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嵁岩:峭壁. 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 ③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 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石焉,翳于奥草翳:遮蔽
B.视其蓄,则溶漾纡馀纡馀:曲折萦回的样子
C.公之择恶而取美择:选择
D.林麓之崖,间厕隐显间厕:交杂错置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石焉,翳于奥草②有泉焉,伏于土涂.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④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带点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辇山石,沟涧壑B.芟其芜,行其涂
C.视其蓄,则溶漾纡馀D.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小题4:联系全文,对本文内容与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即小见大,化无为有,以新堂为媒介,借事明理,托物言理,言从新堂而起,意却在新堂之外,把题旨确立在如何为政上,内容充实,立意颇高.
B.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以叙发端,经叙而议,议后再叙,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会贯通,做到景情事理的和谐统一.
C.文章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散中有整,参差多变,音节徐疾相济,形成一种行文流畅,顿挫有节的艺术风格.
D.从整体上看,文章结构以翻腾开合,跌宕多姿取胜,且在直起直落中饶有映衬,对比之美.

答案
 小题:C
小题:A
小题:D
小题:B  
解析
 小题:择:去除
小题:①②表被动的介词.③的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小题:D通"殖",生长(A沟:动词,疏浚沟通;B行:使动用法,使……通行;C蓄:名词,积水)
小题:B "以议发端,经议而叙,叙后再议"
参考译文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深谷,陡壁,深渊等自然风景,就得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修通水道,跨过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劳命伤财才能建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却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整治规划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城中满是石头,却被深草遮盖着,有泉水,却被泥土所埋没,成了毒蛇穿梭,野兽出没的地方.生长茂盛的树与劣质的树,佳花与毒草,杂乱地混杂在一起竞长.因此永州被称为荒凉秽废的地方.
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了,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看见那地方,觉得奇妙.于是命令除掉丛生的乱草,平整道路,割掉的杂草堆起来象小山一样,又清除河中的淤泥,河水便清亮起来.杂草焚烧,河道疏通过后,奇特的地形便显现出来了.清与浊便区别开来,美与丑便不再混淆不清,看那些树木,苍翠清丽,舒展繁茂,看那蓄水,微澜动漾,曲折环绕.千奇百怪的石头众多而且整齐,矗拥在四周,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作为游览的居所.那各种景物,无一件不与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乎在大厅四周呈献它们的特色.城外连绵高大的峰峦,以及密林丛生的山脉,融为一体,有的隐晦不清,有的明晰可见.近处融合碧绿的原野,远处与蓝天相衬.这些景物现在都汇集到城门里面.
于是韦公便邀请各方宾客进来观游,接着又宴请宾客.有人称贺说:"看了韦公所做的一切,便可了解韦公的志向.韦公不破坏原有地势而造就了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想顺应民间习俗而教化民众吗韦公铲除丑恶的东西,留取美好的事物,难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吗韦公清除浊流而使流水变清,难道不是想除却贪污而建立廉政的风气吗韦公登高望远,难道不是想抚慰百姓吗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那这座大堂就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草木,土石,泉流,观看山林而修建的.它将使韦公之后的永州长官们能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
我请求将上面所说的一切刻写在石碑上,放置在大厅的角落里,作为后来刺史们借鉴的典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囚论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 "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B.是上贼下之情也贼:揣度,揣摩
C.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束
D.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本:根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 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C.然此必无之事也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小题3:《纵囚论》以反对纵囚为主题.下面表示欧阳修反对纵囚的最根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B.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D.信义行于君子,而形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每段议论时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并大量运用对比技巧以形成强劲的说服力.
B.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推勘太宗与死囚的心理活动,一反前人的赞许,一针见血地道破纵囚与自归的动机各是邀取名声与侥幸求生.
C.全文以情理,恩德为两经,以太宗,死囚为两纬,丝丝衔接,环环紧扣,明承暗接,前伏后应,使整篇议论交织一体,文势流贯畅达.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记新疆边防
纪昀①
戊子②昌吉③之乱,先未有萌也。屯官以八月十五夜犒诸流人,置酒山坡,男女杂坐。屯官醉后,逼诸流妇使唱歌,遂顷刻激变,戕杀屯官,劫军装库,据其城。十六日晓,报至乌鲁木齐,大学士温公促聚兵。时班兵散在诸屯,城中仅一百四十七人,然皆百战劲卒,视贼蔑如也。温公率之即行。至洪山口,守备刘德叩马曰:“此去昌吉九十里,我驰一日至城下。是彼逸而我劳,彼坐守而我仰攻,非百余人所能办也。且此去昌吉皆平原,玛纳斯河虽稍阔,然处处策马可渡,无险可扼者。所可扼者,此山中一线路耳!贼得城,必不株守,其势当即来。公莫如驻兵于此,借陡崖遮蔽,贼不知多寡,俟其至而扼险下击,是反攻为守,反劳为逸,贼可破也。”温公从之。
及贼既至,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令于众曰:“望其尘气,虽不过千人,然皆亡命之徒,必以死斗,亦不易当。幸所乘皆屯马,未经战阵,受创必返走,尔等各擎枪,屈一膝跪,但伏而击马,马逸则人乱矣!”又令曰:“望影鸣枪,则枪不及贼,火药先尽,贼至反无可用;尔等视我旗动,乃许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俄而贼众枪争发,砰訇④动地。德曰:“此皆虚发,无能为也。”迨铅丸击前队一人伤,德曰:“彼枪及我,我枪必及彼矣。”举旗一挥,众枪齐发。贼马果皆横逸,自相冲击。我兵噪而乘之,贼遂歼焉。温公叹曰:“刘德状貌如村翁,而临阵镇定乃尔。参将、都司⑤徒善应对趋跄⑥耳!”故是役以德为首功。然捷报不能缕述曲折,今详著之,庶不湮没焉。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三十一岁中进士。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博古通今,机智诙谐,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受命为总纂官。先后历时十九年,编纂完成了巨著《四库全书》。②戊子:乾隆33年,1768年。③昌吉:新疆省县名。④砰訇(pēng hōng):拟声词。多用以形容巨大声响,此指枪弹声。⑤参将:官名,与今之上校相等。都司:都指挥使司,为四品武职。⑥趋跄:趋行快步走,这里形容依附权势的样子。见《诗·国风·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未有萌也萌:征兆,迹象
B.然皆百战劲卒劲:强劲有力
C.马逸则人乱矣逸:安逸
D.我兵噪而乘之乘:追击
小题2:下面六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德“临阵镇定”的一组是(  )
①视贼蔑如也                ②是彼逸而我劳,彼坐守而我仰攻
③公莫如驻兵于此            ④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
⑤敢先鸣者,手刃之          ⑥举旗一挥,众枪齐发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昌吉之乱时守备刘德叩马献策、临阵从容的动人事迹,三言两语便把一个其貌不扬却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将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B.屯官醉后逼迫诸流妇唱歌,结果诸流妇奋起反抗,杀了屯官,抢了仓库,占据城池,酿成一场变乱。
C.城中守军虽然只有一百五十来人,但都是些身经百战的将士,在刘德的正确指挥下,很快就全歼了上千反贼。
