皆用《礼经》家法,不为世俗事。得遗恩,悉以与族人。服除,召为著作佐郎兼侍讲。
  上疏言:“比年以来,旱为虐,民多艰食。若复一不稔,则公私困竭,盗贼可乘。自古圣贤之君,非无水旱,惟有以待之,则不为甚害。愿及今秋熟,令州县广籴,民食所余,悉归于官。今冬来春,令流民就食,候乡里丰穰,乃还本土。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惟于济民则不宜吝。诚能捐数十万金帛,以为天下大本,则天下幸甚。”拜右正言,以亲嫌未就职。
  康自居父丧,居庐疏食,寝于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朝谒。赐优告。疾且殆,犹具疏所当言者以待,曰:“得一见天子极言而死无恨。”使召医李积于兖。积老矣,乡民闻之,往告曰:“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来者日夜不绝,积遂行;至,则不可为矣。年四十一而卒。公卿嗟痛于朝,士大夫相吊于家,市井之人,无不哀之。诏赠右谏议大夫。
  康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初,光立神道碑,帝遣使赐白金二千两,康以费皆官给,辞不受。不听。遣家吏如京师纳之,乃止。
  论曰:熙宁新法病民,海内***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正人端士,摈弃不用。聚敛之臣日进,民被其虐者将二十年。方是时,光退居于洛,若将终身焉。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至或号呼道路,愿其毋去朝廷,是岂以区区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哉?德之盛而诚之著也。
康济美象贤,不幸短命而死,世尤惜之。然康不死,亦将不免于绍圣之祸矣。 
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是时,光退居于洛。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C.若将终身焉。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D.今其子病,愿速往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2:下列句中分编为四组,全都不能说明司马光“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的一组是(  )
①涂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马氏子也。 ②光居洛,士之从学者退与康语,未尝不有得   ③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 ④公卿嗟痛于朝,士大夫相吊于家。
⑤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 ⑥拜右正言,以亲嫌未就职。
A.②④⑥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人评价说,司马光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美德发扬光大,效法贤能之人,即使不早去世,在后来的绍圣之祸中也难于幸免。
B.司马康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在洛阳居住的时候,一些求学的士人在和他交谈时,都会有一些收获。
C.司马康活了四十一岁就去世了,在他重病期间,当地的老百姓听说他找医生治病,前往劝医生说:“我们受到过他父亲的大恩啊。”
D.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侍奉父母非常的孝,在他父亲去世后,连续三天没有吃下东西;一切丧事都按《礼经》家法办理。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古圣贤之君,非无水旱,惟有以待之,则不为甚害。
(2)熙宁新法病民,海内***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自古以来的圣贤明君,如果没有水灾、旱灾,就有对付(灾难)的办法,那么(灾难)的灾害就不是很大。(“非”“有以”“则”各1分,句义2分)
(2)熙宁年间实行的新法为害人老百姓,天下不太安定(社会秩序混乱),忠臣正直的言论被阻止压抑不能采用、实行。(“病”、“谠”、“沮抑”各1分,句义2分)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
韩 愈
太学博士顿丘李于,余兄孙女婿也。年四十八,长庆三年正月五日卒,其月二十六日,穿其妻墓而合葬之,在某县某地。子三人,皆幼。
初,于以进士为鄂岳从事,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型砂云。
余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
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逊弟刑部侍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识。工部既食水银得病,自说: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绝,其茵席常得水银,发且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殿中疽发其背死。刑部且死,谓余曰:“我为药误。”其季建一旦无病死。襄阳黜为吉州司马,余自袁州还京师,襄阳乘舸,邀我于萧洲,屏人曰:“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枣肉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讯之,曰:“前所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卢大夫死时,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食泌药,五十死海上。此可以为诫者也。蕲不死,乃速得死,谓之智,可不可也?
