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客民输木,橔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客民输木,橔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①;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改大理寺,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书。徙知陕州。盗聚青灰山久不散,遣牙吏持榜招谕之,盗***其党与自归。徙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货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②,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计。若谷乃制石版为岸,压以巨木,后虽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③,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加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囊。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婚、无赖委妻去,为立妻,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若谷性资端重,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 【注】①赇:贿赂。②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秫秸、芦苇捆绑而成。③芍陂:què bě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葺兵营,课民输木葺:修缮 | B.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程:日程 | C.洞庭贼数邀商人船邀:拦截 | D.每贷死,隶他州贷:宽免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少孤,游学于洛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欲苛苦输者,因以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C.官仓依山而贮谷少 泉涓涓而始流 | D.使塞堤,盗决乃止 |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滑州任上,黄河堤坝出险,若谷亲临现场指挥,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 | B.李若谷不惧豪强,他曾调动寿州豪族堵塞决口,打击了他们决堤自保的行为。 | C.若谷给那抛下妻子的人规定了期限,过期不回家的,允许他们的妻子改嫁。 | D.若谷为官调动频繁,政绩突出,最终成为朝廷大员,死后得到朝廷充分肯定。 |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
解析
小题1:B(程,意思是“标准”“尺寸”。) 小题2:D(乃,都是副词“才”的意思,表示后一事是前一事的结果。A两个“于”都是介词。第一个“于”表处所,意为“在”;第二个“于”表比较,意为“比”。B第一个“因”介词,意为“趁着”;第二个“因”介词,意为“凭借”。C两个“而”都是连 词,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修饰。) 小题3:A(“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非滑州任上事,而是延州任上的事。) 译文 李若谷,字子渊,是徐州丰县人。年少时父亲过世,他到洛下游学。考中进士,补任长 社县尉。州里修葺军营,规定百姓交纳木材,下达公文由县尉收缴。而属吏以不合尺寸为由, 大多斥退,打算苛刻要求,使交纳木材的人吃尽苦头,趁机来获得贿赂;李若谷估量木材, 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后来)改任大理寺,任 宜兴县知县。官家收购湖洑茶。茶叶质量差的,旧时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把这质量差的 茶叶还给百姓,准许转手买卖来补偿所缺数量。(后来)调任陕州知州,强盗啸聚青灰山久久 不散,(李若谷)派遣衙门胥吏拿着榜文招抚晓谕盗贼,盗贼***死同伙自己来归顺。调任潭州 知州,洞庭湖贼人屡次拦截商人船只,***人后总是把尸首投入水中。曾经捕获过(贼人),因 为没有尸首作为验证,每每(只能)宽免贼人的死刑,发配到别的州做奴隶。不久又逃回来, 重新以抢劫为业,李若谷抓来他们,在市上行分裂尸体的酷刑。从此寇乱渐渐平息。(后来 李若谷)做到太常少卿,任滑州知州。黄河侵蚀韩村堤,(李若谷)夜里驱马前往,督促士兵制作大埽,到早晨河堤完好无损。(李若谷后来)以右谏议大夫身份任延州知州。延州有东西两 个城夹着黄河,秋、夏河水泛滥,河岸总是毁坏,用工花费无数。李若谷就制作石版修筑河 岸,用巨大的木头压住,后来虽然河水涨,(河岸)不再毁坏。官家的粮仓依山而建贮存粮食 少,李若谷就让制作露囤,这种囤可以贮存二万斛粮食,别的州郡大多采用他的办法。(后 来)调任给事中,任寿州知州。豪门大族大多瓜分侵占芍陂的土地,芍陂一带都是良田,夏 季雨水泛滥毁坏田地,他们就偷着决堤放水。李若谷挑出那贪占田地的驱逐他们,每遇芍陂 决口,就调动靠近 芍陂的豪族,让他们堵塞决口的堤坝,盗决堤坝的现象才停止。(后来) 兼任贤院学士,做江宁知府。沿途乞讨的百姓,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给伙食。(后来) 改任枢密直学士,做并州知州。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入赘女婿、无赖丢下妻子出走的,给他们设立期限,(到期)不回来,准许妻子改嫁。(后来) 入朝任尚书工部侍郎,官拜参知政事。由于耳病,屡次上表章请辞官位,(于是)免去(原职) 改任资政殿大学士。(最后)以太子少傅职位退休,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为太子太傅,谥 号康靖。李若谷本性端直庄重,在政府工作,发表论议常常近于宽容仁厚。管理百姓花费很 多心智思虑,和乐平易,仁爱待人。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2分) 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 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C.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D.戍卒叫,函谷举 举:拔,攻占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斯用兵之效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故为之文以志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赵尝五战于秦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而今安在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相与枕藉乎舟中 4.