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凡喜好运动、热爱健康的人都知道,“有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早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健身方式了。然而,如今又有些专家反其道而行之,建议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凡喜好运动、热爱健康的人都知道,“有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早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健身方式了。然而,如今又有些专家反其道而行之,建议应大力普及低氧健身。 低氧健身,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状态的一种健身方式。研究发现,低氧空气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疗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氧的运输和肝脏的解毒作用,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能力等。有关专家说低氧健身的好处起码有两点。首先,人体处于“低氧状态”,这是对人体正常状态的一种挑战。人体为了适应低氧、低气压的生活环境,心率相应加快,心脏的排血量增多,血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随之增多,这使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增强,血液扩散到人体组织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加强。结果,人体对氧的利用率便会相应增加。还有,当健身者在低氧状态下锻炼时,肺的活动量变大,可以使动脉血管扩张,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因此,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健身相比,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等好处。其次,低氧能使人体内蓄积必要的二氧化碳,这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既要靠氧气也要靠二氧化碳来维持的。人体血液中不仅要有2%的氧气,同时还必须要有6.5甲。的二氧化碳。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引起体内气体失衡,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这将会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机能,最终导致丧失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 其实,低氧健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美国,低氧健身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许多以往习惯于户外运动的人都转到健身房对此进行经常性的锻炼。比如以前那些喜欢滑冰、爬山和乐于冒险,通常也到低氧健身房进行锻炼。另外,前苏联医学专家还曾发明过“缺氧疗法”:让患者反复吸入只有4%氧含量的低氧空气,以启动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此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明显疗效,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看来,“低氧”挑战“有氧”似有不可逆转之势,现在的问题是,低氧健身必须要在人工特制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所以其价格自然会偏高。一般来讲,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有关人士称,随着参加低氧健身A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的成本摊薄,费用应该会下降。也许,这一天真的为期不远。 (选自2004年第2期《青年科学》) 1.下列对“低氧健身”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用人工的方法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状态的一种健身方式。 B.低氧空气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疗作用,如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氧的运输、肝脏的解毒作用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能力等。 C。人体处于“低氧状态”是对人体正常状态的一种挑战。 D.有些专家认为“有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已经过时,建议应大力普及低氧健身。 2.按照文意,以下关于“低氧健身”好处的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使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增强,血液扩散到人体组织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加强,人体对氧的利用率便会相应增加。 B.在低氧状态下锻炼时,健身者的肺的活动量变大,可以使动脉血管扩张,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 C.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有氧健身”相比,具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等好处。 D.低氧能使人体内蓄积必要的二氧化碳,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引起体内气体失衡,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将会最终导致丧失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 B.