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 称:称赞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 约束:规定 C.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 敖,同“傲”,骄傲 D.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 治行:政绩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 )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⑥躬劝耕农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而且有谋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B.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C.在少府之职时,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D.元始四年,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召信臣榜上有名,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4.用“/”断句。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不要求标点,画“/”即可。) |
答案
1.C 2.B 3.A 4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
举一反三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请简析以上语段塑造荆轲形象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赵方,字彦直,衡山人。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知青阳县,告其守史弥远曰:“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人以为名言。 进秘阁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置司。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日夜为备。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金樊快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千余人,金人遁去。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命宗政出师向唐,再兴向邓,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再兴破高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病革[注],曰:“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贻书宰相,论疆场大计。寻卒。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节选自《宋史·赵方传》) [注]革:通“亟”,指病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诱:教导 B.增戍兵以遏其冲/遏:扼守 C.扈再兴以百骑邀之/邀:邀请 D.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视:检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C.勉以协心报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与观夹击,又败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方指挥作战有方的一组是( ) ①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 ②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 ③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④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⑤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⑥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方在做蒲圻县尉期间,解决了许多有疑问的案件,并在此期间针对大宁风俗鄙陋的情况,重视教化,挑选可教的学生亲自教导,人们都受到了感励,从此才有进士。 B.在金人南侵时,赵方一方面派兵在荆门东西两山险要处修筑堡垒,增兵把守,另一方面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骑兵截击,***敌千余人,金兵败走。 C.在宋与金的交战中,除了赵方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检阅军队,亲临指挥外,其部下孟宗政、扈再兴等人的通力合作、英勇善战也功不可没。 D.赵方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他曾上疏极力陈述不能和金人讲和的理由,即使得病以后,他仍然勉励扈再兴忠心报国,写信给宰相论述边疆大计,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把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
子产为政 |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子产,吾其与之!”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夫人:丈夫的妻子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D.子产使都鄙有章 鄙:边远的地方。 2.下列有关加粗词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②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③德,国家之基也 ④孰***子产,吾其与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八句话分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听取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美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答: 。 (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
朱竹君先生传姚 鼐 |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 人非生而知之者 B. 会上下诏求遗书 迁客***人,多会于此 C. 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D. 所欲著书皆未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与“以过降级,复为编修”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B.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C.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筠“宽厚待人”和“生性耿介”的一组是( ) A. 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 而博学强识不衰 B. 与文正固争执 去而人爱思之 C. 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 所欲言者无不尽 D. 与言论若同辈 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 B. 朱竹君年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 C. 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于文襄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D. 文末提到朱筠当年,但是题名虽在而先生已经不在的现实,令作者无限感伤惆怅!全文于此戛然而止,意韵无穷,充分体现出作者对朱筠的缅怀之情。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依烛之式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闻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军:驻军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2.下列句中加粗“之”与例句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国之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