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蜃说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蜃说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③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④,列如崪岫⑤,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⑥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⑦,中有浮图⑧老子之宫,三门嵯峨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⑩,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⑾,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⑿! (选自宋·林景熙《霁山先生集》) ①蜃气楼台:此指“蜃气”形成“楼台”的景象,即“海市蜃楼”。 ②走使:走使之人,也就是供奔走仆人。③第:只。④叠巘(yǎn):重重叠叠的山岭。⑤崪(zú)岫(xiù):险峻的山峰。⑥欻(xū):快速。⑦鱼鳞相比:像鱼鳞一样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⑧浮图:佛塔。⑨嵯(cuó)峨(é):形容山势高峻。⑩晡: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到五时。⑾阿房:与以下 “章华”“铜雀”“临春”结琦”都是古代的台名、宫名或楼名。⑿何暇蜃之异哉:为“何暇异蜃”的倒装,哪里顾得上对海市蜃楼感到惊讶呢!意思是不值得惊讶。暇,空闲。 小题1:“魏之铜雀”是指三国时________(人名)建造的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家僮走报怪事 (2)第见沧溟浩渺中 (3)鱼鳞相比 (4)冉冉漫灭 小题3:与“初未之信”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C.古之人不余欺也 | D.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至今,未之尝闻 | 小题4:与“钟鼓楼翼其左右”一句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B.于其身也,则耻师也,惑矣 |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小题5:把“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6:文中描绘的景象称之为_______,作者记叙这一现象是为了借题发挥,认为_________。以此来抒发对宋朝覆亡的感慨。 |
答案
小题1:曹操铜雀台 小题2:(1)跑 (2)只 (3)排列 (4)消失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 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大海还是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 小题6:海市蜃楼 奢华的宫殿楼台不过是虚幻的景象而已,随时代变迁终究会化为尘埃。 |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小题5:无 小题6:无 【译文】 我以前曾经读到《汉书·天文志》上有记载道:“海边有蜃吐气,形状很像楼台。”一开始时我并不相会有这样的事情。 唐寅三月,我为了躲避兵乱,暂住在海滨。有一天正在吃午饭时,家僮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报告外面发生了怪事:“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父老们看了觉得非常惊奇。”我听了以后十分惊诧,赶忙跑出去看,正巧遇到颍川主人派人来邀我前往共赏此奇景。到了海边,我和颍川主人一同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在广大无边的海面上,直立的蜃景像奇特的山峰、连绵的蜃景像重迭的山峰、排列成行的蜃景像高峻的山峰,时隐时现。过了一会儿,城墙亭阁忽然浮现,犹如一座人口多的城市,几十万户人家像是鱼鳞般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其中有佛寺、道观、三门,高大雄伟;钟楼和鼓楼像鸟的翅膀一样分别护着寺观的左右两侧,屋檐翘出如牙的建筑装饰,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又过了一会儿,蜃景又起了变化,有的像站立着的人,有的像野兽在逃散,有的像飘扬的旌旗,有的像瓮盎之内的器具,千姿万态,变幻不定,直到傍晚时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大海还是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 沈括在《笔谈》上所记载的登州所出现的海市蜃楼,大概就像是这样吧!我是因为亲眼看过,所以才开始相信有这回事的。 唉!想来秦朝的阿房宫、楚国的章华台、曹魏的铜雀台、陈朝的临春阁和结绮阁,如此高耸入云的楼台殿阁,历代不知有多少,可是物换星移、朝代交替,这些宫殿楼阁都已经荡然无存,化为焦土、尘埃,这也算是一种海市蜃楼吧!想到这些,那里还有闲暇工夫去讨论这种蜃景的奇异现象呢?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越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①朽而轮败,輗②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③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 ①辐:连结车辋和车毂(gǔ)的直条。②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③绐(dài):欺骗。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辐朽而轮败 (2)以为车固若是 (3)效而为之者相属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诸”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 B.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C.盍去诸 | D.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小题4:文章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5: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成衣 成衣匠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②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③,背必伛④,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⑤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⑥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选自清·钱泳《履园丛话》) 【注释】 ①成衣匠:裁缝。②帛:丝绸。③慵:慵困,精神不振。④伛:弯曲(曲背)。⑤缓者:指性子慢的人。⑥蓄觊(jì)觎(yú)之心:靠平时细心体察来积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成衣匠各省俱有 (2)并何年得科第 (3)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4)所谓“隐称身”者 小题2:下列句中与“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B.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D.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 小题3:对于“ 至于尺寸,成法也”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量尺寸,要遵守法律。 | B.至于高矮尺寸,都有一定的法则。 | C.至于高矮尺寸,要懂得衡量的方法。。 | D.至于尺寸长短,要制定法规 | 小题4:这段文言文从“量体裁衣”主要说明什么? 小题5:这篇小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火石与火镰 火石与火镰相撞相击而生火。火石曰:“此我蕴蓄之火也,于镰无与焉。”火镰亦曰:“此我撞而出之火也,于石何与焉?”于是镰与石各自以为是,背道而驰①。一日,石欲得火,撞于他物之上,百撞不得火也;镰欲得火,击于他物之上,其不得火也亦如石。于是知相依之可贵,相与言和,复归一处,寸步不离。 (以为如是,则随时可得火矣。火绒闻之,趋而远避。镰与石相撞相击,火星四射,而旋起旋灭,有如电光,卒不得燃。君子于此,叹刚柔相济之功也。) (选自清·吴硏人②《俏皮话》) 【注释】 ①背道而驰:愿意为向着相反的方向快跑。此处指火镰与火石各干各的,不再相互依靠。②吴硏人:清末小说家,原名吴沃尧。他的小说代表作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系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于镰无与焉 (2)于石何与焉 小题2:本文是篇寓言。请思考本文用的是类比还是比喻? 小题3:火石与火镰,在文中先互相撞击才能生火。在生活中师这样吗?那么本文的寓意又该怎样理解呢?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余庆召亲朋官数人会食 郑余庆①,清俭有重③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众皆惊。朝僚以故相③望重,皆凌晨诣④之。至日高,余庆方出。闲话移时,诸人皆嚣然⑤。余庆呼左右曰:“处分⑥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诸人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⑦,舁⑧台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碗,蒸胡芦一枚。相国餐美,诸人强⑨进而罢。 (选自《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五) 【注释】 ①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为唐代宰相,著名散文家。②重:厚,大。③故相:老丞相。④诣:到,到……去。⑤嚣然:饥饿的样子。嚣:通“枵”,中心空虚的树根,引申为空虚。⑥处分:嘱咐。⑦逡巡:顷刻,不一会儿。⑧舁(yú):抬。⑨强:勉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郑余庆,清俭有重德 (2)朝僚以故相望重 (3)皆凌晨诣④4之 (4)处分厨家 (5)诸人强进而罢 小题2:把下面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朝僚以故相望重,皆凌晨诣之。 (2)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 小题3:本文的伏笔:______;悬念:____________。 小题4:说说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空桑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余浆灌溉。后游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①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②,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③。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曰:“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④之。 (选自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注释】 ①阴:通“荫”。②翕赫:显耀而乱纷纷的样子。③滂沱:下大雨的样子。此处形容多。④斫:砍。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顾见空桑中有土 (2)因殖种,以余浆灌溉 (3)以为神,转相告语(文中没有) (4)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5)间一岁余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2)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小题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