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沈道虔,吴兴武康人也。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沈道虔,吴兴武康人也。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也。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玩。时复还石山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之,曰:“借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常以捃拾自资,同捃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愧恧,后每争,辄云:“勿令居士知。”冬月无复衣,戴颙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即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咸得有成。太祖闻之,遣使存问,赐钱三万,米二百斛,悉以嫁娶孤兄子。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道虔年老,菜食,恒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八十二。
(《宋书·卷九十三》)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有佳者相与              相与:共同享用。
B.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      资给:随时供给
C.常以捃拾自资              自资:自己资助自己。
D.争者愧恧                  愧恧:惭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还见之,乃自逃隐        ②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
B.①戴颙闻而迎之            ②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
C.①悉以嫁娶孤兄子          ②悉以其所得与之
D.①请像之日                ②恒无经日之资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
②此笋欲令成林。
③时复还石山精庐。
④辄举家感恸焉。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沈道虔仁慈性格的一组是    (  )
①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              ②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③冬月无复衣,戴颙闻而迎之        ④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
⑤悉以嫁娶孤兄子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县令庾肃之曾于饥荒之年接沈道虔到县城南边的废头里,并为他建了房屋。那里前临   小溪,有很美的山水。但沈道虔却还不时地回到石山他心仪的房子里。和那些成了孤儿的兄长的儿子们一起生活。
B.沈道虔曾跟随戴逵学弹琴,王敬弘深深地敬仰他,本郡和本州,多次征召过他,但他都没有前往应命。
C.有人偷沈道虔家菜园里的菜,沈道虔看到了,便偷偷躲了起来,生怕与偷菜的人发生   正面冲突,以免难堪。
D.沈道虔家乡的少年,都愿当他的学生,但道虔常常没饭吃,无法建立学舍。武康县令孔欣之周济了他,使他的学生得以成就学业。
答案
1.A。相与:送给你。2.A。A项①相当于“就”,②相当于“才”。B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C项介词,相当于“用”D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3.①和那些成了孤儿的兄长的儿子们共用家传的器物。②我打算让这片竹笋长成竹林。③沈道虔还不时地回到石山他心仪的房舍里。④全家总是触景生情,感叹痛心。4.B。③表现道虔俭朴。④表现道虔品行高洁。5. C。“生怕与偷菜的人发生正面冲突,以免难堪”解释不当,原文的意思是生怕偷菜人发现自己,以免影响了偷菜。
解析
[译文]沈道虔,是吴兴武康人。少年时便非常仁厚,喜爱老、庄哲学,居住在县城边的石山之下。县城南边的废头里,为他建起房屋,那里前临小溪,有很美的山水。而沈道虔却还不时地回到石山他心仪的房舍里,和那些成了孤儿的兄长的儿子们共用家传的器物。不论多么困难,他都不改变节操。他跟随戴逵学会弹琴,王敬弘深深地敬仰他,本郡和本州多次征召他,他都没有应命。
一次,有人偷了沈道虔家菜园里的菜,沈道虔回来看到了,自己便躲了起来,等偷菜的人拿够了离开后,他才出来。有人拔他家屋后的竹笋,他便派人让那人不要拔,说:“我打算让这片竹笋长成竹林,另有更好的竹笋给你。”于是便叫家里人买更大的竹笋送给那人,那位盗笋的人非常惭愧,坚决不要。沈道虔便让人放在那人的屋里再离开。他常常以拾稻麦过日子,跟他一起拾麦的人抢麦穗,道虔劝他们不要这样做,他们不听,道虔便把自己的全部给他们,争抢的人非常惭愧,以后每次挣抢时总是说:“不要叫沈先生知道了。”他冬天没有夹衣,戴颙听说便把他接来,为他做好衣服并送给他二万钱。道虔回去之后,把自身的衣服和钱都送给了侄子中没有衣服的。家乡的少年,都愿当他的学生。道虔常常没饭吃,无法建立学舍。武康县令孔欣之便周济了他很多物资,使他的学生得以成就学业,太祖听说后,派人慰劳他,赐钱三万,大米二百斛。沈道虔把它们全部用作兄弟孩子们嫁娶的费用。道虔接着被征调为员外散骑侍郎,他未应征。沈道虔家好几代信奉佛教,他便把长辈们原居住的
故宅改为寺庙,每年到四月初八,都敬请佛像。请佛像的那一天,全家人总是触景生情,感叹痛心。沈道虔年老,吃的是素食,常常一天不能吃饱,他却以弹琴写字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令本郡县随时给他帮助。元嘉二十六年去世,时年八十二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
钟 离 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日:“《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注释]①班: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悲伤。
D.坐臧千金,征还服法        坐臧:犯了贪赃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②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
B.①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     ②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C.①建父闻之,为建设酒       ②民防广为父报仇
D.①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      ②意亦具以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守甚贤之,遂任(意)以县事。    B.(意)诏部徒诣河内,时寒冬。
C.与克期(徒)具至,无或违者。      D.(意)不忍加刑,遣令(建)长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
②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③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④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囚徒做了棉衣后,就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张   元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
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释典。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势,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日:“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祜。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三日,祖目果明。
其后,祖卧疾再周,元恒随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没,号踊绝而后苏。随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乡里咸叹异之。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闾。
(《北史·列传七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莫不重其性命        B.今为人所弃而死
C.昼夜读佛经          D.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以灯光普施法界       ②以金鎞疗其祖目
B.①乃以杖击其头           ②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面去
C.①祖异而舍之             ②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D.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其祖丧明三年.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父)谓其贪戏               B.(张元)将欲更弃之
C.(张元)号踊绝而后苏           D.(老翁)以金媲疗其祖目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涉经史,然精释典。
②将欲更弃之。
③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④其后,祖卧疾再周。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元讲孝道的一组是    (    )
①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②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
