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今视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安知廉耻、隅积?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人无师、无法,则其心正其口腹也。今使人生而未尝睹刍豢稻粱也,惟菽藿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俄而粲然有秉刍豢稻粱而至者,则瞲然视之曰:“此何怪也?”彼臭之而无嗛于鼻,尝之而甘于口,食之而安于体,则莫不弃此而取彼矣。今以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以相群居,以相持养,以相藩饰,以相安固邪?以夫桀、跖之道?是其为相县也,几直夫刍豢稻粱之县糟糠尔哉?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曰:陋也。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故曰:仁者好告示人。告之示之,靡之儇之,鈆之重之,则夫塞者俄且通也,陋者俄且僴也,愚者俄且知也。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曷益?桀、纣在上曷损?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如是者,岂非人之情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选自《荀子·荣辱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乡乡:通“香香”,香喷喷地。
B.彼臭之而无嗛于鼻臭:通“嗅”,闻。
C.以相持养,以相藩饰藩饰:装饰。
D.故曰:仁者好告示人告示:告诉别人,让别人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分)(   )
A.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
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
B.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
岂非人之情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
C.今使人生而未尝睹刍豢稻粱也
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
D.则以至足为在此也
人之大殃大害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教育的重要作用的一组是(8分)(   )
①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②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
③人无师、无法,则其心正其口腹也。
④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
⑤故曰:仁者好告示人。……陋者俄且僴也,愚者俄且知也。
⑥如是者,岂非人之情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人生下来本来是小人,如果碰上混乱的社会,那么他卑鄙的本性就会沾染上昏乱的习俗。
B.人如果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那么他们的心灵也就完全和他们的嘴巴肠胃一样只知吃喝了。
C.后来的君王竭力推行桀、跖的那一套管理方法而很少去搞古代帝王的那一套,是因为他们浅陋无知。
D.讲究仁德的人如果把道理告诉给别人、做榜样给别人看,那么那些闭塞的人很快就会开窍,孤陋寡闻的人很快就会眼界开阔,愚蠢的人很快就会聪明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⑴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9分)
译文:                                                                       
⑵是其为相县也,几直夫刍豢稻粱之县糟糠尔哉?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9分)
译文:                                                                       
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D
小题:A
小题:⑴君子如果不能得到权势来统治他们,那就没有办法打开他们的心窍来向他们灌输好思想。现在这些人的嘴巴和肠胃,哪里懂得什么礼节道义?哪里懂得什么推辞谦让?(重点词语:“临”“无由”“开内”“口腹”等)⑵这两种办法是相悬殊的,它们难道只是那肉食细粮和糟糠的悬殊么?然而人们竭力搞桀、跖的这一套而很少去搞古代帝王的那一套,为什么呢?(重点词语:“是”“县”“直”“力”等)
解析

小题:藩饰:得到服饰。
小题: 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B.副词,本来,原来;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助词,表语气/助词,表判断。
小题:②不是直接表现教育的作用的,而是一种反向的假设;④说明世人浅陋就是社会的危害的道理;⑥说明天下出现混乱情况的原因。
小题:应该是碰上了混乱的社会渺小卑鄙的本性就更加渺小卑鄙,接触了昏乱的习俗,才使昏乱的资质又染上了昏乱的习俗。
小题:无
参考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来就是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的人,如果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就只会看到财利罢了。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来就是小人,又因为碰上了混乱的社会、接触了昏乱的习俗,这样,就在渺小卑鄙的本性上又加上了渺小卑鄙,使昏乱的资质又染上了昏乱的习俗。君子如果不能得到权势来统治他们,那就没有办法打开他们的心窍来向他们灌输好思想。现在这些人的嘴巴和肠胃,哪里懂得什么礼节道义?哪里懂得什么推辞谦让?哪里懂得什么廉洁和羞耻、局部的小道理和综合的大道理?也只是知道慢吞吞地嚼东西、香喷喷地吃个饱罢了。人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那么他们的心灵也就完全和他们的嘴巴肠胃一样只知吃喝了。假如人生下来后却从来没有看见过牛羊猪狗等肉食和稻米谷子等细粮,只见过豆叶之类的蔬菜和糟糠之类的粗食,那就会认为最满意的食物就是这些东西了;但如果一会儿显眼地有个拿着肉食和细粮的人来到跟前,他就会瞪着眼惊奇地看着它说:“这是什么怪东西呀?”他闻闻它,鼻子里闻不出什么不好的味道;尝尝它,嘴巴里甜甜的;吃了它,身体感到很舒服;那就没有谁不抛弃这豆叶糟糠之类而求取那肉食细粮了。