低氧健身在美国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许多以往习惯于户外运动的人都转到健身房进行经常性的锻炼。 C.前苏联医学专家发明过的“缺氧疗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同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D.低氧健身很多时候要在人工特制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所以其价格自然会偏高,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参加低氧健身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将会因价格低廉而迅速普及。 B.低氧健身也必须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既要低于正常状态,也要保持一定的含量,否则会危及健身者的健康。 C.前苏联医学专家发明过“缺氧疗法”,启动的是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所以也是属于“低氧健身”的范围。 D.“低氧健身”挑战“有氧健身”似乎具有不可逆转之势,但是“有氧健身”也不会很快失去市场。 |
答案
1.D 2.C 3.D 4.A |
解析
1.D(原文并无“‘有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已经过时”的意思) 2 C(应该是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健身”相比) 3.D(“很多时候”应是“必须”) 4.A(“将会因价格低廉而迅速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是,就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火星的地面图表明,该星球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通过落到地球的陨星而传播到地球。 1365年,水后4号探测器拍摄了22张火星地面照片,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的说法遭到否定。火星与月亮一样,地面是陨石坑荒原。 1316年,海盗号着陆来到火星地面,它没有发现令人激动的生命和有机分子踪迹。尽管这一使命是科学与技术的胜利,但是火星上没有生命的探测结果使外星生物学沉寂了20年。 30年代,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生物学家在地球的外星环境中发现了生物体。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开始重新认识太阳系内其他星球上的潜在生命。ALH24001火星陨石现在静静地躺在休斯顿。这块45亿年前与火星生命共存的石头是在到达地球13000年之后在南极洲被发现的。当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有4条证据可以证实,这块石头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但是科学界认为,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看似微生物化石的虫类结构可能是无生命矿体滑动形成的。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时,其微型结构是不适合生命存在的极高温度下形成的。 NASA于1336年2月1日在华盛顿召开了令人难忘的新闻发布会。人们对这一小小陨石的历史性发现激动不已。NASA的丹·戈尔金虽然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但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可能存在于之一地球以外来自太阳系内第三星球的生命证据。NASA小组迅速展示了令人震惊图片和微生物化石照片,其中有一个像小虫。但是,也有人持异议。 其实,NASA的科学家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4条证据也可以解释为非生物性的。例如,化合物PAH有时与生命体有关联,但也可以存在于汽车尾气中。他们发现了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科学小组的结论遭到强烈攻击。一项破坏研究显示,有些微生物结构只不过是在滑动过程中形成的看似生物体外形的岩石碎片。研究者们还发现,陨石有地球的污染物。(选自《科学画报》,略有改动) 1.下列不属于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的“4条证据”的一项是 A.ALH2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化合物PAH,而PAH与生命体有关联。 B.ALH2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 C.ALH2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虫类的微生物化石。 D.ALH2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细菌衍生物。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有证据表明,火星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 B.以前曾有科学家推测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但水手4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地面照片证明了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无稽之谈。 C.ALH24001火星陨石迄今已有44.33321亿年的历史,它于13000年前降落在南极洲,现在珍藏在美国休斯顿。 D.火星是太阳系的第三星球,NASA通过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证明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3.如果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下列标题中最合适的一个是 A.火星上可能有外星人 B.