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凡敌人强盛,吾士卒疑惑,未肯用命,须置之死地,告令三军,示不获已。***牛燔车,以享战士,烧弃粮食,填夷井灶,焚舟破釜,绝去其生虑,则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凡敌人强盛,吾士卒疑惑,未肯用命,须置之死地,告令三军,示不获已。***牛燔车,以享战士,烧弃粮食,填夷井灶,焚舟破釜,绝去其生虑,则必胜。法曰:“必死则生。” 秦将章邯已破楚将项梁军,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 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兵败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裨将,救赵。诸别将皆属焉。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余日不进,遣其子宋襄相齐,自送之无盐,饮酒高会。项羽曰:“今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诸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宋义,即其帐中,斩之,下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王阴令羽诛之。”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叛乱。”即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襄,及之齐,***之。使桓楚报命于楚怀王,因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焉。项羽以***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率二万众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兵渡河,沉舟破斧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兵击秦军,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大破秦军。 (节选自明代刘基《百战奇法•死战》)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燔车,以享战士享:犒劳 | B.诸别将皆属焉属:下属 | C.楚王阴令羽诛之阴:暗中,秘密地 | D.诸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能直接表现项羽“忠于国君”和“勇冠当世”的一组是 ( ) A. ①项羽为次将,范增为裨将,救赵 ②宋义与齐谋反,楚王阴令羽诛之 B.①项羽晨朝宋义,即其帐中,斩之 ②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苏角,虏王离 C ①使桓楚报命于楚怀王,因命项羽为上将军 ②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D.①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叛乱。 ②项羽乃悉兵渡河,沉舟,破釜甑,烧庐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开头就点明宗旨,针对“士卒疑惑,未肯用命”的情形提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用兵策略,其目的就是要让士兵抱定必死之志去奋勇***敌,死里获生。 | B.“陷之死地然后生”是历代兵家所常用的激励部队奋勇***敌的用兵之道。在一定条 件下,这无疑也是可行的,但从根本上讲,士卒的勇敢精神,是由战争的性质、目的以及士卒的军政素质决定的。 | C.项羽所部击败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其成功之处很多。如在行军途中及时除掉“不恤士卒而徇其私”的上将军宋义,为楚军迅速进抵巨鹿扫清了前进障碍;再如临战之前他破釜沉舟,激励将士树立“必死无还”的决心,为楚军奋勇***敌作好了精神准备。 | D.项羽在交战之中切断了秦军主将章邯与王离的联系,使其各自陷人孤立境地;之后 | 又集中兵力,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在歼灭了王离、苏角之后,乘胜击败了章邯,使诸侯救秦兵者“莫敢纵兵”,于是歼灭了秦军主力,取得了重大胜利。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
解析
小题1:B(属:隶属)小题2:B(A.第一句是项羽服从楚怀王的安排,仅仅表现其服从命令,第二句是项羽出于忠君的爱国情怀***了宋义以后给军中下令所说的话。B. 第一句是项羽因不满身为上将军的宋义不体恤士卒疾苦,却去钻营个人私利,而勇敢地***了自己的上司,既是忠于国君的表现,也是勇敢的表现;第二句则是表现项羽的“勇冠当世”。C.第一句属于直接表现项羽忠君的品质,但第二句是写救巨鹿的诸侯军队看到“楚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英勇奋战,***声震天”的情景而无不人人颤栗惊恐,属于一种衬托,是间接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敢。D•第一句是写项羽***了宋义以后,其他将领因害怕对项羽说的恭维话,不表现项羽忠君;第二句就是著名的“破釜沉舟”的故事,下文有“楚兵冠诸侯,诸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的照应,可见足以表现项羽”勇冠当世”。) 小题3:D(诸侯是来救巨鹿的而不是来救秦兵的。) [参考译文] 大凡敌人兵力强大、士气旺盛,而我军士卒既疑虑又迷惑,不肯拚命作战时,那就必须把他们置于“死地”,并且告令全军知道这是迫不得已的作法。然后,***牛烧车,犒劳战士,烧弃粮食,填平井灶,焚船毁锅,断绝他们企图生还的侥幸思想。这样,作战就必定能胜利。诚如兵法所说:“抱定必死的决心去奋战,就能获得胜利而生存。” 泰国将领章邯打败楚将项梁的军队以后,就认为楚地的兵力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军。恰在这时,赵歇为国王,陈馀为大将,张耳为丞相,兵败后都逃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巨鹿,章邯的军队驻扎在巨鹿的南边,修筑甬道给他们运送粮食。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去救援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指挥。宋义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多天不前进,还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佐齐国,并且亲自送他到无盐,盛办酒宴,大会宾客。项羽对将士说:“如今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怀王为此坐卧不安,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完全在此一举了。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去谋取私利,这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项羽利用早晨进见上将军宋义的机会,就在其帐中把他***了,然后通令全军说:“宋义与齐国勾结图谋反楚,楚怀王密令我处死他。”此时,众将都畏服项羽,没有一个敢于抗拒不从的,大家都说尸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啊。现在将军诛***的是图谋反叛的乱臣贼子。”于是,大家立即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宋襄,追到齐国把他***掉了。项羽又派遣桓楚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便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黥布和蒲将军等都隶属于项羽指挥。项羽因***掉以权谋私的宋义,从此便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兵二万渡过漳河,救援巨鹿。与秦军交战稍得些许胜利,陈馀又来请求救兵。 于是项羽就亲率全部人马渡过漳河,并下令把渡船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明决一死战,毫无退还之心。项羽率军一到巨鹿,便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多次交战,切断了秦军的运粮道路,大败秦军,***了秦将苏角,俘获了王离。这个时候,楚军声威已经雄冠诸侯。前来救援巨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但却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进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壁垒中观望。楚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声震天;而诸侯军无不人人颤栗惊恐。就这样,楚军终于大败秦军。 |