③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          ④衣冠不解,旦夕扶侍
⑤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元小时贪玩,一年夏天,因为中午炎热,他的祖父想把他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却坚决不肯听从。还说,“我不能把身体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B.张元小时候就与一般孩子不同,邻居家的杏子落在他家园中,张元拾到后,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而其他的小孩拾到后却自己享用。
C.张元快成年时,祖父已经失明三年,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每天早晚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神灵降福给自己的祖父。
D.张元的祖父卧病时,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日夜服侍在祖父身旁。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与他父亲一样,三天水汤不进,邻里们都感叹不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刘   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日:“臣不敢醉,但任重贵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日:“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里服其不校            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              度:推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故吾惧其死也           ②昔其用武而不终也
B.①认者得牛而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宽尝于坐被酒睡状。
④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
4.“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B.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道歉呢?
C.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容易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D.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   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一6题。
梅尧臣
梅尧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用询荫为河南主薄,钱惟演留西京,特磋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尝语人日:“凡诗,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世以为知言。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襄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大臣屡荐宜馆阁,受召,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宛陵集》四十卷。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恢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
(《宋史·列传二0二》)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侍读学士询从子也从子:侄子。
B.以深远古淡为意 古淡:质朴淡泊。
C.以为知言   知:知己。
D.尧臣益刻厉   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由是知名于时       ②名重于时如此
B.①间出奇巧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①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②广用骑射***首虏多,为汉中郎
D.①凡诗,意新语工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初未为人所知。           ②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         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为至也。
②大臣屡荐宜在馆阁。
③贤士大夫多从之游。
④恢嘲刺讥托于诗。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梅尧臣“诗才”的一组是    (    )
①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            ②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        ④世以为知言
⑤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
⑥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梅尧臣是宣州宣城人,他特别擅长写诗。他的诗,追求一种深远质朴淡泊的意境,并常   于平淡中.显现出匠心独运的功力,可惜起初还不被人赏识。
B.后来,梅尧臣做了河南主簿,与名人钱惟演成为忘年之交,又与欧阳修结为诗友,在这   些名人的支持下,他终于在宋代文坛上一下子出了名。
C.梅尧臣曾在德兴、建德、襄城任职,并先后担任过几任地方官。大臣们多次举荐梅尧臣 担任馆阁之职,因而他受到皇帝的召试,并被赐进士出身。
D.梅尧臣喜欢饮酒,名贤及士大夫与之交往甚密,并常常带着酒到其家共享。梅尧臣十分   健谈,且无所畏惧,嬉笑怒骂之情皆寄寓于诗中,晚年尤其如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海   瑞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囊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隆庆元年,徐阶为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客,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博噬兽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自免去。有势家朱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竣昊淞、白峁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扶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货。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乡以避。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怒颇兴。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勤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年半岁。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寺祀之。
(《明史·海瑞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南平教谕                署:代理,暂任。
B.令老仆艺蔬自给            艺:种植。
C.发橐金数千                发:发放。
D.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恨,厌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曩胡公按部          按部:巡查部属。
B.布袍脱粟           脱粟:糙米。
C.墨者白免去         墨者:贪官。
D.中人监织造者        中人:才德一般的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徐阶为齐康所劾             ②为减舆从
③豪有力者至窜他乡以避       ④以右昼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足多者。
②人韪其言。
③闻瑞至,黝之。
④按问其家无少贷。
5.以下八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海瑞为官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  )
①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③康乃甘心鹰犬,博噬兽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⑥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
⑦又裁节邮传冗费                          ⑧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A.①③⑦⑧    B.②④⑤⑥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海瑞为官生活俭朴,就连替母亲祝寿也极为俭省。
B.海瑞认为,徐阶在任职期间虽有失误,但忧勤国事,仍有值得称赞之处。
C.海瑞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十分怕他,有的甚至自动辞职,有势之家有的黝门,有的远避他乡。
D.海瑞摧豪强,扶穷弱,因而受到小民的欢迎;裁节冗费,不让供顿,为此遭到士大夫的怨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