现在是用那古代帝王的办法和仁义的纲领,来帮助人们合群居住,帮助人们得到保养,帮助人们得到服饰,帮助人们得到安全和稳定呢?还是用那桀、跖的办法?这两种办法是相悬殊的,它们难道只是那肉食细粮和糟糠的悬殊么?然而人们竭力搞桀、跖的这一套而很少去搞古代帝王的那一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浅陋无知。浅陋无知,实在是天下人的通病,是人们的大灾大难啊。所以说:讲究仁德的人喜欢把道理告诉给别人、做榜样给别人看。把道理告诉给他们,做榜样给他们看,使他们顺从,使他们明智,使他们遵循仁义之道,向他们反复重申,那么那些闭塞的人很快就会开窍,孤陋寡闻的人很快就会眼界开阔,愚蠢的人很快就会聪明了。这些事情如果不干,那么商汤、周武王这样的贤君处在上位又有什么好处?夏桀、商纣王这样的暴君处在君位又有什么损害?商汤、周武王在,那么天下随之而安定;夏桀、商纣王在,那么天下便跟着混乱。出现像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因为人们的性情原来就可以像这样、也可以像那样的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大禹治水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致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注]甚,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史记·夏本纪第二》)
[注]六府:指金、木、水、火、土、谷六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不违:依从
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不成:不行,不可以。
C.陆行乘车,水行乘船乘船:乘坐船只。
D.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至于: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分)(   )
A.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常、卫既从,大陆既为
B.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C.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以告成功于天下
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夹右碣石,入于海
小题3:下列四组句子。分表表现大禹“敏给”和“克勤”的一项是(8分)(   )
A.①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②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B.①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②泥行乘橇,山行乘檋
C.①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②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D.①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②天下于是太平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大禹的声音和身躯都非常标准,借此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
B.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到惩罚,他对此感到难过,当他接受了治水的命令后,与益和后稷一同到任,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终于治水成功。
C.治水期间,他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
D.治水成功后,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⑴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10分)
译文:                                                                       
⑵六府甚,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8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刘 姓
邑刘姓,虎而冠者也。后去淄居沂,习气不除,乡人咸畏恶之。有田数亩,与苗某连陇。苗勤,田畔多种桃。桃初实,子往攀摘;刘怒驱之,指为己有。子啼而告诸父。父方骇怪,刘已诟骂在门,且言将讼。苗笑慰之。怒不解,忿而去。
时有同邑李翠石作典商于沂,刘持状入城,适与之遇。以同乡故相熟,问:“作何干?”刘以告。李笑曰:“子声望众所共知;我素识苗甚平善,何敢占骗。将毋反言之也!”乃碎其词纸,曳入肆,将与调停。刘恨恨不己,窃肆中笔,复造状,藏怀中,期以必告。未几,苗至,细陈所以,因哀李为之解免,言:“我农人,半世不见官长。但得罢讼,数株桃何敢执为己有。”李呼刘出,告以退让之意。刘又指天画地,叱骂不休;苗惟和色卑词,无敢少辨。
既罢,逾四五日,见其村中人,传刘已死,李为惊叹。异日他适,见杖而来者,俨然刘也。比至,殷殷问讯,且请顾临。李逡巡问曰:“日前忽闻凶讣,一何妄也?”刘不答,但挽入村,至其家,罗浆酒焉。乃言:“前日之传,非妄也。曩出门见二人来,捉见官府。问何事,但言不知。自思出入衙门数十年,非怯见官长者,亦不为怖。从去,至公解,见南面者有怒容曰:‘汝即某耶?罪恶贯盈,不自悛悔;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此等横暴,合置铛鼎!’一人稽簿曰:‘此人有一善,合不死。’南面者阅簿,其色稍霁。便云:‘暂送他去。’数十人齐声呵逐。余曰:‘因何事勾我来?又因何事遣我去?还祈明示。’吏持簿下,指一条示之。上记:崇祯十三年,用钱三百,救一人夫妇完聚。吏曰:‘非此,则今日命当绝,宜堕畜生道。’骇极,乃从二人出。二人索贿。怒告曰:‘不知刘某出入公门二十年,专勒人财者,何得向老虎讨肉吃耶?’二人乃不复言。送至村,拱手曰:‘此役不曾啖得一掬水。’二人既去,入门遂苏,时气绝已隔日矣。”
刘自此前行顿改,今七旬犹健。去年,李诣周村,遇刘与人争,众围劝不能解。李笑呼曰:“汝又欲讼桃树耶?”刘芒然改容,呐呐敛手而退。(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邑刘姓,虎而冠者也虎而冠:像披着人衣的老虎
B.因哀李为之解免哀:哀叹
C.比至,殷殷问讯,且请顾临殷殷:很热情地
D.南面者阅簿,其色稍霁稍霁:稍微消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分)(   )
  
A.习气不除,乡人咸畏恶之
