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邹与鲁讧①。穆公问日:“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邹与鲁讧①。穆公问日:“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邹与鲁讧①。穆公问日:“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③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残⑤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⑥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下》)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残害。⑥尤:责备、归罪。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3分)
1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答案
11、(3分)翻译:不***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疾”,厌恶、憎恨,1分;“如之何”,怎么办,1分;句意通顺1分)
12、(3分),贤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2分)。“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种情况在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存在。“你不仁,我不义”和“你仁我义”情况的产生,都是原先善恶的回报(1分)。
解析
参考译文: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了他们吧,无法***尽;不***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责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正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为秦质于赵,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承太子闲,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嫡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秦质于赵质:做人质
B.吕不韦贾邯郸贾:做生意
C.吾能大子之门大:通“太”
D.而请吕不韦傅之傅:辅佐,辅助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居处困,不得意
B.且自大君之门
C.即大王薨
D.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往见子楚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且自大君之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不甚见幸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请以千金为子西游公为我献之
小题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乘进用不饶——车辆的使用不够富足。
B.乃引与坐,深语——就领(吕不韦)到内室与他坐谈,谈得很深入。
C.自奉而西游秦——亲自带着礼物到秦国去游说。
D.来往者皆称誉之——与他(子楚)交往的人都称赞他。
小题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子楚能被“立嫡嗣”的一组是
①此奇货可居          ②安国君得为太子
③华阳夫人无子        ④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
⑤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⑥妾幸得充后宫
A.①④⑥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⑤⑥
小题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赵国的邯郸做生意,看到在此做人质的子楚生活困苦不得意,认为可以利用子楚来光大自己的门庭。
B.吕不韦与子楚一番深谈,使子楚诚服,并接受了吕不韦的资助,同意吕不韦入秦游说。
C.吕不韦人秦后,先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又把所带珍奇玩物全部献给了华阳夫人,趁机称赞子楚是很有才能的人。
D.吕不韦的礼物和言辞打动了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在安国君面前称誉子楚,请求安国君把子楚立为“嫡嗣”,安国君马上刻了玉玺,立子楚为“嫡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交。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朝罢趋出,意得甚趋出:慢慢出来
B.上益庄,丞相益畏益畏:更加敬畏
C.及坐,郎署长布席布席:布织的席
D.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引却:引退撤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陛下以丞相何如人皆以美于徐公
B.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C.绛侯乃大与盎结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既来之,则安之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礼之恭称代丞相绛侯
B.袁盎患之称代宦者赵同
C.且陛下幸之称代慎夫人
D.适所以祸之称代慎夫人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袁盎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②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③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④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⑤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⑥妾主岂可同坐哉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曾经是吕禄的舍人,孝文帝即位后,袁盎的哥哥袁哙当权,就任命弟弟袁盎做了中郎官。
B.袁盎认为丞相不是社稷臣,与文帝的看法相悖,理由是吕后时“诸吕用事”,而掌有兵权的绛侯“弗能正”,只能算是功臣。
C.袁盎因宦官赵同常说他坏话而忧虑,后来在侄子袁种的鼓动下,当面羞辱了赵同,使其不能与文帝同车而载。
D.袁盎一向敢于直言,以致因席间坐位而惹怒了慎夫人和文帝,后经他援引“人彘”例子的解释,“上乃说”,慎夫人还赏赐了他。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及降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
译:                                                         
②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陗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闲言事,辄听,完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中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延尉殊。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猎,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盎素不好晁错,两人未尝同堂语。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藏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丞史未应,晁错犹与未决。人有告袁盎者,盎惧,以窦婴进说,上诛错。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B.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受:传受
C.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别:离间
D.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案:拷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还,因上便宜事相如因持璧却立
B.力未有以伤敛赀财以送其行
C.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D.乃先请,为儿所卖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晁错“擅权”和“欲报私仇”的一组是
A.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
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B.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
D.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抵罪,诏赦以为庶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凭着文学见长当了大常掌故,孝文帝时晁错看天下没有治尚书的人,就自费到济南去学习《尚书》,学成后“得幸太子。”
B.晁错多次上书,述说削弱诸侯之事,以及一些法令的更定,但是孝文帝就是不听,不过,却提拔他做了中大夫。
C.晁错与丞相申屠嘉不合,丞相借内史府另开大门之事奏请皇上把晁错交给廷尉治罪,晁错得知消息,当夜到皇上那说明原委,皇上没有因此治他的罪。
D.晁错削减诸侯土地,更定法令制度,引起了诸侯对他的攻击,他的父亲也因此而自***身亡。吴楚七国造反,就是以“诛错”为借口的。
小题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认为晁错之死,是“变古乱常”。
B.晁错在诸侯造反时,急于报私仇,私仇未报,反以亡躯
C.晁错擅权,独断专行,终致吴楚七国造反。
D.对法令的多所变更,在太史公看来那是“变古乱常”。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译:                                                         
②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
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小题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剑,为任侠任侠:抱不平,负气仗义
B.子,谪仙人也谪仙:隐居的仙人
C.益骜放不自修自修:约束自己的言行
D.有诏长流夜郎长流:长期流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因拔刀斫前奏案
C.召入,而白己醉吾尝终日而思矣
D.传正嘉叹,免其夫徭役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白“骜放不自修”的一组是
A.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醉,使高力士脱靴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C.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D.召人,而白已醉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长庚星,长庚星又叫太白星,于是就取名叫李白。
B.李白喜欢纵横家的言论,喜欢击剑,还经常帮助别人,对财物看得很轻。
C.皇上在沉香事观景,心有所感,召李白来作歌词,然李白已醉,酒稍醒,提笔作词,辞藻绮丽,一气呵成。
D.安禄山反叛时,李白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李璘兵败,李白就被判流放夜郎,后遇大赦,回到寻阳。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译文:                                              
②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译文:                                              
③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①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战国策• 齐策四》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荆轲顾笑武阳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封书谢孟尝君曰D.被于宗庙之祟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得高枕而卧也B.西游于梁,谓惠王曰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齐其闻之矣D.愿君顾先王之宗庙
吾其还也。亦去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得不到齐湣王的重用,只好回到自己的领地(薛)去,途中却受到了薛地百姓的夹道欢迎。
B.冯谖到魏国去游说的目的,不是让孟尝君真的到魏国去,而是以此来抬高孟尝君的声誉。
C.齐王听说魏惠王重金聘请孟尝君,十分惊恐,便让原来的丞相担任上将军,留出相位来挽留他。
D.冯谖很有智谋,用计巩固了孟尝君在齐国的地位,又让齐国的宗庙建在薛地,这样孟尝君便多了一层保护。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夫晋,何厌之有?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小题5:为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