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首饰[清]李渔珠翠宝玉,妇人饰发之具也,然增娇益媚者以此,损娇掩媚者亦以此。所谓增娇益媚者,或是面容欠白,或是发色带黄,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首饰[清]李渔珠翠宝玉,妇人饰发之具也,然增娇益媚者以此,损娇掩媚者亦以此。所谓增娇益媚者,或是面容欠白,或是发色带黄,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首饰
[清]李渔
珠翠宝玉,妇人饰发之具也,然增娇益媚者以此,损娇掩媚者亦以此。所谓增娇益媚者,或是面容欠白,或是发色带黄,有此等奇珍异宝覆于其上,则光芒四射,能令肌发改观,墨。墨垄±当而山灵,珠藏于泽而泽媚同一理也。
若使肌白发黑之佳人满头翡翠,环鬓金珠,但见金而不见人,犹之花藏叶底,月在云中,是尽可出头露面之人,而故作藏头盖面之事。巨眼者①见之,犹能略迹求真,谓其叁亘当丕些些!使去粉饰而全露天真,还不知如何妩媚;使遇皮相之流。,止谈妆饰之离奇,不及姿鸯窈窕,毒以人饰珠翠宝玉,非以珠翠宝玉饰人也。
故女人一生,戴珠项翠之事,止可一月,万勿多时。所谓一月者,自作新妇于归之日始,至满月卸妆之日止。只此一月,亦是无可奈何。父母置办一场,翁姑婚娶一次,!E些.垫些壅堡!丕墨以慰其心。过此以往,则当去桎梏而谢羁囚,终身不修苦行矣。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此二物者,则不可不求精善。富贵之家,无论多设金玉犀贝之属,各存其制,屡变其形,或数日一更,或一日一更,皆未尝不可。贫贱之家,力不能办金玉者,宁用骨角,勿用铜锡。骨角耐现,制之佳者,与犀贝无异,铜锡非止不雅,且能损发。
(节选自《闲情偶记•声容部•治服第三》)
[注]①巨眼者:指见识高、鉴别能力强的人。②皮相之流:只从外表上看,不深入了解的人。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增娇益媚者以此     益:更加
B.是以人饰珠翠宝玉     是:这
C.自作新妇于归之日始   归:女子出嫁
D.则当去桎梏而谢羁囚   谢:去掉
5.下面四组句子,分别表明①“增娇益媚”和②“损娇掩媚”的一组是(3分) 
A.①玉蕴于山而山灵   ②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B.①珠藏于泽而泽媚   ②肌白发黑之佳人满头翡翠
C.①花藏叶底         ②使去粉饰而全露天真
D.①月在云中         ②去桎梏而谢羁囚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谈论首饰的小品文,其中心观点是“女子一生,戴珠顶翠之事,止可一月,万勿多时”。
B.在作者看来,只有长相不足的妇人才应该佩戴首饰,而天生丽质的美人是不需要首饰的,戴了也是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
C.作者认为,首饰以金银翡翠为最佳,其次是犀角和珍珠,再次是牛角与兽骨,最差的则是铜和锡做的簪子和耳环。
D.本文以首饰为例,运用比喻、对比手法,含蓄地说明人应当心存本真,适当地修饰自我,切不可附庸风雅,弄巧成拙。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玉蕴于山而山灵,珠藏于泽而泽媚同一理也。(4分)
译文:                                                                      
(2)犹能略迹求真,谓其美丽当不止此。(3分)
译文:                                                                           
(3)非此艳妆盛饰,不足以慰其心。(3分)
译文:                                                                       
答案
4.A
5.B
6.D
7.(1)这和美玉藏到深山里山就会有灵气,珍珠藏到水里水就会变美丽是同一个道理。
(2)还能忽略她的外表而看出她的真实容貌,认为她的美丽应当不止如此。
(3)不是这种艳丽隆重的妆饰,就不足够来抚慰他们的一番用心。
解析
  4.益,义与前面的“增”字相同,动词,“增加”的意思。
5.A项①句喻“增娇益媚”的行为,但②句不属于“损娇掩媚”的行为;B项①句喻“增娇益媚”的行为,②句属“损娇掩媚”的行为,符合题意;C项①句喻“损娇掩媚”的行为,②句属“增娇益媚”的行为;D项①句喻“损娇掩媚”的行为,②句是作者主张妇人平日不必佩戴首饰,并非“损娇掩媚”的行为。
6.A项,本文中心观点并非那句话;B项,新媳妇也要戴首饰;c项,“以金银翡翠为最佳,其次是犀角和珍珠”无中生有。
7.(1) 得分点:“蕴’’“予“灵…‘媚”各1分。
(2)得分点:“犹”“略”“谓”各1分。
(3) 得分点:“盛”“足以”“慰”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珍珠关玉是女子装饰头发的用品,然而增加娇媚的是它们,减损娇媚的也是它们。所谓增添娇媚,或是因为面容不够白皙,或是因为头发颜色有点偏黄,有这种奇珍异宝点缀在头上,就会光芒四射,能够使肌肤、头发改变面貌,这和美玉藏到深山里山就会有灵气,珍珠藏到水里水就会变美丽是同一个道理。
如果让皮肤白皙、头发乌黑的美人头上缀满美玉和珍珠,那么就会只看见这些珠宝而看不见人了,这就像把鲜花藏在叶子底下,让月亮隐身在云里一样,是完全能够出头露面的关人,却故做蒙头盖脸的事。明眼人看了,还能忽略她的外表而看出她的真实容貌,认为她的美丽应当不止如此,让她去掉粉饰而露出本来面目,还不知道是怎样的妩媚动人;假使遇到一个见识浅薄的人,只会谈论她离奇的妆饰,而不谈到她窈窕的姿态容貌,这就成了用人来装饰珠玉宝石,而不是用珠玉宝石来装饰人了。
所以,女子一生佩戴珍珠美玉的事情,只能是一个月,千万不要戴很长时间。所谓一个月,就是从做新娘出嫁那天开始,到满一个月卸妆时为止。只是这一个月,也是元可奈何才戴的。父母置办一场婚事,公婆娶一次儿媳妇,不是这种艳丽隆重的妆饰,就不足够来抚慰他们的一番用心。从此以后,就应该去掉这些束缚,终身不再受这种苦了。一个簪予,一对耳环,就可以陪伴自己一生。这两样东西,就不能不要求精致完美。富贵人家,不妨多准备一些金、玉、犀角、珍珠之类做的簪子和耳环,品种齐备,形状多变,或者几天换一次,或者一天换一次,都未尝不可。贫寒人家,没能力置办金银珠玉(做的簪子和耳环),宁可用骨头、牛角做的,也不要用铜和锡做的。骨头、牛角做的首饰耐看,制作好的,跟犀角和珍珠做的首饰没有什么差剐,(而)铜和锡(做的首饰)不仅不雅观,而且会损伤头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昊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参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③会曰: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孕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厉清节     厉:通“砺”,磨炼        B.滂执公仪诣蕃   执:捉拿,拘捕
C.请署功曹     署:代理,暂任            D.滂死则祸塞      塞:消弭,平息
⒍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3分)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②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④滂在职,严整疾恶
