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南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宅:房屋 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通“俊” C.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安逸 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央:完、尽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吾非恶此而逃之/蚓无爪牙之利 B.其在外,则树旗旄/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泉甘而土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3.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B.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C.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D.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4.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了哪三种人?对这三种人作者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A 2.B 3.C 4.作者借李愿之口描述了三种人:“遇知于天子”者、“不遇于时”者、“伺候于公卿”者。作者借李愿之口,对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均持批判态度,对第二种人持赞赏态度。 5.(1)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 (2)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问天下的治乱,也不管官吏的升降。 (3)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称赞他讲得有气魄。给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一首歌。 |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对管仲这个人物有怎样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
右 《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 ①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②之民 也。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薄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④、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柬十卷作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注】①赵侯德甫:指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侯”。②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③铅椠(qià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可书写;椠为木板,可书文字。④刓(wán)阙:磨损残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 订:修订 B.始归赵氏 归:出嫁 C.装卷初就 就:接近 D.或者天意以余菲薄 菲薄:微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赵侯德甫所著书也 是说也,人常疑之 B.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则或咎其欲出者 D.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B.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C.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D.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4.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①,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②;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②翮:鸟翼,翅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危:高 B.率多求兵马 率:大都,一般。 C.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延:请 D.六者成败之几 几:通“机”,关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思以爵禄相荣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公其深计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余人受命之部 杳不知其所之也 3.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A.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B.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C.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D.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夫之认为张纲劝降张婴只是缓解了一时之祸,并不值得效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原文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注:骐骥,千里马。驽马,劣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亡:逃亡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灭口:杀死 C.太子避席而请/避:离开 D.却行为道,跪而拂席/却:后退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②避席而请 ③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⑥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④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于”子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 A.苛政猛于虎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舜发于畎亩之中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知明而行无过 B.君子生非异也 C.假舟楫,非能水也 D.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B.外连衡而斗诸侯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4.下列对选文第四段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使用“博喻”的手法,由感性到理性阐明事理,使人心悦诚服。 B.文段阐明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针对学习方法,作者指出要善于积累,而贵在坚持、专心一致是就学习态度而言的。 C.用蚯蚓的“用心一”与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意在说明学习如果一曝十寒,时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说明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最后达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