举一反三
岁己末,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所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我而有利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选自《中国古代小品精选》 金·王若虚的《焚驴志》) 【注释】①厌禳(rǎ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求诸人,不委诸天 委:推卸、推脱 B.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愆:罪过 C.***我而有利人,吾何爱一死? 爱:爱惜 D.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弥:满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B.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滥***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D.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1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迩焦然(百姓)无主赖。 B.命亟取(柴草),将焚之。 C.冤哉焚(我)也! D.***我而有利(于)人 14.下列对原文的表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品,通过一头遭受不白之冤的白驴给镇阳帅托梦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世情的激愤和对执权者的鄙薄。 B.白驴在梦中陈词中引用了四个典故,其目的是为了说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的道理。 C.白驴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正面形象,在它身上,既有忍辱负重的勤劳品质,又有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更有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 D.为了勾画白驴的形象,作者将白驴与不辨是非、荒唐昏庸的“镇阳帅”,与无知妄测、随声附和的“众人”,与胆小怕事的“属某”分别进行了对比,写出白驴的胆识和斗争精神。 15.断句和翻译。 (1)请用“/”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译文: ②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亡:逃亡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灭口:***死 C.太子避席而请 避:离开 D.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后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樊将军亡秦之燕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①谓其太傅鞫武曰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然后乃可图也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②避席而请 ③心惛然,恐不能须臾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⑥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④③⑤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3)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牢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óu。 ②佥:皆。 ③邴原:汉末学者。 2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 B.裒告求属令 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己 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 慕:依恋 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步担干饭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B.因执手涕泣而去 因击沛公于坐 C.此则京邑之人也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某所,而母立于兹 2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25.翻译和断句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②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③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劣: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45.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46.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C)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 ⑧② B. ⑥⑤ C. ①③ D. ⑦④ 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4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
阅读下列列文段,回答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以下语句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的一组是( )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2.下面不属于直接造成范增计划失败的原因的一项是( ) A.项王听信刘邦的花言巧语,对范增的示意默然不应。 B.项伯拔剑起舞,以身翼蔽沛公,使项庄不能成功刺***。 C.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出语批评项羽,保护刘邦。 D.刘邦机智勇敢,张良应对有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 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 体现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王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 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