火星上发现生命信号 C.并非证据确凿的生命信号 D.寻找外星生命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它上面很有可能产生生命。 B.地球上的生命是由落到地球的火星陨石传播到地球的,因此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 C.美国科学家在火星陨石上发现了磁铁矿颗粒,而磁铁矿里面很可能产生微生物,这是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 D.由于研究者发现ALH24001火星陨石中有地球的污染物,这表明:即使陨石中有微生物存在,也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经产生过生命。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斯科谢切诺夫医学研究院今日在研究二氧化碳如何参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方面取得突破。该医学研究院的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二氧化碳与动物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即它能抑制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细胞中活性氧的形成。这是迄今为止二氧化碳一个鲜为人知的作用。 活性氧不同于普通氧,它一般以氧自由基形式存在,自身带有一个不成对电子,具有强氧化能力和极高的化学活性。通常,这种氧能在所有细胞中形成,约占进入细胞氧气量的5%。活性氧在机体中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增强免疫,消灭细菌,***死恶性细胞;另一方面,如在细胞中含量过多,反而会伤害正常细胞,加重病情发展。医学上早已发现,大剂量的活性氧能***死细胞并导致动物死亡,二氧化碳的作用就是抑制人或动物体内活性氧的过量形成。 医学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这一功能的发展,对研究人及动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以对地球生命起源等问题作出新的解释。发现者之一俄医学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柯甘说,在地球大气中氧气出现之前,生命物质依赖厌氧呼吸的办法获取能量,这个过程伴有二氧化碳的生成。当大气中出现氧气后,人或动物体内细胞中形成的活性氧已不能对生命构成危害,这就是二氧化碳在生命活动中的一种新功能。 柯甘认为,在人类胎儿形成中,几乎所有器官所需要的血都是供给含有二氧化碳相对较高的动静脉混合血,这是为了阻止在胎儿细胞中高活性氧过多,使胎儿能够正常发育。 这一新发现对分析研究全球生态问题也有一定意义。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正在以每年0.3%的速度增长,这将使人或动物体内细胞中活性氧含量减少,导致肌体免疫力下降。专家认为,一些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可能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有关。 1.文中的“突破”具体是指 A.发现了二氧化碳一个鲜为人知的作用。 B.发现了二氧化碳如何参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方面的关系。 C.揭示出二氧化碳在参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方面的鲜为人知的作用。 D.揭示出二氧化碳抑制动物(包括人)细胞中活性氧形成的功能。 2.对科学家们发现的二氧化碳至今鲜为人知的作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与动物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B.二氧化碳能抑制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细胞中活性氧的形成 C.二氧化碳的作用就是抑制人或动物体内活性氧的过量形成。 D.二氧化碳能伴随生命物质获取能量。 3.二氧化碳新功能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不属于这一意义的一项是 A.对地球生命起源问题可以作出新的解答。 B.对胎儿形成中器官只供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高的动静脉混合血现象的解释,有了理论根据。 C.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生成过程和增加的原因,可以提出新的说法。 D.对分析人或动物体内细胞中活性氧的含量减少,免疫力下降,传染病爆发和流行有一定的价值。 4.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莫斯科谢切诺夫医学研究院的专家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在参与动物生命活动中鲜为人知的作用。 B.在机体中,活性氧含量适当可增强免疫力,消灭细菌,***死恶性细胞;过量则***死细胞,导致动物死亡。 C.亚历山大.柯甘认为,二氧化碳的生成,使人或动物体内细胞中形成的活性氧不能对生命构成危害。 D.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长,使得一些传染病爆发和流行。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是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上限(16KHz-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因其频率高,方向性强,穿透本领大,尤其在液体中能产生空化现象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超声波应用技术甚多,主要分为检测超声、医学超声、功率超声和高频超声等。超声波清洗技术(以下简称“超声清洗”)是功率超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层剥离,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液体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和空泡,这些气泡和空泡随超声波的振动反复生成、闭合并迅速变大,在闭合时会产生压强高达几百乃至几千帕的微激波,因剧烈碰撞导致突然爆裂,使气泡周围产生上千个大气压,这种现象叫空化现象。