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 加:增加。 D.虽有槁暴 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3.下列句中的划线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 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 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C 2. B 3. C 4. A 5.(1)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到的广阔。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③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④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酤(gū):同“沽”,卖。②升:量酒器。概:古代刮平斗斛等量具的器具。③县:同“悬”,挂。帜:指酒旗。④社:古指土地神,民间常筑坛植树而祀,以祈求幸福。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阤(zh ì):崩塌。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焉得无壅 壅:堵塞。 B.而狗迓而龁之 龁:咬。 C.治国最奚患 奚:何。 D.著然不售 售: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①君亦见夫为社者乎 ②何为其然也 C.①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D.①明为己者必利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3.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怪其故 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内:名作状,对内。 C.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怀:名作动,怀藏。 D.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明:阐明。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揭露和鞭笞封建社会中常见丑恶现象的一组是( ) ①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 ②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③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④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 ⑤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 ⑥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两个故事中都穿***抒情,激情洋溢。在形式上,前一个故事是作者的直抒胸臆,后者则是融情于管仲对齐桓公的回答中。 C.最后一段综合两个故事的寓意,文末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向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D.寓言故事本身还包含着这样的哲理:看问题要有全面的观点,如果我们在观察问题时遗漏了某个重要环节,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
关于这则论语的理解,错误的是 |
[ ] |
子夏之门人①问交②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③不能。我之大贤与④,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论语·子张第十九》) 【注释】①门人:学生②交:指交友。③矜:同情。④与:通“欤”,语气词。 A. 子夏的交友观是:可以相交的人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人就拒绝他 B. 子张认为君子既要尊重品德高尚贤人,又要宽容一些品行不端的小人和没能力的人。 C. 子夏交友较慎重,有所选择;相比之下,子张则崇尚广泛地结交朋友。 D. 子张认为一个真正贤德的人是可以包容能力不足的人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败死定陶,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宋义于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1.下面句子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壮,坐法黥。——坐法:犯法被判罪 B.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定:确实 C.诸将皆属项籍。——属:属于 D.布常为军锋。——军锋:军队的前锋 2.以下句子表现英布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 ①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 ②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 ③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④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⑤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 ⑥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布在攻打景驹、秦嘉,渡黄河攻打秦军,攻打函谷关时总是担任军队的前锋,战绩也总是列于众军之首。 B.黥布与吴县令的部下一起拥兵反秦,在打败了吕臣的军队后,又在清波打败了秦左右校的军队,后来带兵投靠了项梁。 C.楚国的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胜,迫使各路诸侯臣服的主要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能够以少胜多,使人震服。 D.英布出身平民阶层,壮年时受过黥刑,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后来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并被封为九江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解释全部正的是(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既来之,则安之。 A. 危险∕颠簸∕搀扶着∕安定 B. 危害∕扑倒∕搀扶着∕使……安定 C. 不稳定∕扑倒∕搀扶着∕安定 D. 不稳定∕跌倒∕搀扶着∕使……安定 2、下列“是”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无乃尔是过与? B. 是社稷之臣也 C. 是谁之过与? D.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3、下列成语中,属于从《论语》中引申出来的有( )项 A. 祸起萧墙 B. 望洋兴叹 C. 井底之蛙 D. 五十步笑百步 4、本文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最有力的话是( ) A 颛臾是鲁国的社稷之臣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 作为家臣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D 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 5、划线部分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孔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段文言,完成1-4 题。 |
曾子①耘瓜 |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日:“参来,勿内。”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 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③瞍: 瞎子。 ④殪:***。 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也参得罪于大人 向:向着,朝向。 B.参来,勿内 内:通“纳”,使进入。 C.援琴而歌 歌:唱歌。 D.委身以待暴怒 :放弃身体 2、与“欣然而起”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项是( ) A.徐而察之 B.索而***之 C.垂拱而治 D.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3、与“而徒感慨于其遗事”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则移其民于河东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 D.孔子所认为的孝是作为儿子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以免陷父亲于不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