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    已:停止。
B.舆马者      假:借助。
C.臂非长也    加:增加。
D.虽有槁暴      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取之蓝而青于蓝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①故木受绳直       ②醉更相枕以卧
C.①吾尝终日思矣     ②人非生知之者
D.①蛟龙生           ②犹且从师而问
3.下列句中的划线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
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
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B
3. C
4. A
5.(1)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到的广阔。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酤(gū):同“沽”,卖。②升:量酒器。概:古代刮平斗斛等量具的器具。③县:同“悬”,挂。帜:指酒旗。④社:古指土地神,民间常筑坛植树而祀,以祈求幸福。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阤(zh ì):崩塌。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焉得无        壅:堵塞。
B.而狗迓而之      龁:咬。
C.治国最患        奚:何。
D.著然不          售: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            ②师道之不传久矣
B.①君亦见夫社者乎                ②何其然也
C.①问其知闾长者杨倩            ②而吾与子之共食
D.①明为己必利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3.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故                             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B.间主之情以告外                   内:名作状,对内。
C.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怀:名作动,怀藏。
D.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万乘之主     明:阐明。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揭露和鞭笞封建社会中常见丑恶现象的一组是(     )
①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
②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③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④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
⑤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
⑥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两个故事中都穿***抒情,激情洋溢。在形式上,前一个故事是作者的直抒胸臆,后者则是融情于管仲对齐桓公的回答中。
C.最后一段综合两个故事的寓意,文末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向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D.寓言故事本身还包含着这样的哲理:看问题要有全面的观点,如果我们在观察问题时遗漏了某个重要环节,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关于这则论语的理解,错误的是[     ]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论语·子张第十九》)
【注释】①门人:学生②交:指交友。③矜:同情。④与:通“欤”,语气词。
A. 子夏的交友观是:可以相交的人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人就拒绝他
B. 子张认为君子既要尊重品德高尚贤人,又要宽容一些品行不端的小人和没能力的人。
C. 子夏交友较慎重,有所选择;相比之下,子张则崇尚广泛地结交朋友。
D. 子张认为一个真正贤德的人是可以包容能力不足的人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败死定陶,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宋义于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1.下面句子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壮,坐法黥。——坐法:犯法被判罪
B.项梁至薛,闻陈王死,乃立楚怀王。——定:确实
C.诸将皆项籍。——属:属于
D.布常为军锋。——军锋:军队的前锋
2.以下句子表现英布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
①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
②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
③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④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⑤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
⑥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布在攻打景驹、秦嘉,渡黄河攻打秦军,攻打函谷关时总是担任军队的前锋,战绩也总是列于众军之首。
B.黥布与吴县令的部下一起拥兵反秦,在打败了吕臣的军队后,又在清波打败了秦左右校的军队,后来带兵投靠了项梁。
C.楚国的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胜,迫使各路诸侯臣服的主要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能够以少胜多,使人震服。
D.英布出身平民阶层,壮年时受过黥刑,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后来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并被封为九江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解释全部正的是(     )
而不持,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矣?   既来之,则之。
A. 危险∕颠簸∕搀扶着∕安定      
B. 危害∕扑倒∕搀扶着∕使……安定
C. 不稳定∕扑倒∕搀扶着∕安定    
D. 不稳定∕跌倒∕搀扶着∕使……安定
2、下列“是”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无乃尔是过与?      
B.  是社稷之臣也
C.  是谁之过与?      
D.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3、下列成语中,属于从《论语》中引申出来的有(     )项
A. 祸起萧墙    
B. 望洋兴叹
C. 井底之蛙    
D. 五十步笑百步
4、本文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最有力的话是(   )
A  颛臾是鲁国的社稷之臣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 作为家臣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D  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
5、划线部分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孔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段文言,完成1-4 题。曾子耘瓜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日:“参来,勿内。”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 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③瞍:  瞎子。    ④殪:***。
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也参得罪于大人     向:向着,朝向。  
B.参来,勿     内:通“纳”,使进入。
C.援琴而      歌:唱歌。        
D.委身以待暴怒  :放弃身体
2、与“欣然而起”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项是(     )
A.徐而察之    
B.索而***之    
C.垂拱而治    
D.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3、与“而徒感慨于其遗事”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则移其民于河东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
D.孔子所认为的孝是作为儿子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以免陷父亲于不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