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日:“五谷令人夭,不能无食,常务减节。”盐醯以济百味,豚、鱼、鸡三者,古以养老,反曰:“是皆***人,不可食。”一筵之馔,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病,曰:“药动故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注:顿丘:今河北清丰县。
②服食:道家养生法。此指服食丹药(金丹,即水银的氧化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比四年,病益急,乃死比:等到,到了
B.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游:游玩,游览
C.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遗:遗失,遗留
D.人相厚勉,必曰:“强食。”勉:勉强,强迫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服食”的惨状的一组是
①服之,往往下血                ②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
③狂痛号呼乞绝                  ④可用枣肉为丸服之
⑤溺出血肉,痛不可忍            ⑥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铭要叙述死者的生平事略,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而本文写李于生平的文字不多且没有赞扬之语;而是借墓志针砭时弊,抨击误人性命的服食。
B.本文不是简单反对服食,而是描述了服食者疼痛不堪、哀求速死的惨状,这样更能警醒迷信服食者以及准备服食者。
C.第四段写了七个有名位的人服食后的情况来警诫世人,但并未平均用力,归登、李虚中、孟简是详写,其余是略写,从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服食者认为“五谷三牲”对人体不利,应少吃或不吃。有人虽见前人服食而亡,却认为自己服食会成功,临死时又后悔。真是糊涂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千秋观
[南宋]章鉴
凡山间林下幽僻处,可以宾送日月者,无不游息,千秋观其一也。时杜添元实主兹山。余问其观之所始,则曰: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许旌阳逐老蛟,道修水,望山中紫气郁葱,曰:“此必异人舍其下。”因物色得之,相与为友,自刘君成道后,观故无恙。而历江左四朝及隋、唐、五季以来,征之故牒,无以考其兴废。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至端平又废。尺椽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圮,独后土祠岿然。识者曰:是观其复兴矣。
宝祐乙卯,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为之倡,邵于华以林木,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已而施者倾倒。不数月,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庖,无不完好,凡为屋几百楹,过者惊其神设。继黄金者曰:“喻惟镜而添源,又其再传也。”语未竟,且曰:“山祗洒扫,以迓公久矣,今幸辱而临之,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余曰:“分宁县中,禅席相望,而道观不能满二十,田租所入率皆微薄,总其数不如一律院,虽恬淡为上者老氏之数,而道家者流,不以贫为讳。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今黄高士既能新美斯屋,而法嗣又益充,拓之亦可为难矣!古人奖善之法,虽微必录。若是,吾安能默然?”乃取其语次第之,使后之览者,有所稽焉。                  
(选自梅中生主编《修水县志》,有修改)
注:①千秋观:位于修水县上奉镇,晋时刘真君炼丹处,设黑石观,宋宣和赐额“千秋观”。②章鉴:修水县人,南宋咸淳十年曾拜右丞相兼枢密使。③邵于华:人名。④舁:yú,带,载。⑤律院:弘扬戒律的寺院。⑥法嗣: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也指学艺等方面的继承人。
小题1:对焉旬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以宾送日月者宾:像对待宾客一样地
B.征之故牒牒:书籍
C.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取具:置办
D.今增辱而临之辱:承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
A.余问其观之所始B.是观其复兴矣
蚓无爪牙之利其皆出于此乎?
C.邵于华舁以林木D.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疱
洎牧以馋诛                         若入前为寿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千秋观能迅速重修原因的一组是                         (   )
①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
②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
③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
④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
⑤独后土祠岿然
⑥已而施者倾倒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
A.千秋观是座山林中的道观,幽深僻静,适合道士炼丹修行,晋朝时许旌阳取道修水追逐老蛟,遇见了后来在这里得道的刘真君,他们成为了好友。
B.自刘真君得道后,经历宋、齐、梁、陈及隋、唐、五代,一直到宣和年间,黑石观都没有遭到破坏;而到南宋宝祜年间,黑石观只乘下后面的土祠。
C.由于捐资者慷慨踊跃,不到几个月,千秋观的殿堂门楼就全都建即了,令探访的人惊讶不已,极力夸赞,后来捐助的人认为千秋观又能得以延续了。
D.作者感慨当时修水县佛教兴盛,道教衰微,道家虽然能甘于清贫恬淡,但后来人扩充屋舍、艰难地建造道观的行为值得表彰,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鲍叔知其贤其为政也
B.管仲富拟于公室乃设九宾礼于庭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小题2: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   )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③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从,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①,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覆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使。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自为郎后,遂见亲近。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②。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内,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临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虽屈中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命名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各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
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予,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取材于《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注释】①东阁:招待宾客的地方。②西顾:指近都长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除:铲除
B.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涂:通“途”
C.方复求为交通交通: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D.固奴干其车骑干:冲撞、冒犯
小题2:下列各组渊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告固私改作圈史者为天下笑者,何也
B.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绝之未知其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兢因此捕系固不如因善遇之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乃驰诣阙上书,(班超)得召见
B.(班固)自为郎后,遂见亲近
C.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北单于)诏问群僚
D.畏宪不敢发,(种兢)心衔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班固性情谦和,年少有才,博学多知,善写文章,受人景仰。
B.班固子继父业,私续“前史”,虽经坎坷,终成前所著书。
C.班固富有远见,遇事能够权衡利弊,善于进谏,以理服人。
D.班吲冈连坐被免官,后得平反昭雪,终因家奴连累死在狱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