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其赐邈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卢钦著书,称邈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帝以凉州绝远绝:极、很
B.河右少雨,常苦乏谷苦:被……困扰
C.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佃:做佃农
D.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黜:贬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徐邈“忠清”、“忘私”的一组是( )(3分)
①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②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⑤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⑥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徐邈果然不负重托,安边教民,竭尽忠智。
B.正始元年间被拜为司空,徐邈感叹颇多,虽然坚决推辞不到任,但皇命难违,最终接任了这个官职,所以他死了以后是按三公的礼仪下葬。
C.正始六年下诏褒奖徐邈,说:“已故的司空徐邈侍奉魏晋四代君主,不论出外统率兵马,入朝协助处理朝政,都忠心清廉,一心为公,忧国忘家,不营置产业,自己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朕对此深表嘉奖。”
D.卢钦撰写书,称赞徐邈说:“徐邈志向高远行为清白,才学广博气度威猛。他表现出这些美德时,志向高远而不受拘谨,行为清白而不孤傲,才学广博而能简约易明,气度威猛而能宽容待人。圣人认为高洁很难做到,可是徐邈做起来很容易。”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佃:动词,租种的意思。
小题2:①只表示政绩显著,没有说明其忠清。④表示其为官的能力、风范以及管理少数民族的方式策略。⑥不是“直接”表现其忠清的。
小题3:文中说“以大夫薨于家”,可知徐邈并没有接任司空的官职。
译文: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人。曹操平定黄河以北地区,征召他为丞相军谋掾,任试守奉高县令,入朝担任东曹议令史。魏国刚建立时,任尚书郎。后来任领陇西太守,转调南安太守。魏文帝受禅登基,他历任谯国国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令人称道,赐予爵位为关内侯。
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到任后,正巧蜀汉丞相诸葛亮出祁山来攻,陇右的三个郡都反叛了。徐邈立即派参军及金城太守等讨伐南安的贼人,将他们击溃。黄河西部地区少雨,经常被缺少谷物所困扰。徐邈在武威和酒泉修建盐池以收购少数部族的谷物,又广泛开辟水田,招募贫民租佃,从而使这一地区家家丰衣足食,官府的仓库也装得满满的。于是又在供给本州界内的军事费用之外,用其余的钱来购买金帛和大马,以供应中原地区。他还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保存在官府之中,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禁止厚葬,拆毁滥设的祠堂,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之辈,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心于官府。西域地区同中原发展了关系,蛮荒地区的部族也前来进贡,这些都是徐邈的功劳。因为征讨羌人柯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加官为建威将军。徐邈对待羌人和胡人,不过问小的过错;若罪行严重,他便先通知其所部首领,使他们知道,然后再将犯死罪者斩首示众,所以少数部族信任和畏惧他的威严。他所得到的赏赐都分发给部下将士,从不拿到自己家中,他的妻子儿女经常衣食不足;皇帝听说后,予以嘉奖,并按时供给他的家用。他在任内镇压邪恶,洗雪冤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正始元年回朝廷任大司农,升迁为司隶校尉,百官都敬重忌惮他。后因为公事离任。又任光禄大夫,数年之后被拜为司空,徐邈感叹说:“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官员,没有合适的人选便空着位置,怎么能让我这样又老又病的人充任呢?”于是坚决推辞不到任。嘉平元年,年七十八岁,以大夫的职位死于家中,按三公的礼仪下葬,谥号为穆侯。
六年,朝廷追念清廉有节操的官员,下诏说:“彰显贤良,表扬德性,为圣明的帝王所重视;尊崇善行以推行教化,为孔子所褒美。已故的司空徐邈不论出外统率兵马,入朝协助处理朝政,都忠心清廉,一心为公,忧国忘家,不营置产业,自己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朕对此深表嘉奖。现赏赐徐邈等人家属谷物二千斜,钱三十万,布告全国。”卢钦撰写书,称赞徐邈说:“徐邈志向高远行为清白,才学广博气度威猛。他表现出这些美德时,志向高远而不受拘谨,行为清白而不孤傲,才学广博而能简约易明,气度威猛而能宽容待人。圣人认为高洁很难做到,可是徐邈做起来很容易。”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与亲旧俱南从表。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幹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检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罢朝,太祖令曰:“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洽对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出群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历年荷宠,刚直忠公,为众所惮,不宜有此。然人情难保,要宜考覈,两验其实。今圣恩垂含垢之仁,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疑自近始。”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洽对曰:“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巿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太祖不听。
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谘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自春夏以来,民穷於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於节俭。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馀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古人之诫也。”
后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选用先尚俭节先:以前
B.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格:限定
C.求案实其事案:查问核实
D.和侍中比求实之比:进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明和洽有见识、信守节操的一组是( )(3分)
A.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
B.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
C.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
D.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洽在太祖时反对只以节俭来衡量人的做法,可是到了明帝时,却认为改变社会现状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实行节俭。可见和洽的观点是矛盾的。
B.曹操认为和洽讲的道理从某方面来说是正确的,但最终没有采纳和洽的主张。
C.和洽认为古代推行大政教化,务必使其通达人情而已。凡是偏激过分的作法,都容易使人隐瞒真情。
D.明帝时,和洽提出改变时局的策略:三方边境的防守,应该早做准备。要观察分析敌人的虚实,招募训练士兵,在朝廷上筹划好战胜敌人的策略,明确攻取的计划,再详细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以求没有缺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硃绩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胡质的父亲),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县民郭政通於从妹,***其夫程他,郡吏冯谅系狱为证。政与妹皆耐掠隐抵,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於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原也。”辽感言,复与周平。