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原文: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衡①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②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从衡:即“合从”、“连衡”。 “合从”是连合六国对付秦国的策略;“连衡”是分散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②三晋:旧时称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为三晋。 ⑴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原文: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 译文: ⑵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3分) 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业,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①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所余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而攻之,遂大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降城中男女三万余口。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 谥曰武。敕义兴郡发五百丁会丧。 《梁史 列传第二十六》 注①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枚形似箸,可系于颈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从夜达旦不辍 辍:停止 B.沮我军势 沮:挫伤 C.去涡阳四十里 去:离开 D.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 寇:侵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仲宗壮其计,乃从之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须虏大合,然后与战 秦伯说,与郑人盟 C.鼓噪而攻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庆之收之以归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陈庆之骁勇善战的是: ( ) ①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 ②斩获略尽,涡水咽流。 ③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④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 ⑤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⑥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年少时就跟随高祖,高祖喜欢下棋,而且通宵达旦地下,在其他的侍从睡了的情形下,只有陈庆之一招呼就来,高祖对他格外赏识。 B.曹仲宗等因种种原因想撤军,但遭到陈庆之的反对,他认为只要置兵于死地,就有获胜的希望,并表示如果班师退却,他就依照皇上的密敕来行事。 C.侯景率七万大军进犯楚州,在刺史桓和陷没的情况下,陈庆之坚决抵抗,朝廷派来的援军还未到达,他已经打败了侯景的军队。 D.战胜侯景军队的第二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救灾,使得大部分灾民得到救济。豫州的百姓请求为他树碑颂德,也被皇帝批准了。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语段断句。(4分) 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巢谷传 [宋]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①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②扰边,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 “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 自雷徙循。子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子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子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子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子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子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文有删节) [注]①举武艺:科举考试中的武科考试。 ②乞弟:泸州西南少数民族乌蛮首领斧望个恕的儿子。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畜弓箭 畜:储备 B.尤与之善 善:交好 C.予方乏困 乏:疲乏 D.尚何以发之 发:宣扬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巢谷幼时随父学习,后进京赶考,却弃文从武,不久学成,可惜最后没有考中武举。 B.巢谷与作者是同乡,且相交甚笃,因而不顾高龄和体弱去看望远谪岭南的苏辙兄弟。 C.文章通过完成存宝嘱托和探望苏氏兄弟等情节,刻画了巢谷重朋友情谊的性格特点。 D.作者对巢谷的品德才能非常欣赏,对他的一生遭遇则充满同情,为此写·卜了这篇传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4分) 译文: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忐也。(5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 [注]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②庄岳:齐国一个繁盛街道的名称。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没有直接告诉戴不胜应如何伎宋王向善,而以楚大夫之子学说齐国话来设喻。 | B.孟子认为,让楚国孩子每天接受齐国语言的熏陶,假以时日,就能学会说齐国话。 | C.孟子否定了戴不胜让善十薛居州住在王宫中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无法使宋王向善。 |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子认为,如果宋王身边都是善士,宋王自然就能够向善。 | (2)从“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山成语 ;孟子以此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 的建议。(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