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4题。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常平①二事,多施行。已,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②,乞赐爵谥,崇庙食,且录其子孙,复其族属,为忠义劝。章下礼官,寝不行。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因马市令家人以违禁彩缯易马,番人因阑入私易铁器。既出塞,复潜兵掠蔚州,陷马营,转剽中东二路。英等拥兵不救.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甲。十一年,事发,世忠往勘。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因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英落职•振召还,昶及参将李屿等俱逮问。 寇犯延绥、大同,世忠言:“国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百万。近军政日坏,精卒不能得一二万人。此兵足忧也。太仓之储,本以备军。近支费日广,移用日多。倘兴师十万,犒赐无所取给。此食足忧也。正统己巳之变尚有石亨、杨洪,迩所用赵昶、刘淮之属,先后皆败。今王玺、马异又以失事告。此将帅足忧也。国家多事,大臣有以镇之。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国势乎?此任人足忧也。政多舛乖,民日咨怨。京军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觊恩尤切。顾使不乐其生至此,临难谁与死守?此民心足忧也。天变屡征,火患频发。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此天意足忧也。”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旋改尚宝司卿。其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理边屯,世忠往蓟州。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从之。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世忠故方鲠,朝议宽之,得免。再迁大理少卿。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冠在河套,逐之失利,乃引疾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方粮仓。②建文朝殉难诸臣:建文四年,朱棣夺位,改号永久•建文朝部分遗臣自***殉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 俟:等待 B.复其族属,为忠义劝 劝:劝说 C.番人因阑人私易铁器 易:交换 D.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闻 闻:报告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吴世忠为他人着想的一组是(3分) ①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乞赐爵谥,崇庙食 ②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 ③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 ④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 ⑤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 ⑥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发生饥荒时,吴世忠主张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措施大多得到施行。 B.吴世忠将神英等官员拥兵不救蔚州的实情上奏皇帝,皇帝认为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将他们一一逮捕。 C.吴世忠认为当朝在“兵、食、将帅、任人、民心”等方面都存有忧患,而且天象变化,灾难频发,实在令人担心。 D.吴世忠为官多有建树,虽因刘瑾事件遭弹劾,但因一向正直被朝廷宽免。后在河套之战中失利,于是托病归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3分) (2)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3分) (3)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4分) |
答案
1.B 3.B 2.C |
解析
1.(劝:劝勉,鼓励) 2.(③不是直接表现,④为了说明“天意足忧”,⑥为下句“得免”衬笔) 3.(参见第二段最后两句,吴世忠上奏极言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皇帝让他们各得其“罚”) 4.(1)尚书王恕被人攻击[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皇帝)挽留他。(3分,“讦”、 “去”、“请”各1分) (2)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排挤],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3分,“迩”、“斥”、“贪庸”各1分) (3)既缺少匡时济世的人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标准,怎么能够震慑强敌壮大国势呢?(4 分,“鲜”、“昧”、“去就”、“安……乎”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两京地区及山东、河南、浙江百姓饥荒,皇帝下诏赈济抚恤,有关部门等候勘查核实。吴世忠极言其弊,于是条列上奏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二事,多被施行。不久,请求抚恤建文朝殉难众臣,请求赐爵位谥号,立庙祭祀以示尊崇,并且录用他们的子孙,恢复他们的族属,以鼓励忠义。奏章下发礼官,被停止不施行。尚书王恕被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挽留他。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通过马市令家人用违禁彩缯换马,番人因此混入境内私换铁器。已经出塞,又秘密派军队抢掠蔚州,攻陷马营,转而剽掠中东二路。神英等掌握军队不救援,镇守中官孙振又不按实际情况上报。十一年,事情被揭发,吴世忠前往审查。上疏详细陈述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的情况。于是极言神英等人贪利畏敌,完全没有法度。神英被削职,孙振被召回,赵昶及参将李屿等都被逮捕审问。 敌寇侵犯延绥、大同,吴世忠说:“开国之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一百万。近来军政日益败坏,精兵不到一二万人。如此之军队值得忧虑,太仓的储备,本来是准备军需的。近来支出费用日益增加,挪用日益增多。倘若发兵十万,犒劳赏赐无处取以供给。如此之粮食值得忧虑。正统己巳之变时还有石亨、杨洪,近来所任用的赵昶、刘淮之辈,先后都战败。现在王玺、马异又因战斗失败被控告。如此之将帅值得忧虑。国家多事,有赖大臣镇抚。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既少有匡时济世之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标准,怎么能够威慑强敌壮大国势呢?如此任人值得忧虑。政事多错乱,百姓日益嗟叹怨恨。京城的军队疲惫于工程劳役,京城人民苦于催收赋税,京城郊区希望得到皇恩更加急切。然而使他们生活得如此的不快乐,临难时谁来死守?如此之民心值得忧虑。天变多次应验,火患频繁发生。