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P表示______.(2)当温度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P表示______. (2)当温度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的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 (4)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______g(不含结晶水).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6)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______方法. |
答案
(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P表示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由t2℃时A、B、C三种物质曲线的位置关系,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C<B<A. (3)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等方法. (4)t2℃时A的溶解度为50g,t1℃时A的溶解度为20g,故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含A物质50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30g. (5)由于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即在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由于A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t1℃时,A和B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由于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B>A=C,而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至t1℃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B溶液最浓. (6)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答案为:(1)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C<B<A;(3);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等;(4)30;(5)B>A>C;(6)降温结晶. |
举一反三
请根据图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到0.1%) (3)欲使t2℃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任填一种方法). (4)若将t2℃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则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
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1℃时,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相同体积的水 | C.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 D.要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甲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
由图可知,从0℃升温到50℃,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变化最大的物质是( ) |
图为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某一温度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为______℃. (2)在t3℃时,10g水最多能溶解3g B物质,则10g水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______3g(填“>”、“≤”或“=”).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 t℃,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4)将A、B、C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 |
以下图所示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丁图表示氯化钠在某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
请将甲图分别与上述其它曲线对比,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丁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______. (2)由甲、丙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______.因此欲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______方法. (3)由甲、乙得出:______也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陡斜程度.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