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8分)市隐斋记元好问予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8分)市隐斋记元好问予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8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予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①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 ,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小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指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 ②干没氏: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道未笃笃:深厚。
B.渠欲得君作记渠:他。
C.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终:结束。
D.伯休执价不移执:固执。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知隐乎B.君其以我故为之
冀若垂天之云吾其还也。亦去之
C.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D.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娄公固隐者也B.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
C.能定能应,不为物诱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为一体,以两次对话来结构全文,表明自己对隐士的看法,文风犀利,写法别具一格。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朝市。
C.本文借朋友请求为娄公“市隐斋”写“记”一事,采取委婉劝讽的方式,表明了对世间假隐士的批判态度以及对沽名钓誉者的鄙视。
D.文章借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批评李姓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
(2)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
答案

小题:D
小题:B
小题:C
小题:C
小题:
(1)(娄公)凭诗酒与各位士大夫交往,求得和谐(或融洽)罢了,不妨碍他成为高洁(的人)。
(2)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
解析

小题:D(坚持)
小题:B(A你/好像  B表祈使的语气副词,当,可 C……的原因/用来……的 D把/才)
小题:C(C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判断句)
小题:C略
小题:见译文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游历长安时,住在娄公家中。娄公,是一位隐者,住在长安市市区三十年多了。家中有一个小书斋,称为“市隐”,和他交往的士大夫很多人都给他的书斋题诗,他想要您写一篇记,您当因我的缘故,(为他)写一篇。”
我说:你懂得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之意。古人隐于农、工、商、医卜、屠钓,以至于赌徒、卖酒人、守关吏(看城门的)、酒家伙计,无处不在,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才算隐者。前人之所以有大隐、小隐的区别,是说刚学道的人,对道的信仰还不够深厚(或译“坚定”),不去看那些会引起***的东西,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把隐居山林作为小隐。那些既能坚守(操行)又能应付(世事)的人,不被外物所诱惑,他们或出仕或退隐,喧嚣与寂静全都忘记了,所以(人们)把隐居于朝廷与市肆的人作为大隐。依我看来,小隐在山林的,或许有,但在朝廷与市肆中隐居的人未必都是大隐。自从“山人”(李渤)以隐士为名索要高位以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更何况是居在朝市的人呢?现在那些追逐名利之人,敛缩肩膀出入市肆,翘着双腿登上高地(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用利嘴长爪,争强好胜,谋求利益(功名),以致于与佣夫商人为一点微末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什么呢?”
(友人)说:“(他)卖书来换取食物,求饱罢了,不妨害他成为清廉的人;凭诗酒与各位士大夫交往,求得和谐(或译“融洽”)罢了,不妨害他成为高洁的人。(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知道了,我替你写这篇记。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请让我用韩伯休之事作为我的话的结尾。伯休在都市中卖药,他的药没有两种价格,一个女子来买药,伯休坚持不肯改变(降低)价格,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吧?为什么不肯改变价格呢?’于是韩伯休叹息说:‘我本来不求名声,现在(我的名字)却被一个小女子知道了!’他丢了药,径自离开了,至死也没再回来。娄公本来是隐居的人,可是与外界隔绝的想法,恐怕与伯休不同吧?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娄公)用这篇记做什么呢?我猜想,是那些喜欢娄公的大夫士人勉强要替他求名罢了,不是娄公的本意吧。你回去试着用我的话问问他吧。”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西门豹治邺
司马迁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使一人趣之趣:催促
B.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更:改动
C.十二渠经绝驰道绝:断
D.几可谓非贤大夫哉几:几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B.幸来告语之
不赂者以赂者丧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行数十里乃没D.即不为河伯娶妇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全都表现西门豹在除害中善于斗争的一项是
①问之民所疾苦
②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
③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④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
⑤西门豹簪笔磬折
⑥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揭示矛盾,表现了人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聪明才智。
B.文章通过调查、除害、兴利三个情节的展示,刻画了一位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官吏形象。
C.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比如调查访问,掌握事实详写,如何筹划、定计,就略写;斗智除害写得比较详细,而兴修水利则写得比较简略。
D.西门豹设计破除迷信,并发民凿渠,大力兴修水利,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积极响应,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答:
②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8分)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本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释: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乎有裨焉裨:益处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信:相信
C.是诚有大过人者过:胜过
D.大易备矣备:完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复何以尚之哉                 B.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         今君乃亡赵走燕
C 而早以节立志                 D.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小题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B.进德修业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D.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只是为了好玩、喜好。同
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 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建了一座“尚节亭”。
作者刘基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了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
极难做列的中和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要未雨绸缪,从平时在家时就开始讲究,
就能做到应对自如。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3分)
(2)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8分)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先世洪武初自徽之婺源徙居桐,至先君之高高祖南居府君,族始大。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南居府君之长子为面峰府君,面峰府君之幼子为默斋府君,始以国子上舍为处州经历。时太守有羸疾,不能视事,知府君长者,事皆属府君治,吏慑服,不敢欺谩,一府中皆称其能。历署篆,每去,士民追送百里。时邻县百姓难治,不服官府约束,曰:“吾侪百姓非敢抗逆,但得某县戴公来,则吾等安矣。”上官知之,调府君往,事辄平,以故常兼摄两县事。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失。与人交,无畛域;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岁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余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而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而不肖名世好读书,不通时务,曰:“是将复为我也!”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每诗成,则朗朗吟咏,眉乃一开也。
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而诸生皆呆,又江滨荒陋无良医,延一医治,曰无伤,饮药数剂,病愈甚。诸生请致信家中,曰:“不可,吾七八月间不死,今岂遂死乎?”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日:“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本文有删节)
[注]①畛域:界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皆属府君治属:属于
B.以故常兼摄两县事摄:代理
C.不改窜一字窜:更改
D.延一医治延:延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吾等安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B.博奉金以活家口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辄复客于外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D.而先君客死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A.以赀雄乡里B.博奉金以活家口
C.然性不喜家居D.先君客舒城山中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先祖善于治理政事,深得太守器重,在百姓中有很高威信,连邻县的百姓也服从他的管理。
B.至作者父亲一辈,家道中落,父亲只能以授徒授经为业,经常在异乡谋生,可是家境依然贫困。
C.文章最后借洲人哭“天无眼”之语,把作者对父亲的崇敬、怀念和内心的悲痛推向高潮,催人泪下。
D.本文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以情贯文,按常见的逐年记事的笔法行文,由祖辈的辉煌忆及父亲的为人及琐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吏慑服,不敢欺谩,一府中皆称其能。
(2)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
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小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植物中之中:中间。B.味苦而微辛 辛:辣。
C.山去人稍远去:距离。D.颠沛生于不测不测:意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剑溪之水出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人莫知其乐也。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①覆之以茆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久则弥觉其甘②故木受绳则直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遂择其窊而室焉。B.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C.左右欲刃相如D.野蜂巢其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孟子·告子下》中的一段话意在说明“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的道理。
B.本文善用对比,如用“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正反对比的例子 阐明了乐与苦相为倚伏,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C.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来写,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D.“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点出了苦斋之苦的由来;又开启第二段对“物性之苦者”的具体描写,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由来。
小题5:(8分)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3分)
答:
②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2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醉书斋记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②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断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遂自投汨罗以死。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余倘然久之D.仍挟一册与俱
欲复使挺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     与遇宋将军家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2分)
(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3分)
(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