云南地震压坏万余人家,大同马灾倒毙二千匹。如此天意值得忧虑。”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不久改任尚宝司卿。这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京治理边防屯军,吴世忠前往蓟州。第二年上奏说:“占地耕种盗卖,积下的弊端已久。如果一一追究查问,恐怕人心不安,请酌情处置。”皇上依从了他的建议。刘瑾事败,谏官弹劾吴世忠曾请求清核屯田,帮助刘瑾干坏事。吴世忠本来方正耿直,朝廷讨论宽恕他,得以免除罪罚。再次晋升太理少卿。八年,提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敌寇在河套,吴世忠追击失利,于是称病辞职回乡。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 太祖得巢湖水师,善长力赞渡江。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太祖为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为帅府都事。太祖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为参议。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訽。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赐临濠地若干顷,置守冢户百五十,给佃户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逾年,病愈,命董建临濠宫殿。徙江南富民十四万田濠州,以善长经理之,留濠者数年。七年擢善长弟存义为太仆丞,存义子伸、佑皆为群牧所官。九年以临安公主归其子祺,拜驸马都尉。初定婚礼,公主修妇道甚肃。光宠赫奕,时人艳之。 丞相胡惟庸初为宁国知县,以善长荐,擢太常少卿,后为丞相,因相往来。而善长弟存义子佑,惟庸从女婿也。十三年,惟庸谋反伏诛,坐党死者甚众,善长如故。十八年,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又五年,善长年已七十有七,耄不检下。尝欲营第,从信国公汤和假卫卒三百人,和密以闻。四月,京民坐罪应徙边者,善长数请免其私亲丁斌等。帝怒按斌,斌故给事惟庸家,因言存义等往时交通惟庸状。命逮存义父子鞫之,词连善长。于是御史交章劾善长。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帝手诏条列其罪,傅著狱辞,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善长子祺与主徙江浦,久之卒。祺子芳、茂,以公主恩得不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B.病愈命董建临濠宫殿 董:监管 C.京民坐罪应徙边者 徙:迁移 D.光宠赫奕,时人艳之 艳:羡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B.又娴于辞命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C.四年以疾致仕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善长子祺与主徙江浦,久之卒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人,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B.李善长表面宽和而内心刻薄,奏请朝廷罢免了和他争权的李饮冰、杨希圣,又逼迫和他发生矛盾的刘基告老辞官。 C.定国后,李善长光宠赫奕,弟弟李存义擢为太仆丞,侄子李伸、李佑都担任了地方官员,儿子李祺成了驸马,拜驸马都尉。 D.胡惟庸因李善长推荐,一直做到丞相,后来胡惟庸因为谋反被***,李善长自己也因受胡案牵连致使自己连同妻子以及其他亲属七十余人被***。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 译文: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 译文: (3)帝怒按斌,斌故给事惟庸家,因言存义等往时交通惟庸状。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愬以父荫起家,授卫尉少卿。愬有筹略,善骑射。元和十一年,用兵讨蔡州吴元济[注]。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绐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不甚增其备。 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遽破者。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用诚等如其料,果擒佑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桔,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 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冠诸军,贼悉以精卒抗光颜。由是愬乘其无备,十月,将袭蔡州。十日夜,阴晦雨雪,以李佑率突将三千为先锋,愬自帅中军而行。贼恃吴房之固,晏然无一人知者。李佑坎墉而先登,敢锐者从之,尽***守门卒而登其门。元济请罪,乃槛送京师。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三) [注]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汝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 肃:恭敬 B.乃绐告三军日 绐:欺骗 C.秀琳感恩,期于效报 期:希望 D.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 易:轻视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愬“有筹略”的一组是( )(3分) ①愬抗表白陈,愿于军前自效 ②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 ③战者,非吾事也 ④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 ⑤若欲破贼,须得李佑 ⑥尔以轻骑搏之,必获祜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廷出兵讨伐叛将蔡州吴元济,两任统帅作战不利。李愬上奏自荐,宰相李逢吉认为李愬有才能,可以任用,就任命他担任随唐邓节度使,参与平叛。 B.李愬谋袭蔡州,对兵士以诚相待,并准备好充足的武器装备,同时,利用叛军新近战败,士气低落,被自己的军威所震慑的有利时机,出兵奇袭,攻克蔡州。 C.李愬采用降将吴秀琳建议,先擒叛军悍将李佑。他在李祜率兵收割麦子时,派兵佯装要放火烧毁麦田,引诱李佑轻率追击,结果预先埋伏的唐军骑兵将其活捉。 D.李祜被俘,李愬以礼相待,委以官职,不加猜忌防范,使李祜感激报效,不仅提供了叛军的虚实,而且作为前锋在雨雪之夜偷袭蔡州,率先登城,占领了城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 译文: (2)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译文: (3)愬乘间常召裙,屏人而语,或至夜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非其所好,乃以为馆驿巡官。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为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归而忿躁,***唐大臣几尽,然益以翔为可信任。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 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崩,末帝即位。