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後人至,高祖觉。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巖石之闲。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后因哺之哺:给饭吃 | B.诚如父言,不敢忘德诚:真诚、诚实 | C.自度比至皆亡之度:估计、考虑 | D.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厌:抑制、镇压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与高祖命中富贵说法有关的一组是(3分) ①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②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③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④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⑤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⑥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3分) (2)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4分) (3)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2分)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1)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大意1分,“具”“相”各1分) (2)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以”“道”“亡”各1分,大意1分) (3)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大意1分;“当”各1分) |
解析
小题1:B(诚:如果确实) 小题2:D(②③与高祖命中富贵说法无关) 小题3:(1)(大意1分,“具”“相”各1分) (2)(“以”“道”“亡”各1分,大意1分) (3)(大意1分;“当”各1分) 参考译文: 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老汉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还走不远。”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汉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高祖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象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高祖做亭长时,喜欢戴用竹皮编成的帽子,他让掌管捕盗的差役到薛地去制做,经常戴着,到后来显贵了,仍旧经常戴着。人们所说的“刘氏冠”,指的就是这种帽子。 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高祖估计等到了郦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高祖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高祖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高祖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高祖,高祖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秦始皇帝曾说:“东南方有象征天子的一团云气”,于是巡游东方,想借此把它压下去。高祖怀疑自己带着这团云气,就逃到外边躲避起来,躲在芒山、砀山一带的深山湖泽之间。吕后和别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高祖奇怪地问她怎么能找到,吕后说:“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团云气,顺着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高祖心里更加欢喜。沛县的年轻人中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因此许多人都愿意依附于他。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前怪石供① 苏轼 《禹贡》②:“青州有铅、松、怪石。”解者曰:“怪石,石似玉者。”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岂古所谓“怪石”者耶? 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若此,则今之凡石复为“怪”矣。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庐山归宗③佛印④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虽然,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盖自苏子瞻始。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 注释:①怪石供:奉献怪石,以供陈设玩赏。②《禹贡》:我国最早的古地理文献,书中把当时的中国划分为九州,下文的青州即是古九州之一。③归宗:即归宗寺,原为王羲之故宅,后舍宅为寺,寺中有王羲之洗墨池。④佛印:僧人,名了元,与苏轼交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文:花纹 | B.海外有形语之国。形:容貌 | C.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挹:舀 | D.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怪:以……为怪。 |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①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 ②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 ③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 ④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 ⑤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 ⑥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一开篇就阐述了“物之丑好,生于相形”的道理,并依次统摄全篇。 | B.作者在说理的时候,通过齐安江上与玉无辨的怪石和海外形语之国形语捷于口两件事,启发读者想像,从而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简明富有情趣。 | C.末段中引出佛印禅师这个人物,主要是为了在前文的基础上,从“供”与“受供”两个方面说明了重要的在于事物所包含的心意而不在于物质本身的价值。 | D.本文由生活小事生发说理,形象生动,言简意赅,信笔挥洒,不受拘束,表现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文风。 |
|
将下面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急:危急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D.失其所与,不知 与:参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即患秦兵之来 B.夜,缒而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其下圣人也远矣,而耻学于师 D.子亦有不利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记叙了郑国危在旦夕之际,烛之武临危受命,说服秦军撤兵,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深明大义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外交才能。 B.烛之武在见到秦伯后,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却先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的种种好处,继而又说明郑国灭亡只会对晋国有利,体现了他高超的游说本领。 C.在秦郑结盟的情况下,晋文公拒绝了大臣子犯提出的攻打郑国的请求,表现了他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和随机应变的谋略。 D.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是详叙,而其他方面如退师的前因后果等只作简略交代,为略写。从而做到了繁而不杂,层次井然。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3分) ▲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3分) ▲ (3)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4分)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 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其后贼帅张金称众数万,屯于县界,屠城剽邑,郡县莫能御。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或日有数合,每挫其锋。炀帝遣将军段达来讨金称,善会进计达,达不能用,军竟败焉。达深谢善会。后复与贼战,进止一以谋之,于是大克。 金称复引渤海贼孙宣雅、高士达等众数十万,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善会以劲兵千人邀击,破之,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金称稍更屯聚,以轻兵掠冠氏。善会与平原通守杨元弘步骑数万众,袭其本营。武贲郎将王辩军亦至,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不利,善会选精锐五百赴之,所当皆靡,辩军复振。贼退守本营,诸军各还。 于时山东思乱,从盗如市,郡县微弱,陷没相继。能抗贼者,唯善会而已。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会太仆杨义臣讨金称,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取善会之策,频与决战,贼乃退走。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金称将数百人遁逃,后归漳南,招集余党。善会追捕斩之,传首行在所。帝赐以尚方甲槊弓剑,进拜清河通守。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传首江都宫,帝下诏褒扬之。 士达所部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来攻信都。临清贼王安拥兵数千,与建德相影响。善会袭安斩之。建德既下信都,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反为所败,婴城固守。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建德犹欲活之,为其部下所请,又知终不为己用,于是害之。清河士庶莫不伤痛焉。 ——选自《隋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遗憾 | B.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提升,提拔 | C.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抵触,不顺从 | D.反为所败,婴城固守绕,围绕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 | B.善会大业中为鄃令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 | C.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 | D.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所当皆靡,辩军复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军段达讨伐金称,善会进献计谋,未予采纳,段达失败。后来的战斗中,段达采纳了善会的谋略,大大地打败了金称。 | B.那时崤山以东地区时局混乱,百姓纷从盗贼,官府势力微弱,很多郡县被盗贼攻陷。当时能够抵抗强盗的人,只有善会。 | C.善会英勇善战,斩***了金称,将金称的首级送到了皇帝所在的地方,跟从杨义臣斩***了士达,将士达的首级送到江都宫。 | D.建德打败了善会后,因为部下的请求,想让善会存活下来,但又考虑到善会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最终还是***害了善会。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