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辨,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彦谦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节选自《隋书》第六十六卷,列传第三十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丁所继母忧忧:忧伤
B.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 罹:遭遇
C.彦谦知王纲不振  振:整治
D.有古人之深致致:情趣

2,4,6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一组是()
①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②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
③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④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
⑤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⑥虽致屡空,怡然自得
A.①④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彦谦15岁时,过继给后叔父房子贞,事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事奉伯父房豹,也竭心尽力,因而成为宗族中的人学习的榜样。
B.房彦谦与内史侍郎薛道衡等人非常友善,当他看到薛道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薛道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房彦谦怀有清理世乱的志向,在朝廷大选天下知名人士之时,慨然接受征召担任了司隶刺史,虽然朝纲败坏,但他坚持正道,遵守常法。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译文:
(2)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
译文:  
(3)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译文:  
答案

9、A
10、B
11、D
12、B
13、(1)懂得作文,擅长草书和隶书,能言善辩,风采气概比一般人都高。(2)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有识之士称赞他这么做。(3)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它。
解析

9、A(忧:父母的丧事)
10、B(A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按照。B项,均为介词,跟,和。C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目的,来。D项,①介词,对,向;②介词,替,给)
11、D(②介绍房彦谦的授官情况;④写房彦谦辞官归隐;⑥说房彦谦甘于清贫)
12、B(“薛道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薛道衡却不敢上奏皇帝”不正确,应该是张衡)
13、(1)懂得作文,擅长草书和隶书,能言善辩,风采气概比一般人都高。(2)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有识之士称赞他这么做。(3)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它。
参考译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来是清河人。世代为名门大姓。房彦谦很早就成了孤儿,对自己的父亲一无所知。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七岁时,已经诵读数万字的文章,亲戚朋友认为他很奇特。十五岁时,过继给后叔父房子贞,事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后来为继母守丧,他不进饮食有五天。事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竭心尽力,每当有时令珍果,自己从不先吃。遇到亲戚的丧期,必定以粗米、草菜为食,尽到礼节,宗族中的人都以他为榜样。后来从师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于是广泛涉猎五经。懂得作文,擅长草书和隶书,能言善辩,风采气概超出常人。十八岁时,恰好广宁王孝珩做齐州刺史,征召房彦谦任主簿。当时官场纪律松弛,州郡的官员尤其放纵松懈。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州郡官员规规矩矩,没有谁不敬畏他。
开皇七年,提拔任命他做承奉郎,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因为任职期满,改任长葛县令。仁寿年间,皇上叫持节使者巡察各州县,考察州县长官胜任与否,考察结果认为房彦谦是全国最好的,越级提拔为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是一代文豪,地位显赫名望清高,跟他交结的人,都是全国有名之人。他很看重房彦谦的为人,并且对他很友好且怀敬意。炀帝继位,薛道衡改任番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房彦谦的官署所在地,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黄门侍郎张衡,也与房彦谦很友好。当时皇帝营建东都,极尽奢侈华丽,天下百姓感到非常失望。又加上汉王叛乱,遭遇不幸的人很多,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张衡收到信后感慨叹息,但是不敢上奏让皇上知道。
房彦谦知道朝廷法纪不能整治,于是辞官隐居,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恰逢朝廷设置司隶官,大选天下知名人士。朝廷认为房彦谦公正廉洁之名早已著称,当时为众望所归,征召他授任为司隶刺史。房彦谦也心怀感慨地有清理世乱的志向,凡是他所举荐的人,都是人群中的表率。他有所批评指责,受到批评的人竟然都没有怨言。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有识之士称赞他(的做法)。刘灹也不敢对他怀恨。后来隋朝政事渐渐混乱,朝纲败坏,官员没有不改变节操的。房彦谦坚持正道,遵守常法,坚定不移,洁身自立,深被当权的人所忌恨。外放为泾阳县令。不久,死于任上,当时年龄六十九岁。
房彦谦家中留有祖传产业,资产向来殷富,再加上前前后后担任官职,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日常开销,务必保持朴素勤俭作风。房彦谦自小到大,一言一行,从没有涉及到私利,虽然常常招致贫乏,但也怡然自得。曾经在悠闲当中独自微笑,回头对他的儿子房玄龄说:“人家都因官俸而富,只有我因做官而贫穷。留给子孙后代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二字了。”他所写的文章,气度博大,闲静文雅,很有古人的情致。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
举一反三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初,虔追迪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曰《荟萃》。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迁著作郎。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巡、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迁。后数年卒。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详。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床无毡”云。  (选自《新唐书》卷二0二《郑虔传》)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集掇当世事  掇:拾取,这里是搜集的意思
B.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坐:受牵连而犯罪
C.维止下迁 止:只是
D.诉宰相  诉:对……诉苦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欲置左右,以不事事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B.①虔乃就职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①因称风缓,求摄市令 ②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3.下列六句话中,能表现郑虔才能杰出的一组是()
①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土②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 ③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 ④善图山水,好书 ⑤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 ⑥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详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虔虽受唐玄宗赏识,却一直安守清贫,几经贬谪,一贫如洗,无怨无悔。  
B.郑虔多才多艺,史学、地理、诗文、书法、绘画、用兵打仗,无不精通。
C.郑虔取柿叶习书的故事美丽动人,表现了他求学的志气和恒心。
D.杜甫用“才名四十年,坐客床无毡”来为郑虔这个才子一生的清贫生活作结,令人慨叹那个社会知识分子的悲苦命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李芾字叔章,广平人。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垌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
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入朝差知德清县。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大军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民始帖然。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虽废弃中犹思所以报者,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德祐元年七月,至潭,潭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籍,人犹饮血乘城殊死一战。有来招降者,芾***之以徇。
(节选自《宋史·李芾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而聪警警:机警
B. 摄祁阳县,县大治摄:整顿、管理
C. 民始帖然帖:安定
D. 芾***之以徇  徇:殉国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②芾以书往复辩论
B.①与参议邓垌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①民始帖然②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不畏霸道”的一组是()
①芾与参议邓垌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芾稽籍出赋  ③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④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  ⑤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⑤有来招降者,芾***之以徇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芾早年为官,因办事得力有影响有业绩,连续三次升迁。、
B.李芾做湘潭县令时,不避贵势;掌管临安府时,面对奸相、王府勾结作恶也秉公办事,毫不徇私,因此被诬罢官。
C.元蒙大军攻占鄂州,李芾被起用为湖南提刑。知潭州兼任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都归附他,其友劝其弃官,芾决定留下。
D.德祐元年七月,李芾到潭州,局势更加紧张,他马上召募三千人,还亲自参加指挥与敌人浴血奋战,誓不投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译文:
②第以世受国恩,虽废弃中犹思所以报者。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憎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间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矣。 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说没也。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木成为两份。⑤革(jí):危急。通“亟”。⑥亲身之椑(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毛文龙将卒反将:率领
B. 先生则躬樵汲樵:木柴
C. 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购买
D. 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催促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白云先生清高情怀的一组是 ( )
①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 ②独身寄摄山憎舍,不入城市
③学士词人无所求取 ④架上书数十百卷
⑤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⑥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至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恰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译文: 
(2)岁时间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译文:
(3)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同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倔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有能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知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质:做人质
B.臣请止,以死当之当:承担
C.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与:参与
D.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咎:责备

