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李愬以父荫起家,授卫尉少卿。愬有筹略,善骑射。元和十一年,用兵讨蔡州吴元济[注]。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愬以父荫起家,授卫尉少卿。愬有筹略,善骑射。元和十一年,用兵讨蔡州吴元济[注]。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绐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不甚增其备。 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遽破者。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用诚等如其料,果擒佑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桔,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 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冠诸军,贼悉以精卒抗光颜。由是愬乘其无备,十月,将袭蔡州。十日夜,阴晦雨雪,以李佑率突将三千为先锋,愬自帅中军而行。贼恃吴房之固,晏然无一人知者。李佑坎墉而先登,敢锐者从之,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元济请罪,乃槛送京师。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三) [注]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汝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 肃:恭敬 B.乃绐告三军日 绐:欺骗 C.秀琳感恩,期于效报 期:希望 D.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 易:轻视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愬“有筹略”的一组是( )(3分) ①愬抗表白陈,愿于军前自效 ②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 ③战者,非吾事也 ④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 ⑤若欲破贼,须得李佑 ⑥尔以轻骑搏之,必获祜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廷出兵讨伐叛将蔡州吴元济,两任统帅作战不利。李愬上奏自荐,宰相李逢吉认为李愬有才能,可以任用,就任命他担任随唐邓节度使,参与平叛。 B.李愬谋袭蔡州,对兵士以诚相待,并准备好充足的武器装备,同时,利用叛军新近战败,士气低落,被自己的军威所震慑的有利时机,出兵奇袭,攻克蔡州。 C.李愬采用降将吴秀琳建议,先擒叛军悍将李佑。他在李祜率兵收割麦子时,派兵佯装要放火烧毁麦田,引诱李佑轻率追击,结果预先埋伏的唐军骑兵将其活捉。 D.李祜被俘,李愬以礼相待,委以官职,不加猜忌防范,使李祜感激报效,不仅提供了叛军的虚实,而且作为前锋在雨雪之夜偷袭蔡州,率先登城,占领了城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 译文: (2)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译文: (3)愬乘间常召裙,屏人而语,或至夜分。 译文: |
答案
1.A2.C3.B4.(1)召他来审问他,(丁士良)言辞和精神都不屈服,李愬认为他与众不同,就解开了他的绑缚。(3分。其中“挠”“异”“释”各1分) (2)攻下它(叛贼)就会集合兵力来固守他们的巢穴,不如留下它用来分散他们的兵力。(3分。其中“合势”“固”“分其力”各1分,意思对即可) (3)李愬在空闲时常召见李祐,摒退别人和他交谈,有时直至夜半。(3分。其中“乘间”“屏人”“或至夜分”各1分,“夜分”译为“深夜”亦可) |
解析
1(整顿) 2(排除①⑤,①是李愬自请平叛,⑤是吴秀琳的建议) 3(“士气低落,被自己的军威所震慑的有利时机”有误,叛军并未士气低落,文中“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卑弱之势”是指唐军,且叛军“以愬名位非所畏惮者”)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非其所好,乃以为馆驿巡官。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为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归而忿躁,杀唐大臣几尽,然益以翔为可信任。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 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崩,末帝即位。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君臣相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素不知书 素:向来 B.翔切谏,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 切:极力 C.末帝遽呼翔曰 遽:急忙 D.乃自经而卒 经:同“刭”,以刀割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敬翔深受太祖信任的一组是( ) ①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 ②太祖大喜,补以军职 ③以为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④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 ⑤细大之务必关之 ⑥君臣相向恸哭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敬翔从小好学,乾符年间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去投奔做了汴州观察支使的同乡王发,但是过了好长时间王发也没有推荐他,他处境更加困窘。 B.敬翔初见太祖,太祖问他《春秋》中体现的用兵之法能否为我所用,敬翔表示学习古代兵法固然重要,但更应结合现实情况随机应变,太祖听了非常高兴。 C.太祖打败赵匡凝,占领荆、襄后,不听敬翔劝阻,乘胜进攻淮南,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寿州之战失利。太祖非常后悔,更加认为敬翔可以信任。 D.敬翔与李振都深得梁太祖信任,梁灭亡后,唐庄宗下诏书赦免梁群臣,李振邀敬翔一起去朝见庄宗,敬翔没有去,而用自杀来坚守气节。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3分) 译文: (2)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4分) 译文: (3)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3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命铉乘传巡抚。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煜泣而遣之。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命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书讫而卒,年七十六。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 (节选自《宋史•徐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 游:游玩,游览 B.通署中书省事 署:代理 C.辞理精当,时论能之 能:认为……有才能 D.见被毛褐者辄哂之 被:披,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檄乃汤悦所作 至于鞭箠之间,乃令人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B.煜以铉既行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方求和解而复决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礼遇皆与常时同 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铉十岁时便能写文章,在南唐为官时因与宰相宋齐丘关系不好,又批评汤悦所写文书援引不当,遭两人诬陷而被贬谪。 