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君臣相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素不知书 素:向来 B.翔切谏,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 切:极力 C.末帝遽呼翔曰 遽:急忙 D.乃自经而卒 经:同“刭”,以刀割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敬翔深受太祖信任的一组是( ) ①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 ②太祖大喜,补以军职 ③以为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④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 ⑤细大之务必关之 ⑥君臣相向恸哭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敬翔从小好学,乾符年间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去投奔做了汴州观察支使的同乡王发,但是过了好长时间王发也没有推荐他,他处境更加困窘。 B.敬翔初见太祖,太祖问他《春秋》中体现的用兵之法能否为我所用,敬翔表示学习古代兵法固然重要,但更应结合现实情况随机应变,太祖听了非常高兴。 C.太祖打败赵匡凝,占领荆、襄后,不听敬翔劝阻,乘胜进攻淮南,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寿州之战失利。太祖非常后悔,更加认为敬翔可以信任。 D.敬翔与李振都深得梁太祖信任,梁灭亡后,唐庄宗下诏书赦免梁群臣,李振邀敬翔一起去朝见庄宗,敬翔没有去,而用自***来坚守气节。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3分) 译文: (2)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4分) 译文: (3)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3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命铉乘传巡抚。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煜泣而遣之。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命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书讫而卒,年七十六。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 (节选自《宋史•徐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 游:游玩,游览 B.通署中书省事 署:代理 C.辞理精当,时论能之 能:认为……有才能 D.见被毛褐者辄哂之 被:披,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檄乃汤悦所作 至于鞭箠之间,乃令人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B.煜以铉既行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方求和解而复决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礼遇皆与常时同 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铉十岁时便能写文章,在南唐为官时因与宰相宋齐丘关系不好,又批评汤悦所写文书援引不当,遭两人诬陷而被贬谪。 B.徐铉奉李景之命巡察,到楚州时,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畏罪潜逃,徐铉追捕很急,令权贵对他刮目相看。 C.徐铉为解金陵之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后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受到斥责时刚正不阿,宋太祖赞之为忠臣,并希望他忠于大宋。 D.徐铉跟随军队出征太原时,军中需要撰写的诏书很多,但徐铉执笔写来,言辞十分流畅,内容精当,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流舒州。(4分) (2) 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3分) (3) 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郎为廉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郎会稽太守。孙策渡江略地。郎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 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初,建安末,孙权始遣使称藩,而与刘备交兵。诏议:“当兴师与吴并取蜀不?”朗议曰:“天子之军,重于华、岱①,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今权之师未动,则助吴之军无为先征。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帝纳其计。黄初中,鹈鹕集灵芝池,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帝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诏曰:“朕求贤于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铉②之倾。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君其勿有后辞。”朗乃起。 (节选自《三国志·王朗传》 注:①岱:泰山的别称。②玉铉:代指国家。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师太尉杨赐 师:以……为师 B.举孝廉,辟公府,不应 举:考取 C.朗乃诣策 诣:到……去 D.相时而后动 相:审察、考察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朗一心为国有卓识的一组是( )(3分) ①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 ②《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 ③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 ④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 ⑤帝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 ⑥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朗拜太尉杨赐为师,杨赐去世后,王朗辞去了官职,为杨赐守丧,说明王朗是一个十分重情意的人。 B.孙策渡过长江来侵犯的时候,王朗与功曹虞翻意见有分歧,虞翻主张逃避,而王朗认为身为汉的大臣,应当保护城邑,力主迎敌。 C.孙权与刘备交战时,皇上询问大臣们,是否要同吴国一起攻打蜀国,王朗认为没有必要急着派兵。 D.王朗推荐了光禄大夫杨彪,皇上十分高兴,为杨彪安排了卒吏,并且对王朗一心为公,力荐贤才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3分) 译文: (2)天子之军,重于华、岱,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3分) 译文: (3)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3分)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