⑤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如存有私心,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而且曾在休息时候拒绝召见为乡人所不齿的外甥。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3分)
②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4分)
③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咸熙初,封相国左长史。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曰:“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涛对曰:“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恒必由之。”太子位于是乃定。太子亲拜谢涛。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中立于朝,晚值后党专权,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帝虽悟而不能改。后以年衰疾笃,上疏告退,不许。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晋书·山涛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后坐事             坐:因犯……罪
B.时帝以涛乡闾宿望     宿:素有的
C.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   居:担任
D.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寝:平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随帝意所欲为先           ②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①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①帝虽悟而不能改           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D.①太子位于是乃定           ②质于齐,兵乃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州辟河南从事               B.涛正色保持之。
C.不遗疏远单贱               D.上疏告退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山涛“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①少有器量,介然不群     ②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③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      ④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⑤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    ⑥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故其为人气量狭小、孤高气傲。他很少结交朋友,只是结识了阮籍这批竹林贤士之后,这才有人生的归宿感。
B.山涛虽然入仕较晚,但德望乡闾,他也因此深得司马氏政权统治者的尊崇,晋帝还以太子的立选问题征求过山涛的意见。
C.山涛为人正直,在朝廷任职期间,以选贤任能为己任。尽管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失误,从而招人非议,但山涛还是一位好官。
D.山涛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皇帝到宣武场讲习武事还让有病的山涛跟随,以及他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这些都见出他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捐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吏。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工,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三国志·魏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
B.渊屡陈捐益      捐:舍弃
C.百姓竞劝乐业    劝:劝勉
D.其简开解年少    简:简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B.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C.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      D.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①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②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①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①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说明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①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②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③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④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B.国渊决狱断刑公平宽恕。在处理田银、苏伯等反贼的余党时,国渊劝谏太祖因人量刑,对其余党从轻发落,终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C.国渊据实上报斩杀捕获贼兵的数量,他认为,过去的奏报常常“以一当十”,夸大战绩,这是弄虚作假的做法。对此,他感到十分羞耻。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他并不大张旗鼓,而是先暗中寻找能读解《二京赋》的人,然后套取笔迹,最后根据笔迹捕获写信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则天朝,奴婢多通外人,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其奴所告夜醮①,敕御史薛季旭推之,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曰:“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则天纳之,迁季旭给事中。