B.徐铉奉李景之命巡察,到楚州时,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畏罪潜逃,徐铉追捕很急,令权贵对他刮目相看。 C.徐铉为解金陵之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后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受到斥责时刚正不阿,宋太祖赞之为忠臣,并希望他忠于大宋。 D.徐铉跟随军队出征太原时,军中需要撰写的诏书很多,但徐铉执笔写来,言辞十分流畅,内容精当,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4分) (2) 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3分) (3) 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郎为廉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郎会稽太守。孙策渡江略地。郎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 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初,建安末,孙权始遣使称藩,而与刘备交兵。诏议:“当兴师与吴并取蜀不?”朗议曰:“天子之军,重于华、岱①,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今权之师未动,则助吴之军无为先征。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帝纳其计。黄初中,鹈鹕集灵芝池,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帝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诏曰:“朕求贤于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铉②之倾。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君其勿有后辞。”朗乃起。 (节选自《三国志·王朗传》 注:①岱:泰山的别称。②玉铉:代指国家。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师太尉杨赐 师:以……为师 B.举孝廉,辟公府,不应 举:考取 C.朗乃诣策 诣:到……去 D.相时而后动 相:审察、考察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朗一心为国有卓识的一组是( )(3分) ①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 ②《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 ③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 ④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 ⑤帝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 ⑥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朗拜太尉杨赐为师,杨赐去世后,王朗辞去了官职,为杨赐守丧,说明王朗是一个十分重情意的人。 B.孙策渡过长江来侵犯的时候,王朗与功曹虞翻意见有分歧,虞翻主张逃避,而王朗认为身为汉的大臣,应当保护城邑,力主迎敌。 C.孙权与刘备交战时,皇上询问大臣们,是否要同吴国一起攻打蜀国,王朗认为没有必要急着派兵。 D.王朗推荐了光禄大夫杨彪,皇上十分高兴,为杨彪安排了卒吏,并且对王朗一心为公,力荐贤才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3分) 译文: (2)天子之军,重于华、岱,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3分) 译文: (3)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3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日:“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①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日:“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日:“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觿人止之,翊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注]①拂,暠之子。②申甫,拂之子。 1.对下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礼意其子相也 意:明白 B.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 屈:屈意 C.不听则恐见怨 见:被 D.翊举上计掾 举:举荐 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翊重义守德的行为一组是 ①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②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 ③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 ④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 ⑤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神传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5分) 译文: (2)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5分) 译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慈问曰:“君欲通章耶?”吏曰:“然。”问:“章安在?”曰:“车上。”慈曰:“章题署得无误耶?取来视之。”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 (节选自《三国志•太史慈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 ) ①吏然慈言,即日俱去 ( ) ②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 ( ) ③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 ( ) ④惟君所以存之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慈将至车间,与语曰 B.赡恤殷勤,过于故旧 C.夜伺间隙,得入见融 D.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出屯都昌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时融以黄巾寇暴,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而为州家所疾”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 B.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D.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史慈任郡奏曹吏时,朝廷因无法判断东莱郡太守与州官之间的是非曲直,就把先向朝廷上报情况的一方定为正确的。 B.太史慈以各种手段骗取并毁坏州吏的奏章,又哄骗州吏和他一起逃亡,出城后却又借机逃回郡里重新呈送郡守的奏章。 C.太史慈巧用计谋,使郡守在与州官的纷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扬名,却又因此得罪了州官,不得不远走他乡,避祸辽东。 D.太史慈冒死冲出重重包围,成功地劝说刘备出兵援助,解救了被黄巾起义军围困的孔北海,母亲对他的义举甚感欣慰。 6.断句与翻译。(9分) (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 ②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