由于空化作用极易在固体与液***界面进行,并且空化瞬时在局部产生几百度的高温和上千个大气压,不仅能把附着在物体表面和死角内的污物打散,而且振动加剧溶液的脉动和搅拌,更增强了清洗的效果。因此,超声清洗已成为国内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 利用超声清洗,不必将物件拆开和刷洗,省时省力,速度快,效率高。它可清洗结构复杂的零件、深孔、空穴、凹槽、暗洞、盲孔及狭缝中的污物,清洗质量高。在一些难以清洗并有损人体健康的场合,如核工业及医疗中的放射性污物,利用超声清洗可避免对人的伤害,并易于实现清洗自动化。 超声波清洗机自1351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并很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汽车工业中,主要的精密零部件在轧制或热处理后,表面会形成锈,还有油污等,装配前采用超声清洗可获得极佳的效果。在维修时,这些零部件的表面有许多积炭、油腻、油泥等,一般的方法很难清洗,以前常采用有机溶剂浸泡,用小锯条等工具刮的方法,洗不净不说,还损伤工件表面,效率相当低,采用超声清洗则易如反掌。在电子工业中,特别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某些材料和零部件的清洁度要求越来越高,如超火规模集成电路中,不允许有0.1μm 的微尘和细菌,超声清洗很容易达到要求。另外,利用超声清洗还可除去电子管零件、半导体元件、硅片、印刷电路的油污、焊剂、防腐剂、氧化物、污垢;手垢等,清洗质量好。在医药卫生方面,如手术使用后的器械上附着血液、脂肪、肌肉组织等,加之器械有很多齿纹及关节,手洗不易洗干净,利用超声清洗效率高,又便于无菌操作。除此之外,超声清洗目前已在宝石加工、钟表、光学机械等精密工业、橡胶工业、印刷业、航天工业、食品工业、通讯、机械工具、原子能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清洗因其具有环保、节水、省时、高效、低成本、低腐蚀等特征,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选自2004年3期《知识百科》,有删改) 1.下列对“空化现象”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液体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的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和空泡.在闭合时突然爆裂的过程。 B.指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中,使其内部不断产生大量的非稳态的微小气泡随超声波的振动反复生成、闭合并迅速变大的过程。 C.指液体中的气泡和空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剧烈碰撞导致突然爆裂的现象。 D、指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中,使其内部不断产生大量微小的气泡并瞬间破裂而产生的能量极大的冲击波现象。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超声波清洗技术具有清洗洁净度高、清洗速度快等特点,能把附着在物体表面和死角内的污物打散,并借助脉动和搅拌,增强清洗效果。 B.与传统清洗方式比,超声波清洗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经济,自问世以来迅速在世界各行各业得到普遍应用。 C.以往清洗死角、盲孔和难以触及的藏污纳垢之处一直使人们备感头疼,超声波清洗机的运用,使这一工作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清洗精度。 D.超声波清洗正是应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外表面的作用。 3.下列对“超声波清洗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声波清洗技术是目前清洗效率最高、清洗效果最好的清洗方式。 B。超声波清洗技术对形状和结构复杂的工件的清洗尤为适用。 C.超声波清洗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彻底杜绝污染,完全排除有毒物质对人类的伤害。 D.超声波清洗技术无需手工清洗,且有手洗等其他清洗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洗净效果。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剥离,达到清洗的目的,是离不开超声波清洗技术的。 B.如果超声波的音波压强不足以将液体中形成的微小气泡压碎,那么空化现象就不会产生。 C.利用超声波清洗技术清洗效率高,又便于无菌操作,可见,一些医院的牙科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患者牙齿。 D.不论工件形状多么复杂,将工件放人清洗液中,只要是能接触到液体的地方,超声波的清洗作用都能达到。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地球长期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人类未来的新能源是什么? 自从1354年世界上首座试验性质的核电站在前苏联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已达400多个。它主要是用中子轰击铀235或钚233,使原子核产生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但是,用于核电站发电的裂变材料也是有限的,有专家估计,依照现行的核电站需要,地球上裂变材料用不到40年,因而许多专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能源将主要是聚变核能。 从太阳发出的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光和热以及氢弹的巨大威力上,我们可以看到氢元素的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据测算,一升水中所含有的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这就是说,地球现存的氘等聚变材料可供人灰使用亿万年。所谓核聚变反应,就是在两个氢原子核充分接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同时放出大量能量。