庞弃市,将就刑,庞男希瑊诉冤于侍御史徐有功。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闻。三司对按,季旭周密其状。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遂处绞死。则天召见,迎谓之曰:“卿比按,失出②何多也?”有功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则天默然久之,曰:“去矣!”敕减死而放于岭南。有功以之去官。月余,复授侍御史。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则天固授之,有功曰:“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势使然也。陛下以法官用臣,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迁司刑少聊。时周兴、来俊臣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千百家,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时人方之于定国③。中宗朝,追赠越州都督,并授一品官,优赐其家。开元初,窦希瑊外戚荣贵,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注释:①醮———僧道设坛作法,祈祷或诅咒。②失出———重罪轻判或有罪不判。
③于定国———西汉大臣,掌管刑狱,他断案公正宽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罗告其主                 罗:罗织
B.敕御史薛季旭推之      推:审问
C.停决以闻                   闻:听闻
D.有功居司刑                 居:担任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
B.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
C.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
D.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其奴所告夜醮。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B.①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卿比按,失出何多也? ②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D.①则天默然久之。    ②作《师说》以贻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好生之德”的一组是
①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闻     ②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
③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               ④敕减死而放于岭南
⑤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           ⑥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妻子庞氏因为家中奴婢的诬告,被判了死刑。庞氏的儿子跑到徐有功那里为母亲鸣冤叫屈。
B.徐有功发现庞氏一案确是冤案,便立即制止了行刑,并向上禀告,三司官员于是重审,最后使庞氏免受刑罚。
C.徐有功在审理庞氏一案时力主从轻发落,冒犯了武则天,因而被革职流放到岭南。一个多月后又官复原职。
D.徐有功由于具有好生之德,富有正直之气,因此颇得时人赞誉,中宗时,出任越州都督,并被授予一品官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散。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曰:“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于是母子感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民喜,争奏酒食迎犒。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旧恩,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皆公所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景骏为留终日。后迁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景骏为诸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景骏之治民,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1.下面六句话,全都表现百姓对韦景骏爱戴的一组是
①功少费约,后遂为法 ②及去,人立石著其功
③于是母子感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④民喜,争奏酒食迎犒
⑤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 ⑥景骏为留终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注,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頠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2..全部为王导采取的使吴人前来归附的言行的一组为
①导每劝令之国 ②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③二子既至,则无不来也 ④导每劝帝收其贤人君子
⑤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②④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歼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徒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宏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还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尹翁归奉职守法的一组是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②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③独伏不肯起。 ④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⑤征拜东海太守。 ⑥不敢见其邑子。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