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牢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óu。 ②佥:皆。 ③邴原:汉末学者。 2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 B.裒告求属令 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己 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 慕:依恋 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步担干饭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B.因执手涕泣而去 因击沛公于坐 C.此则京邑之人也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某所,而母立于兹 2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25.翻译和断句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②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③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
答案
21.B 22.A 23. D 24.C 25.(1)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2)①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②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 ③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参考译文: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他的祖父王修,在魏国时就是个名士,父亲王仪,有高风亮节,文雅正直,做文帝的司马。东关战役时,文帝向众人说:“最近的事情,谁应该承担罪责。”王仪回答说:“罪责在元帅身上。”文帝大怒说:“司马想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吗?”于是让人把他拉出去斩首。 王裒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操行,按礼节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与众不同,说话声音清脆响亮,气质谈吐文雅刚正,博学多才能。痛恨父亲被***,从不面向西面坐卧,以显示自己决不做朝廷巨子的决心。于是隐居起来教授学业,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都不去任职。在父亲墓旁建草庐而居,从早到晚经常到墓前跪拜,攀在柏树上悲声哀号,泪水洒落在树上,树也为之干枯。母亲怕听雷声,母亲死后,每次打雷时,王哀就到母亲的墓前说:“我在此。”读《诗经》时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多次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一诗。 (他的)家里贫困,就自己亲身耕种,根据人口的多少来耕田,度量身材大小来养蚕,也不听任别人对他的帮助,他的学生偷着为他割麦。王裒就放弃了这方面的耕作。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学生中有人被县里役使,告诉王裒,哀求他向县令求情,王裒说:“你求得的学问不够用来庇护自己。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向县令请托没有什么用处!况且我不动笔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于是担着干饭,让儿子背着盐巴、豆豉和草鞋,送那个被役使的学生到县里,跟随他的学生门徒有千余人。安丘县令以为是来拜访自己.就整好衣服来迎候他。王裒就走到趋土牢旁的道上,站在一块断裂的坚石上.说:“学生被县里役使,专门来为他送别。”于是握着学生的手哭着告别离去。县令就放了他,全县都为这事感到羞耻。 同乡人管晏年少时有才能却不被人知,唯独王裒认为他必定会名声显达起来。在众人中择他为友,正值两人的儿女刚出生.于是共同约定结为儿女亲家。管彦后来做西夷校尉,死后葬在洛阳,王裒后来又将女儿改嫁。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为什么这么做,王裒说:“我微薄的志向都寄托在偏远山野中,过去姐妹都远嫁.吉凶消息都听不到,我常发誓坚持按这种方式来嫁女。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哪里符合我当初和他结亲的本意呀!”管馥说:“我的嫂子,是齐地人.应当回到临淄去。”王裒说:“哪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却跟母亲回到齐国的道理!如此行事,我家与他家还能有什么婚姻关系!” 北海的邴春年少就很有志向节操,安于贫寒的生活窘境,背着书籍到处求学,乡里的人都以为他是汉末学者邴原的再生。王裒认为邴春性格狭隘贪慕虚名。最终定会一事无成。后果然邴春品行不端,学业不成。自此人都认为王裒是有识之人。王裒常主张人的品行只要回归善良的本性即可,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京城洛阳倾覆,贼寇强盗蜂拥而起时,亲族都想移渡到江东,王裒却极恋祖坟和故土不忍离开,等到贼人越来越多想要走时,还在留恋不舍导致没及时前行,于是被贼人所害。 |
解析
21.B【应为“请托”】 22.A【A均为“于是”。B第一个为“于是”,第二个为“趁机”。C第一个为“就是” ,第二个为“那么”D第一个为“可是” 第二个为“你”】 23. D【②写“安丘令”; ④写王裒有远见,⑥写王裒文章的风韵和知识渊博】 24.C【是因为管彦去世后儿子葬父洛阳有贪恋权势之意和“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的为孝。】( 25.(1)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2)①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②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 ③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1)注意“遗”译为“礼物”一类的意思,因“遗”前有动词“致”,故应译为名词,联系课文《孔雀东南飞》有:“留待作遗施。”; (2)注意“足以”译为“能够用来”“可以用来”和“荫”译为“庇护”一类的意思;(3) 句注意“责”译作“责求”“要求”一类的意思】 参考译文: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他的祖父王修,在魏国时就是个名士,父亲王仪,有高风亮节,文雅正直,做文帝的司马。东关战役时,文帝向众人说:“最近的事情,谁应该承担罪责。”王仪回答说:“罪责在元帅身上。”文帝大怒说:“司马想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吗?”于是让人把他拉出去斩首。 王裒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操行,按礼节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与众不同,说话声音清脆响亮,气质谈吐文雅刚正,博学多才能。痛恨父亲被***,从不面向西面坐卧,以显示自己决不做朝廷巨子的决心。于是隐居起来教授学业,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都不去任职。在父亲墓旁建草庐而居,从早到晚经常到墓前跪拜,攀在柏树上悲声哀号,泪水洒落在树上,树也为之干枯。母亲怕听雷声,母亲死后,每次打雷时,王哀就到母亲的墓前说:“我在此。”读《诗经》时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多次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一诗。 (他的)家里贫困,就自己亲身耕种,根据人口的多少来耕田,度量身材大小来养蚕,也不听任别人对他的帮助,他的学生偷着为他割麦。王裒就放弃了这方面的耕作。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学生中有人被县里役使,告诉王裒,哀求他向县令求情,王裒说:“你求得的学问不够用来庇护自己。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向县令请托没有什么用处!况且我不动笔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于是担着干饭,让儿子背着盐巴、豆豉和草鞋,送那个被役使的学生到县里,跟随他的学生门徒有千余人。安丘县令以为是来拜访自己.就整好衣服来迎候他。王裒就走到趋土牢旁的道上,站在一块断裂的坚石上.说:“学生被县里役使,专门来为他送别。”于是握着学生的手哭着告别离去。县令就放了他,全县都为这事感到羞耻。 同乡人管晏年少时有才能却不被人知,唯独王裒认为他必定会名声显达起来。在众人中择他为友,正值两人的儿女刚出生.于是共同约定结为儿女亲家。管彦后来做西夷校尉,死后葬在洛阳,王裒后来又将女儿改嫁。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为什么这么做,王裒说:“我微薄的志向都寄托在偏远山野中,过去姐妹都远嫁.吉凶消息都听不到,我常发誓坚持按这种方式来嫁女。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哪里符合我当初和他结亲的本意呀!”管馥说:“我的嫂子,是齐地人.应当回到临淄去。”王裒说:“哪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却跟母亲回到齐国的道理!如此行事,我家与他家还能有什么婚姻关系!” 北海的邴春年少就很有志向节操,安于贫寒的生活窘境,背着书籍到处求学,乡里的人都以为他是汉末学者邴原的再生。王裒认为邴春性格狭隘贪慕虚名。最终定会一事无成。后果然邴春品行不端,学业不成。自此人都认为王裒是有识之人。王裒常主张人的品行只要回归善良的本性即可,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京城洛阳倾覆,贼寇强盗蜂拥而起时,亲族都想移渡到江东,王裒却极恋祖坟和故土不忍离开,等到贼人越来越多想要走时,还在留恋不舍导致没及时前行,于是被贼人所害。 |