但是要使两个氢元素的原子核充分接近,就必须把它们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才能克服相互间的静电斥力。而要使足够多的原子核有发生核聚变的机会,还必须把一定量的上亿度的反应材料约束足够长的时间。这正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难题所在。从科学家们认识到核聚变将成为人类社会有希望的能源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了。在发达国家中,受控核聚变研究已面临着科学上的突破,预计下世纪中示范性的商用核聚变反应堆将会问世。 1.比较“核裂变”与“核聚变”,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核反应的条件相同 B.核反应的原理不同。 C.都通过原子核反应获取能量。 D.核变材料蕴藏量前者少,后者多。 2.认真研读第三段画线的一句,选择对太阳与核聚变关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太阳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核聚变原料—氢元素 B.太阳的极高温作用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产生了核聚变。 C.太阳光线的照射是宇宙中氢元素产生巨大核聚变的条件。 D.太阳无穷无尽的光和热是太阳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3.下列不是“受控核聚变”反应条件的一项是 A.一定量的核聚变反应材料 B.将反应材料加热至上亿度高温 C.氢原子充分接近放出的大量能量。 D.对极高温反应材料的足够长时间的约束。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所以不断寻求未来能源是因为化石能源和核裂变能源的蕴藏量极为有限。 B.核聚变要真正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新能源,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实现规模性的聚变。 C.核聚变原理告诉我们:氢原子核之间“引力”与“斥力”并存。只是“斥力”大于“引力”。 D.氢弹已研制成功的事实与示范性商用核聚变反应堆下世纪中将会问世的预测,两者并不矛盾。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古老阳光的末日 汤姆·哈特漫著 马鸿文译 ①大约900年前,欧洲人和亚洲人发现地下的煤矿并开始燃煤。煤就是古时植物垫的最表层——储存了三亿年之久的阳光;经由燃煤,人类第一次能够使用那些在远古储存下来的阳光能源。 ②煤的开采减少了他们对当时阳光的依赖,使他们能铲掉更多的林地以转为农地,因为他们已不再完全依赖树木作为热源。愈来愈多的农地可以生产更多的食物,因此世界人口就从公元1000年左右的5亿,增加到公元1800年时的10亿人口。 ③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我们的祖先从此刻开始依赖地球的阳光储蓄户头。周为可使用数亿年前储藏的阳光,他们开始在食物、热源及其他物质上,消耗比每天照在地球上的阳光所能供给的更多的资源;人口增长也超过人类只使用当时的阳光来作为能量及食物来源时地球所能负荷的量。 ④如果我们祖先过早地用尽了煤,大自然就会接手控制他们的人口数。相反地,我们的祖先又发现了另一种可攫取的“银行户头”,另一种古老阳光的积蓄:石油。石油是数亿年前沉入海底的植物体因陷于地底下受到压力而形成的。 ⑤石油,另一种被捕捉的阳光,约在1850年,于罗马尼亚第一次被广泛使用;而真正的盛行,则始于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泰特斯维尔发现石油时。当时的世界人口仅10亿出头,所赖以维生的根本来源,包括进入农作物和动物牧料的新鲜(即当时的)阳光,以及供燃烧开采自欧、亚、北美洲地底的煤而挖出的古老阳光。 ⑥石油显然不止是一种燃料,进入20世纪以来,阳光储存的消耗更大了。石油可用以生产人造纤维(尼龙、人造丝、聚酯)、建栖身之所的树脂,以及(几乎可做任何事,包括为这本书打字的键盘)塑料。因为可直接用石油制造衣服,放羊的牧地和棉花田的需求减少,于是更多的非食物农地便可转为生产食物。 ⑦食物供给的大跃进,使得世界人口猛增。1987年时的50亿人口,已使人类成为地球上总质量最大的生物物种;而于1990年左右,我们成为数量最多的哺乳类,甚至超过鼠类。就代表地球所有可用的食物与能量总和的“净初级生产量”而言,40%以上为人类所消费,此外,我们还使用了50%以上的淡水资源。换言之,地球上其他每一种植物、动物都得为被人类剥夺之后所剩无几的资源而你争我夺。 ⑧我们已造成了一个资源过度开发而且拥挤的世界。之所以如此,乃是借由消费古老阳光,将之转换为现代食物,再以这些食物供养更多的人。 ⑨如果没有古老阳光的使用,地球所能维持的人口数约在2.5亿至10亿之间,也就是在石油与煤发现之前地球曾供养的人数;也就是说,若失去了石油与煤,50亿人口将会饿死。 (摘自《古老阳光的末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1月) 小题1:.对文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约900年前,欧洲人和亚洲人发现地下的煤矿并开始燃煤。 | B.人类第一次能够使用阳光能源。 | C.人们能铲掉更多的林地以转为农地,已不再完全依赖树木作为热源。 | D.世界人口就从公元1000年左右的5亿,增加到公元1800年时的10亿。 | 小题2:.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古老阳光”下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老阳光”是人类第一次使用那些在远古储存下来的阳光能源。 | B.“古老阳光”是约900年前,欧洲人和亚洲人发现煤矿并开始把它当作能源。 | C.“古老阳光”是约在1850年,于罗马尼亚第一次被广泛使用的石油能源。 | D.“古老阳光”是约900年前和约1850年,人们先后发现的煤和石油能源。 | 小题3:.下面对“世界人口猛增”的原因推断最正确的一项是A.煤的开采——减少了对当时阳光的依赖——铲掉更多的林地以转为农地——食物供给的大跃进。 | B.使用那些在远古储存下来的阳光能源——在食物、热源及其他物质上消耗比每天照在地球上的阳光所能供给的更多的资源——食物供给的大跃进。 | C.发现地下的煤矿并开始燃煤——发现石油并开始作为能源——食物供给的大跃进。 | D.石油的发现和使用,用以生产人造纤维(尼龙、人造丝、聚酯)、建栖身之所的树脂,以及塑料——可直接用石油制造衣服,放羊的牧地和棉花田的需求减少——更多的非食物农地可转为生产食物——食物供给的大跃进。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