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袁乔,字彦叔,辅国将军桓温请为司马,不就。桓温镇京口,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时桓温谋伐蜀,众以为不可,乔劝桓温曰:“夫经略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袁乔,字彦叔,辅国将军桓温请为司马,不就。桓温镇京口,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时桓温谋伐蜀,众以为不可,乔劝桓温曰:“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今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今溯流万里,经历大险,彼或有备,不必可克。然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征伐,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复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忧矣。蜀土富实号称天府,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今诚不能为害,然势居上流,易为寇盗。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温从之,使乔领二千人为军锋。 师次彭模,去贼已近,议者欲两道并进,以分贼势。乔曰:“今深入万里,置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者也。今分为两军,军力不一,万一偏败,则大势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胜可必矣。”温以为然,即一时俱进。去成都十里与贼大战,前锋失利,乔军亦退,矢及马首,左右失色,乔因麾而进,声色愈厉,遂大破之,长驱至成都,李势既降,势将邓定、隗文以其属反,众各万余。温自击定,乔击文,破之,进号龙骧将军,封湘西伯。 7.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 引:延请 B.众以为不可,乔劝桓温 劝:劝阻 C.蜀虽险固,方胡为弱 方:比较 D.师次彭模,去贼已近 次:驻扎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A.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 势将邓定、隗文以其属反 B.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将欲除之,先从易者 C.此又似是而非 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 D.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 李势既降,势将邓定、隗文以其属反 9.下列句子中,分别表明袁乔有胆识、有谋略的一组是 A.桓温镇京口,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 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 B.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 将欲除之,先从易者 C.前锋失利,乔军亦退,矢及马首,左右失色 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胜可必矣 D.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 温自击定,乔击文,破之,进号龙骧将军,封湘西伯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袁乔看出桓温是个野心家,因而起初请他做司马他不肯去,直至桓温镇守京口,再次请他出任司马,有了用武之地他才出山。 B.袁乔认为当今天下的灾难是两大敌寇,两大敌寇中又以李势为最大危险,蜀国又物产丰富,形势险要,处在上游,容易为害,所以必须先攻下来。 C.有人担心攻蜀胡人就会乘机进攻,袁乔则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胡人必然会认为晋朝有所防备,捞不到好处,即使胡人进攻,留守诸军也能防备。 D.当距敌已近,有人主张两路并进时,袁乔主张集中兵力在彭模与敌展开大战。关键时刻,他麾师而进,声气愈厉,遂大破敌军。 |
答案
7. B 8. C 9. B 10. C |
解析
7.劝:劝说。 8.A率领。B……的人。C转折,承接。D……以后。 9. A隐忍待时 谋略过人 B胆识过人 谋略过人 C当时战况 胆识过人 D胆识过人 战功卓著。 10.A看出桓温野心家没有根据。B原文说比胡人弱容易对付。 D彭模不是与敌大战地点。 |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是故百战百胜, ; ,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 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⑶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 过:探访 B.一日,大雪向夜 向:将近 C.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微:地位低 D.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 识:认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与普计下太原 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①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 ②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C.①岂得以喜怒专之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D.①普坚以为请 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表示赵普的正直有谋略的一项是 ①因与普计下太原 ②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将安逃乎? ③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④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⑤太祖素恶其人……普坚以为请 ⑥且刑赏天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在陈桥驿和太宗(晋王)及诸将一起拥戴宋太祖做了皇帝,因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等官职。 B.赵普为臣十分谨慎,退朝后在家时,也不敢穿便服,害怕皇上一旦到自己家来而失礼,而宋太祖对他们夫妇也很亲近随便。 C.在是否先攻打太原一事上,显示了赵普的思虑深远,但从多次谈论太祖做皇帝前二人交往的一些不足之事来看,又显得不够豁达。 D.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说爱嫉妒别人,但能以天下为己任。这从他关门读《论语》、临朝断案、抗颜迁官等事中就可以看出。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凶:不吉利。 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 诺: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箧:小箱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 B.因召里中少年,戒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C.与我银,为君致阁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以此知之,故欲往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桑怿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①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②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③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 ④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 ⑤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⑥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怿有武力有谋略,为保护乡里安全,他主动要求监察奸民。里父之子被盗尸,他十分同情,在探明情况之后,次日即奋力抓获案犯。 B.桑怿两次举进士均未中,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枢密吏以“致阁职”向他索贿,他义正辞严地表示,即便有钱也绝不靠贿赂得官。 C.桑怿是一名义勇之士,好仗义助人,但外表的柔弱却与内心的刚强形成鲜明对比,他耻于见人,不够自信,又拙于言辞,令人难以置信。 D.欧阳修高度评价了桑怿,认为他是少数懂得应当将勇力用于何处的人之一,值得广为传颂,并把他视同于司马迁笔下的伟烈奇节士。 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译文: |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帝孝景弟也,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诸窦无如婴贤,召入见,固让谢,称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裁取为用,金无入家者。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每朝议大事,列侯莫敢与抗礼。 四年,立栗太子,以婴为傅。七年,栗太子废,婴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婴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不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是自明扬主上之过。则妻子无类矣。”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景帝曰:“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臣相。 窦太后崩。婴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 赞曰:“窦婴以外威为重。而名显。位卿侯,大业定矣。然婴不知时变。凶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其间,焉能救斯败哉!遇合有命,悲乎!”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入见,固让谢 固:执意 B.游士宾客争归之 归:归附 C.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 来:前来 D.益疏不用,无势 疏:(被)疏远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①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景三年,吴楚反叛,窦婴答应出任大将军,主要是被皇上“国家有急难,作为帝王的子孙,难道能够推让吗”这番话所激励。 B.担任大将军后,窦婴及时向皇上举荐贤才,并且不贪财物,皇上赏赐的千斤之金窦婴都没享用分文,而是让下属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取用。 C.栗太子被废黜后,窦婴称说有病,携一女子隐居在蓝田南山下,后经高遂的劝说,才又入朝拜见。 D.桃侯免职后,太后向皇上极力荐举窦婴,但皇上并未采纳太后建议,认为窦婴不足以担当丞相的重任。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或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太后之所以憎恨窦婴,收回了窦婴的门籍,不让他入朝朝见,起源于窦婴嫌自己所任的官职小,称病辞官这件事。 B.选文表明,窦婴虽然名声显,位卿侯,定大业,但终究没能为相,因为他不知时变,轻慢无礼。 C.选文最后一段主要在阐发人生祸福相倚的道理:凶祸隐藏在福祉中,适时爆发。但作者认为人生祸福归根结底属于“遇合有命”。 D.从窦婴的人生经历来看,其幸福完全是皇上和太后带来的,因为他是“孝文皇后从兄子”;其败落则是他自己轻慢的个性造成的。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 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 孔子家语·颜回》)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C.然而犹乃求马不已 求:寻求 D.岂足多哉 多:称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善则善矣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 D.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一撞 9.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C.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⑴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译文: ⑵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 ⑶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