举一反三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劣: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45.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46.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C)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 ⑧② B. ⑥⑤ C. ①③ D. ⑦④ 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4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
阅读下列列文段,回答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以下语句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的一组是( )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2.下面不属于直接造成范增计划失败的原因的一项是( ) A.项王听信刘邦的花言巧语,对范增的示意默然不应。 B.项伯拔剑起舞,以身翼蔽沛公,使项庄不能成功刺***。 C.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出语批评项羽,保护刘邦。 D.刘邦机智勇敢,张良应对有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 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 体现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王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 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以下语句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项脊轩变化的一组是( ) 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②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③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④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⑤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⑥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A.①③④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⑤⑥ D. ①②⑤⑥ 2.对本文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叙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作者的深情。“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生活怡然自得的情趣,并用“喜”贯穿。 B.第二至第三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妻子的往事,用“悲”贯穿,隐含作者对家庭败落、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 C.开头写小屋环境暗示家道的衰败,修葺小屋反映自己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自己的不得志。 D.文章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写得很简洁,是“悲”的进一步补充。 3.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的好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可以睹物思人,使人产生“人是物非”之感。 C.托物寓情,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D.与题目“项脊轩志”照应。 4.对本文分析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少年归有光是一个一个好静、安祥、勤奋和深思的少年形象。 B. 文章采用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所挚爱的祖母、母亲、妻子和奶妈的怀念之情,凭借之物是项脊轩。 C. 本文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 D.文章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如写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每题2分,共8分)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击刁斗以自卫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B.而其士卒亦佚乐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 C.咸乐为之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D.李广之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B.无不凶也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 C.况与之并时为将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D.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于怒其身也,则耻师焉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继者难也魏公子之盗其兵符 | B.然虏卒犯之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 C.以广之才以勇气闻于诸侯 | D.为将者,亦严而已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B.然不可以为法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C.且将仇其上而不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D.师出以律以资政殿学士行 |
|
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曰:“以人事谏我,我尽知之,若以鬼道谏我,我则***之。”谒者入曰:“有客以鬼道闻。”曰:“请客入。”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埏(以水拌土)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予必沮坏。’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予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于是盂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②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 ③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B.泛泛乎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C.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若以鬼道谏我,我则***之 | D.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若以鬼遭谏我,我则***之。”中的“以”用法、意义材同的一项是( )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 B.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 C.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 D.王好战,请以战喻 |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 | B.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 C.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