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成语的出处按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四面楚歌 ②胡服骑射 ③请君入瓮 ④鞠躬尽瘁 ⑤水落石出 ⑥刻舟求剑 ⑦鹏程万里 ⑧一鼓作气 

下列成语的出处按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四面楚歌 ②胡服骑射 ③请君入瓮 ④鞠躬尽瘁 ⑤水落石出 ⑥刻舟求剑 ⑦鹏程万里 ⑧一鼓作气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成语的出处按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四面楚歌 ②胡服骑射 ③请君入瓮 ④鞠躬尽瘁 ⑤水落石出 ⑥刻舟求剑 ⑦鹏程万里 ⑧一鼓作气 ⑨飞黄腾达 ⑩咸与维新
A.①②③/④⑤⑨/⑥⑦⑧/⑩B.①③⑧/②④/⑤⑥⑦/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⑨/⑥⑦/⑧⑩D.①②③⑧/④⑤⑨/⑥⑧/⑦⑩

答案
C
解析
(依次为史集子经)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崇乐以从嗜欲乐:音乐
B.不阿党,不私色阿:迎合
C.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省:反省
D.为人,而诸侯为役役:奴役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小国不与失其所与,不知
B.其行公正而无邪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灾害加于诸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景公最初轻视诸侯和百姓,没有将心思放在治国上。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
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通过对圣君和昏君的治国之道的对比,让齐景公知道了“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认为晏子的说法很有道理,便依其法而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D.墨子听说此事后,对晏子给与很高的评价,认为晏子的观点虽然在做法上违背了个人利益,但事实上却使更多的人能够依附于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剌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吕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 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天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吒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从事:刺史的下属官史
B.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谢:感谢,道谢
C.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比:等到
D.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椎: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椎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以兵属董卓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B.乃:众心乃安乃聚辽数重
C.函:函梁君臣之首署函边曰:“贼来乃发。”
D.夺: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疗之所以敢“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是因为昌豨已与张疗暗中约降,所以是万无一失的。
B.张疗约降昌豨一事充分体现了他的见识与胆略,当曹操责怪他“此非大将之法”时,他的回答表现了他不居功的优秀品质。
C.“‘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充分显示出了将士们对张辽的信任,也传神地写出了张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后文“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为此作了有力的注脚。
D.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手下做过事,最终在曹操麾下成为一代名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环,字叔循。其父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因访一元家所在蒙故业,因遗策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长则无袅娜之致   致:获得
B.得时闻鼓吹者     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
C.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
D.隔婵娟而不使见者   婵娟:指月亮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①。又,敦煌谷,妇女作裙,挛缩②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③。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④: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吏往,皆如言。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⑤,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⑥。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
(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
[注] ①加五:增加五成。 ②挛缩:褶皱。 ③不赀:不计其数 ④区处:分别处理。
⑤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 ⑥醯醢(xī hǎ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关键。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需要。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询问。
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资:资财。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举皇甫隆治理敦煌、黄霸治理颖川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地方官获得拥戴,是因为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甚至与他们共享家产。
B.文中李衡、樊重种树虽然是居家理财的事例,但结合全文看,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与全书为民众提供谋生之术的宗旨是一致的。
C.作者广泛搜集各种耕作、种植、加工技术的知识,目的是为平民提供一部谋生致富的读物,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齐民要术》。
D.作者把全书分为十卷,在每卷开头标上目录,并详尽交代相关内容,不追求词藻的华丽,用意是让文化不高的人也能读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