2,4,6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黄歇为楚太子计曰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①请封于江东 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①出身以徇其主②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D.①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古人云:“春申君以智能安楚。”以下全部表面其“以智能安楚”的一项是()
①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②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
③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
④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⑤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⑥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12.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太子完奉楚王命令与黄歇到秦国做人质,在秦国停留了好几年,当楚顷襄王病重之
时,却无法回国。
B.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
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C.黄歇返回楚国后,被任命为楚国相国,封为春申君,后来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
城堡,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战国时期“四大公子”分别为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及春申君,他们都礼贤下士,
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佑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阁拥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奏,后叱之曰:“贼在近***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禽灭。阁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仁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闻之,谓帝曰:“尝忆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注】过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传》)
【注】捃:拾取,搜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熟察之熟:仔细
B.姬言之帝,贷其死贷:推卸
C.吾疾势已笃笃:重,病重
D.殆不胜丧殆:几乎
6.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  其孰能讥之乎
C.移数刻,卒诛之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帝将以望夕再张灯 汝殁以六月二日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曹皇后有仁慈节俭的一面,她不但亲种谷物和养蚕,还向神宗皇帝建议废止让老百姓叫苦不迭的青苗法、助役法。
B.曹皇后对人有亲疏有别的一面,同样是天下才士,曹皇后主张外放王安石,赦免苏东坡。
C.曹皇后有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一面,面对宫廷卫士作乱,她一面急呼都知王守忠带兵平乱,一面暗中布置备水,最终贼人所纵之火被浇灭。
D.曹皇后有严明法律、坚持原则的一面,可能被免死的参与作乱的宫女,在她的坚持下,最终还是被处以极刑。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奏。
译文:
⑵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
译文:  
⑶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