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厉王虐,国人谤王。谤:诽谤 | B.是以事行而不悖。悖:违逆 |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宣:宣传 | D.三年,乃流王于彘。乃:竟然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告,则***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B.是障之也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 C.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D.民不堪命矣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公针对厉王的暴虐,大胆劝谏,使得厉王十分生气,于是找来巫师,让他严密监视召公。 B召公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原因在于“伤人必多”,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召公“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 C召公认为天子执政,应该广开言路,虚心采纳各阶层人士的批评与建议,这样才能做到行事不悖。 D、面对召公的劝谏,厉王却一意孤行,暴虐执政,让百姓敢怒不敢言,最后终于激起民愤,他自己也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⑵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
答案
小题:B 小题:D 小题:B 小题:译文: ⑴因此,治水者只能疏通河道而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他们畅所欲言。 ⑵推行百姓认为妥当的,预防人们认为失误的,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
解析
小题:A.直言劝谏;C.公开表达;D.最终) 小题:A.就、顺承/判断动词;B.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顺承关系/假设关系) 小题:A.“监视召公”错,应为“谤者”;C.“虚心采纳”错,应为“斟酌取舍”; D.“身死国灭”错,厉王只是被流放) 小题:译文: ⑴ “是故”“决”“导”“宣”各1分,文意1分 ⑵ “备”“其”“所以”“阜”各1分,文意1分 参考译文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的暴政。召穆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政!”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戮。于是老百姓都不敢随便说话了,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毁谤了,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啊。可是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此,治水者只能疏通河道而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谏之力,君王的同宗都能弥补、监察国王的过失,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加以谆谆教诲,年高望重的师傅再进一步劝诫他,然后,由天子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常理。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推行百姓认为妥当的,预防人们认为失误的,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老百姓把内心考虑的事说出来,朝廷认为行得通就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不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小题1: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小题2:孔子以为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格?为什么孔子认为“知和而和”“亦不可行”? |
.苏东坡北归 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③。”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D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②庾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③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④鹤骨霜髯(rán)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从②揖③题 2.翻译: ①少憩村店 ②官为谁 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④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
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③裁:制作。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将命者:侍从。⑥怃然:惘然的样子。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心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名②屏③潜④却⑤耸然⑥莞然 2.翻译: 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
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城①据苏府②,其弟士德,攘夺民地,以广园囿。侈肆宴乐,席间无张明善则弗乐。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万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书毕,士德大愧,卒亦莫敢谁何。 (选自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注释] ①张士诚:元末豪强,曾一度在江苏苏州称王,后为朱元璋所败。②苏府:苏州。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瑞②毕 2.翻译: ①攘夺民地,以广园囿 ②侈肆宴乐 ③张女乐 ④卒亦莫敢谁何 3.理解:“白占许多田地”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上文中再找出一例。 |
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④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 (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市。②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州八怪”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文人。③平山堂: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④廿四桥:指扬州二十四座著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⑤桃花渡:扬州平山堂附近的地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客②次第③杜撰 ④綦切⑤风 2.翻译: ①竞相延致; ②众以先生博洽; ③越日以干金馈之 3.理解:①“江东”指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柳絮会“片片红”?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