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 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举秀才,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为村里所诬,一年三输公调,求辄与之。有人尝认其所着屐,笑曰:“仆着之已败,令家中觅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复取。 元嘉初,征为秘书郎,不就。临川王义庆、衡阳王义季镇江陵,并遣使存问。凝之答书,顿首称仆,不修民礼。人或讥焉。凝之曰:“昔老莱向楚王称仆,严陵亦抗礼光武,未闻巢、许称臣尧、舜。”时戴颙与衡阳王义季书,亦称仆。荆州年饥,义季虑凝之喂毙,饷钱十万。凝之大喜,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俄顷立尽。性好山水,一旦携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元嘉二十 五年,卒,时年五十九。(选自《宋书·隐逸列传》 ) 1.下列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里重其德行 重:看重。 B.并遣使存问 存:保全。 C.一旦携妻子泛江湖 泛:渡、游。 D.登高岭,绝人迹 绝:断绝。 2.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非其力不食 B. 为村里所诬 如姬为公子泣 C. 仆着之已败 宋何罪之有 D. 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 人之所欲有甚于生 3.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说明刘凝之有“慷慨大度”的隐士风范的一组是( ) ①推家财与弟及兄子 ②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③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④征为秘书郎,不就 ⑤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 ⑥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凝之羡慕老莱、严子陵的为人,一心向往山林,把家财全分给兄弟及侄子们,在野外立屋居住,自食其力。 B.妻子与刘凝之志同道合,把带来的陪嫁财产全分给亲朋好友,与凝之共度贫寒清苦之日。 C.临川王刘义庆、衡阳王刘义季镇守江陵时,一起派遣使者慰问刘凝之,刘凝之一一回书答谢。 D.荆州某年粮食歉收,刘义季担心刘凝之可能会饿死,便赠给他十万钱,刘凝之全部分给挨饿的人。 5.翻译下列各句。 (1)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妻子皆从其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D 3、A 4、B 5、(1)妻子也能够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2)所得财物除了应付日用以外,总是把剩余的施舍给别人。 (3)妻子儿女们都依从他的志向。(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孔子世家 |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 2.下列各组黑体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 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予一以贯之 B. 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C. 吾何为于此 D. 人之不我行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 越国以鄙(边邑)远 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 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 3. 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 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 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 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 ① 您曾经 对晋君 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C.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D.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4.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D. 越过秦国而把 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5.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 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6. 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 A. 怀才不遇,牢***满腹 B.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C.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D.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E. 不卑不亢,善于激将 F.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7. 用原文填空: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表现出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其说辞大体可分三个层次,二 、三层次中又可各分两小层意义: 第一小层:不卑不亢,引出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小层:分析情势,说明利害: a. 亡郑,对晋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存郑,对秦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小层:回顾历史,预见未来: a. 过去,晋国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___________________ b. 将来,晋国必贪得无厌,进犯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孔子世家 |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 2、下列各组加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 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予一以贯之 B. 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C. 吾何为于此 D. 人之不我行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5、翻译下面句子。 (1)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苛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进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 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注,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 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厉:通“疠”,一种毒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虽死不恨 恨:仇恨。 B.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 C.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D.顾不易邪 顾: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居顷之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①其妻不识也 ②拔其剑以击荆轲 C.①以子之才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①去而事智伯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 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 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 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5.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敢问夫子恶乎长 长:擅长 B、必有事焉,而勿正 正:预期 C、则塞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D、今日病矣 病:生病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直养而无害 何以利吾国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狱讼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寡人之于国也 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从文中可看出,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来源于自身的正气,也就是“浩然之气”,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义”和“道”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 C、孟子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他自己也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难言也。”但他还是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知言”的危害。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