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爪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砖》)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 爨:做饭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①唯餐盐饭而已 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 ①父抱笃疾弥年 ②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 ①于母前,示有所啖 ②岂可减溉田之水 D. ①原平乃拜而受之 ②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
答案
8.A 9.A 10.C 11.(1)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
解析
8.禀:天赋,赋予。 思路分析: 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有效信息在文章开头:“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一般的,人物传记开头除了介绍姓名字号、籍贯、身份,还要介绍其品行等。A项的“秉”应当为“天赋”的意思。 9.B、后一句表明郭原平不赚便宜;C、后一句表明郭原平先人后己,不计较私利;D、分别表明郭原平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和不愿麻烦别人。 思路分析: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用排除法,B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据前文,这只能表明他家贫穷或者说他的俭朴而不能表明仗义助人;C“普天大旱,百娃俱因,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 不能表明仗义助人,只能说是他体恤他人;D“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是说许阳送他礼物,他不肯接受,不能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也不能表明仗义助人。 10.不是“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而是“放其他沟渠的水注入运瓜水道”。“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11.(1)注意“以”“颠沛”“乃”“立”“令”“足”的翻译。(2)注意“若”“以”“其”“耋齿”“屡空比室”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思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颠沛”为古今异义和“立”、“ 足”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其”和“耄齿”“ 比” 等词的落实。 附文言文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
举一反三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9.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 10.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己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毋丘俭作乱,遣健步赉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司马景王至,遂据之。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钦奔吴。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 ……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太子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有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泰始中,羌虏大叛,频***刺史,凉州道断。史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筑坞焉。 (选自《三国志》)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行为:行为是 B.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 足以:足够来 C.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 以后:后来 D.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 要害:非常重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军兴众,泛舟而下 艾以与贼势相远 B.吾尝终日而思矣 动以朝廷为辞 C.顷之,维果向祈山 维与艾争险,不克 D.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孤当与孟德决之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称代前文的邓艾的观点 B.艾斩之,兼道进军 称代前文的“毋丘俭” C.司马景王至,遂据之 称代前文的“乐嘉城” D.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称代前文的“姜维”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艾“作战智谋”的一组是 ①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②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域,作浮桥 ③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 ④检御将士,无所虏略 ⑤修治障塞,筑起城坞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自幼失去父亲,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颖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做文和作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针对寿春一带田良水少的情况,提出开辟河渠的建议,并写入其著作《济河论》中。宣王大加赞赏,全部按他的建议实施。 C.毋丘俭叛乱后,邓艾根据当时的形势,日夜兼程进军,并在乐嘉城设置浮桥。后又追到丘头,一举消灭了毋丘俭及其党羽文钦、孙峻。 D.泰始年间,羌人大乱,多次***死镇西刺史,内地通往西域重镇凉州的道路被切断。而当地百姓却能凭靠邓艾以前修筑的城堡一保平安。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郭 原 平 郭原平,字长恭。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佣赁以给供养。性甚巧,每为人作工,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食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茔圹凶功,不欲假人。本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又自卖十夫以供众费,窀穸之事,俭而当礼。性无术学,因心自然。葬毕,诣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让选取劳。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尝暂替。佣赁养母,有余聚以自赎。既学构冢,尤善其事,每至吉岁,求者盈门。原平所起必自贫始,既取贱价,又以夫日助之。及父丧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常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肉。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瑶之乃自往,日:“令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现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值。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置篱外。邻里惭傀,无复取者。 宋文帝崩,原平号恸,日食麦饼一枚,如此五日。人日:“谁非王臣,何独如此?”原平泣而答日:“吾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 (《南史·卷七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 禀:禀性,天性。 B.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 跨积寒暑:从冬到夏。 C.窀穸之事,俭而当礼 窀穸:墓穴。 D.吾家见异先朝 见异:看见怪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养亲必以己力 ②佣赁以给供养 B.①则虚中竟日 ②白雁至则霜降 C.①本虽巧而不解作墓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①既学构冢,尤善其事 ②既取贱价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 ②经时展勤,久乃闲练。 ③与诸奴分务,让逸取劳。 ④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值。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郭原平讲孝道的一项是 ( ) ①原平所起必自贫始 ②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 ③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 ④父服除后,不复食肉 ⑤日食麦饼一枚,如此五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郭原平非常讲孝道,他家里有时候断了炊,他便自己在外边饿一天肚子,总是等到傍晚收了工,领了工钱,在附近买了粮食以后,才回家生火做饭。 B.他虽然灵巧却不懂怎样修坟墓,便到造墓的人家去帮忙。由于经常干活,时间长了他便也会修墓了。他还多次顶替别人服役来换取修墓的费用。 C.郭原平给人修墓,一定先替那最穷的人家去修墓,不但收的费用低,他自己还整天当劳动力去帮着别人干活儿。 D.宋文帝死后,郭原平嚎啕大哭,一连五天,每天只吃一个面饼。有人讽刺说他:“谁不是皇帝的臣民呢,你能这样,真了不起!”郭原平哭着回答说:“我家受朝廷恩惠不能报答,心里难受才这样。”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也。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玩。时复还石山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之,曰:“借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常以捃拾自资,同捃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愧恧,后每争,辄云:“勿令居士知。”冬月无复衣,戴颙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即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咸得有成。太祖闻之,遣使存问,赐钱三万,米二百斛,悉以嫁娶孤兄子。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道虔年老,菜食,恒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八十二。 (《宋书·卷九十三》)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有佳者相与 相与:共同享用。 B.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 资给:随时供给 C.常以捃拾自资 自资:自己资助自己。 D.争者愧恧 愧恧:惭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还见之,乃自逃隐 ②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 B.①戴颙闻而迎之 ②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 C.①悉以嫁娶孤兄子 ②悉以其所得与之 D.①请像之日 ②恒无经日之资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 ②此笋欲令成林。 ③时复还石山精庐。 ④辄举家感恸焉。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沈道虔仁慈性格的一组是 ( ) ①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 ②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③冬月无复衣,戴颙闻而迎之 ④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 ⑤悉以嫁娶孤兄子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县令庾肃之曾于饥荒之年接沈道虔到县城南边的废头里,并为他建了房屋。那里前临 小溪,有很美的山水。但沈道虔却还不时地回到石山他心仪的房子里。和那些成了孤儿的兄长的儿子们一起生活。 B.沈道虔曾跟随戴逵学弹琴,王敬弘深深地敬仰他,本郡和本州,多次征召过他,但他都没有前往应命。 C.有人偷沈道虔家菜园里的菜,沈道虔看到了,便偷偷躲了起来,生怕与偷菜的人发生 正面冲突,以免难堪。 D.沈道虔家乡的少年,都愿当他的学生,但道虔常常没饭吃,无法建立学舍。武康县令孔欣之周济了他,使他的学生得以成就学业。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 钟 离 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日:“《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①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注释]①班: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悲伤。 D.坐臧千金,征还服法 坐臧:犯了贪赃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②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 B.①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 ②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C.①建父闻之,为建设酒 ②民防广为父报仇 D.①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 ②意亦具以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守甚贤之,遂任(意)以县事。 B.(意)诏部徒诣河内,时寒冬。 C.与克期(徒)具至,无或违者。 D.(意)不忍加刑,遣令(建)长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 ②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③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④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囚徒做了棉衣后,就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