D.叛乱分子都是些乌合之众,他们骑的马也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屯马,所以守军的火枪一响,他们就互相冲撞,乱作一团。
小题4: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望其尘气,虽不过千人,然皆亡之徒,必以死斗,亦不易当。(4分)
译文:                                                                    
⑵尔等视我旗动,乃许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3分)
译文:                                                                    
⑶然捷报不能缕述曲折,今详著之,庶不湮没焉。(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 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征明。寻以字行,更字征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 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④,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⑤言,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异日,俞公自悔曰:“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要,大体;间,偶或。②跅弛:放纵。③曹偶:同辈。④沮洳:低湿。⑤堪舆:风水。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诡:妄言
B.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薄:鄙薄
C.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贽:诚意
D.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以:介词,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文征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
①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
②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
③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④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
⑤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
⑥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时候文征明并不出色,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并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
B.文征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方面日益精进。
C.文征明在吴郡中很有名望,农夫、妇女、儿童大体上都是因为书画而知道他的。
D.文征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征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4分)
(2)其人咸跅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3分)
(3)通此渠,若于堪舆言,当第。(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①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②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 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③。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④,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逍遥游》
【注释】①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②洴(píng)澼(pí)絖(kuàng):浮;在水中漂洗;丝絮。③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④斄(lí)牛:牦牛。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遗留
审容膝之易安审:审查
B.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中:符合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远
C.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敖:通“遨”,遨游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比:比得上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夭:夭折
而刘夙婴疾病           婴:婴孩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我为其无用而掊之既自以心为形役
B.以候敖者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聚族而谋曰水浅而舟大也
D.今子有五石之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也。父遥,齐中散大夫。遥兄遐字景远,少敦学业,家行甚谨,位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中,遐以罪将徙荒裔,遥怀名请诉,言泪交下,齐武帝闻而哀之,竟得免。
  遥妻河东裴氏,高明有德行,尝昼卧,梦有五色采旗盖四角悬铃,自天而坠,其一铃落入怀中,心悸因而有娠。占者曰:“必生才子。”及生昉,身长七尺五寸,幼而聪敏,早称神悟。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义甚美。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年十二,从叔晷有知人之量,见而称其小名曰:“阿堆,吾家千里驹也。”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
  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引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于是令昉作一文,及见,曰:“正得吾腹中之欲。”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此。
后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时琅邪王融有才俊,自谓无对当时,见昉之文,怳然自失。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而后起。齐武帝谓昉伯遐曰:“闻昉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直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宜深相全譬。”遐使进饮食,当时勉励,回即欧出。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尝槟榔。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每一恸绝,良久乃苏,因庐于墓侧,以终丧礼。哭泣之地,草为不生。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①后不复可识。(《南史•任昉传》)
注:服阕(què):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服阕。阕,终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兄遐字景远,少敦学业敦:敦促。
B.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属:写文章。
C.非直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直:只是,仅仅是。
D.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忧:父母的丧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能分别表现任昉的“孝道”和“文采”的一组是
A.遐以罪将徙荒裔,遥怀名请诉,言泪交下
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义甚美
B.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
(琅邪王)见昉之文,怳然自失
C.见而称其小名曰:“阿堆,吾家千里驹也。”
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
D.哭泣之地,草为不生
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将军王俭对任昉的才学非常赏识,每当得到任昉的文章一定要反复阅读;认为他如果求学孔门,一定会成为孔子“登堂入室”的学生。
B.任昉父子都喜食槟榔。任昉因其父去世前没能吃到可口的槟榔,就认为再也不会有味美的槟榔可吃,便终生不再食用。
C.任昉非常孝顺。为父服丧期间,非常悲痛,以至于用杖拄地才能起立。为继母服丧期间,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
D.本文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表现了任的才学和孝心。文章虽评价任昉“孝友至纯”,但节选部分没有关于“友”的记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