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B.怒不解,忿而去
异日他适,见杖而来者
C.刘以告
以同乡故相熟
D.将毋反言之也
日前忽闻凶讣,一何妄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刘某“虎而冠”的一组是(8分)(  )
①后去淄居沂,习气不除,乡人咸畏恶之
②刘怒驱之,指为己有
③刘已诟骂在门,且言将讼
④窃肆中笔,复造状,藏怀中,期以必告
⑤刘又指天画地,叱骂不休
⑥罪恶贯盈,不自悛悔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刘某到沂县后恶性不改,对于苗某种在地边的桃树硬说是自己家的,还对苗家的儿子摘桃大加制止,并赶到苗家门前进行辱骂。
B.当李翠石撕毁刘某的状纸,要以后要对刘苗两家进行调解后,刘某竟然偷偷拿当铺里的纸笔,重新写了状纸,以备日后再告。
C.苗某虽然对刘某的行为一再迁就,希望避免引发更大的矛盾,但对于流行的无理取闹,还是不甘示弱的。
D.刘某虽然人面兽心、恶贯满盈,但毕竟也做过好事,崇祯年间就曾救活一对夫妇,这使得他他得以不被阴曹地府处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⑴我农人,半世不见官长。但得罢讼,数株桃何敢执为己有。(9分)
译文:                                                                       
⑵不知刘某出入公门二十年,专勒人财者,何得向老虎讨肉吃耶?(9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尝以上谷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欲奏其事。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侍坐良久,不获陈闻。忽起,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舍棋曰:“不听奏事,朕之过也,树何罪!置之!”弼具以状闻,帝皆可其奏。弼曰:“为人臣无礼至此,其罪大矣。”出诣公车,免冠徒跣请罪。帝召入,谓曰:“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降之福。然则卿有何罪!其冠履就职。苟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太子课民稼穑,使无牛者借人牛以耕种,而为之芸田以偿之,凡耕种二十二亩而芸七亩,大略以是为率。使民各标姓名于田首以知其勤惰,禁饮酒游戏者。于是垦田大增。
八月,乙丑,魏主畋于河西,尚书令古弼留守。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帝大怒曰:“笔头奴敢裁量朕!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锐,故帝常以笔目之。弼官属惶怖,恐并坐诛,弼曰:“吾为人臣,不使人主盘于游畋,其罪小;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其罪大。今蠕蠕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且吾自为之,非诸君之忧也。”帝闻之,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赐衣一袭,马二匹,鹿十头。(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四卷)
小题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8分)(   )
A.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志:志向。
B.忽起,捽树头,掣下床捽:捶打。
C.苟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便:便利,方便。
D.为之芸田以偿之芸:代之种植蔬菜的田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分)(   )
 
A.尝以上谷苑囿太广
乞减太半以赐贫民
B.不听奏事,朕之过也
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C.朝廷不治,实尔之罪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八月,乙丑,魏主畋于河西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古弼“质直”的一组是(8分)(   )
①尝以上谷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
②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
③苟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④弼官属惶怖,恐并坐诛
⑤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
⑥今蠕蠕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魏主因为古弼请求他把皇家苑囿一半的占地赐给百姓而对其不满,当古弼再次进宫上奏时,魏王借与刘树下围棋而对他置之不理。
B.古弼在魏王面前公然打骂刘树,可见古弼对魏王也根本没放在眼里。
C.古弼督促百姓种庄稼,让没有牛的人家去向有牛的人家借牛来耕种,然后再替有牛的人家锄地来作为偿还,还禁止百姓喝酒和游玩。因此,开垦的农田大大增加。
D.古弼几次冲撞魏王,但魏王都未因此而治他的罪,反而对其大加赞赏与恩赐。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⑴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降之福。然则卿有何罪!(9分)
译文:                                                                       
⑵今蠕蠕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9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①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 馆谷丰隆。既而昏暮, 止宿其家, 莝豆饲畜, 给食周至。问其姓字, 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 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 供给弗懈。至暮, 锉刍;刍束湿, 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 家贫无以饲畜, 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 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 仍以反客, 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 尝数日不携一钱, 客至吾家, 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 从之。