太祖辟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质曰:“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於众,无入家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硃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馀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七)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规模:规划国家大事
B.至於精良综事过之综:研究处理
C.仆委意於君委意:诚心对待
D.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假:凭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表明胡质性沉实内察的一组是( )(3分)
①少与蒋济、硃绩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
②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③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
④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⑤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操便征召胡质任顿兵县令。胡质到任后,察出了其中内情,便重新详细审讯,验证后,郭政及堂妹都只好认罪了。
B.入朝后他担任丞相东曹议今史。张辽请求让胡质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有病推辞而且对张辽多加批评和指导。张辽被胡质的一番话所感动,又与武周和好了。
C.在青州、徐州的任上广开农田,积蓄粮谷,有多年的储备,还设置东征台,一边耕作,一边守备。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以便舟船通行,严加防守以对付敌人来犯。
D.嘉平二年去世,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唯有赏赐的衣物、书箱而已。军师将此事上奏,追加进封为阳陵亭候,食邑一百户,谥号为贞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兗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於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鄴,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於东,月盛於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初,太祖平柳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馀。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崔琰既死,玠内不悦。后有白玠者:“出见黥面反者,其妻子没为官奴婢,玠言曰‘使天不雨者盖此也’。”太祖大怒,收玠付狱。时桓阶、和洽进言救玠。玠遂免黜,卒于家。
(选自《三国志》卷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崔琰并典选举典:主管
B.务以俭率人率:做表率
C.后有白玠者白:禀告
D.太祖大怒,收玠付狱狱:监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表明毛玠“清公”的一组是( )(3分)
①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②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③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
④崔琰既死,玠内不悦。
⑤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
⑥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A.①②④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玠跟随曹操以后,曾经给曹操分析天下的形势,并建议曹操应该尊奉天子而向不守臣道的人发号施令,整顿农业耕作,储备军用物资。这足见他见识高远而深刻。
B.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时,托毛玠照顾自己的亲属,毛玠不回答。等到大军回到邺城,曹丕坚持讨论合并官署,在此示意之下,众官都要求裁撤东曹。曹操明白其中内情,最终裁撤了西曹。
C.当初,曹操平定了柳城,分赏所获得的器物,特别以素屏风和素凭几赏给毛玠,表明曹操很器重毛玠,原因是毛玠的清廉公正的品性。
D.临淄侯曹植受到曹操宠爱,毛玠秘密劝谏曹操说:“近世袁绍因为不区分嫡子庶子,所以国破家亡。废立太子是大事,我不愿听到有这样的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韪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4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甚众。②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久,召唐让曰让: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获罪,犯罪
D.文吏以法绳之绳:捆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冯唐以孝著②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①乃复问唐曰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②虽累百世,垢弥甚也
D.①委任而责成功②蟹六跪而二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3分)
②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3分)
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3分)
14.请找出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句子。(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后汉书•郭林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B.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 辟: 征召。
C.隐不违亲,贞不绝俗 隐: 躲藏。
D.后遭母忧,有至孝称。 忧: 疾病。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A. 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 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C. 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
车数千两。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 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太早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学了三年,博通群书,名闻京师。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母亲去世,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D.郭林宗所奖励选拔的士人,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林宗不会附会增加夸张之,不会运用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来夸奖人。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译文:                                                                       
(2)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