至诸, 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 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 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 居之温室, 设筵相款, 宠礼异常。明日, 为制冠服, 表里温暖。杨义之, 而内顾增忧, 褊心不能无少望, 居数日, 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 告丁曰: “顾不敢隐, 仆来时, 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 固乐, 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 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 当助资斧。”走伻②招诸博徒, 使杨坐而乞头, 终夜得百金, 乃送之还。归见室人, 衣履鲜整, 小婢侍焉。惊问之, 妻言: “自君去后, 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 堆积满屋, 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 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 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 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 岂人也哉? 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选自《聊斋志异》第二卷)
【注释】①郭解,西汉人,以“任侠”闻名,常藏匿亡命,喜于救人之危。武帝时,被族诛。
②伻 (bēng): 使, 使者。这里是派人。③乞头: 开赌场的人向赢钱的赌徒抽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主人好交游,适他出适:恰好
B.暇幸见顾幸:幸亏
C.数年无耗耗: 消息
D.妻漫劝诣丁诣: 造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分)(  )
A.慕郭解之为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家贫无以饲畜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何遂索偿乎是何异于刺人而***之
D.为制冠服, 表里温暖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8分)(  )
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B.居之温室, 设筵相款
C.见其衣敝踵决
D.杨义之,而内顾增忧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安丘杨家虽然家境贫寒,对逃亡中的丁前溪却能尽其所能地去招待, 甚至扯下屋顶的草来喂丁的牲口, 还分文不取。
B.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杨妻的形象,表现了她乐善好施的美德。
C.丁前溪受人滴水之恩以涌泉回报,不但对恩人的衣食住行关怀备至,还主动、及时地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令杨十分感动。
D.异史氏认为,贫穷却很好客,一般人都很难做到,更别说是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了,而杨妻却是个例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俄出, 仍以反客, 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8分)
(2)受之施而不报, 岂人也哉? 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注:连车满载),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歆称之  称:夸赞,称美B、 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弥:满
C、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执:捉,抓   D、 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辨别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1)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1)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1)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3、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分别表现孔奋“孝谨”与“清平”的一组是
A、(1)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2)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B、(1)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2)孔君清廉仁贤
C、(1)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2)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D、(1)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2)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奋曾师从刘歆,可刘歆却认为孔奋胜过了自己。
B、当时许多做官的人不修边幅,而孔奋却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力求服装清洁。
C、当贼人以孔奋的家人做人质时,孔奋一心为国,毫不被贼人所动,终于擒获消灭了魄茂等人,但他的家人却被贼人所***。
D、孔奋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都以他为榜样来修行操守。孔奋也见到人有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不良行为,则疾恶如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