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玄奘法师西行至高昌国。)  时高昌王麴文泰使人先在伊吾,是日欲还,适逢法师,归告其王。王闻,即日发使,敕伊吾王遣法师来,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玄奘法师西行至高昌国。)  时高昌王麴文泰使人先在伊吾,是日欲还,适逢法师,归告其王。王闻,即日发使,敕伊吾王遣法师来,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玄奘法师西行至高昌国。)
  时高昌王麴文泰使人先在伊吾,是日欲还,适逢法师,归告其王。王闻,即日发使,敕伊吾王遣法师来,仍简上马数十匹,遣贵臣驰驱,设顿迎候。
  法师入城,王与侍人前后列烛,自出宫迎法师入后院,坐一重阁宝帐中,拜问甚厚,云:“弟子自闻师名,喜忘寝食,量准突路,知师今夜必至,与妻子皆未眠,读经敬待。”须臾,王妃共数十侍又来礼拜。是时渐欲将晓,言久疲惫欲眠,王始还宫。方旦,法师未起,王已至门,率妃已下俱来问礼。王云:“弟子思量碛路艰阻,师能独来,甚为奇也。”流泪称叹不能已。命国统王法师,年逾八十,共法师同处,仍遣劝住,勿往西方,法师不许。
  停十余日,欲辞行,王曰:“已令统师咨请,师意何如?”师报曰:“留住实是王恩,但于来心不可。”王曰:“弟子慕乐法师,必留供养,虽葱山可转,此意无移。乞信愚诚,勿疑不实。”法师报曰:“王之深心岂待屡言然后知也但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辞愿王相体。又大王曩修胜福,位为人主,非唯苍生恃,固亦释教悠凭,理在助扬,岂宜为碍。”王曰:“弟子亦不敢障碍,直以国无导师,故屈留法师以引迷愚耳!”法师皆 辞不许。王乃动色,攘袂大言曰:“弟子有异途处师,师安能自去,或定相留,或送师还国,请自思之,相顺犹胜。”法师曰:“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神识未必留也!”因呜咽不能复言。王亦不纳,更使增加供养,每日进食,王躬捧盘。
  法师既被停留,违阻先志,遂誓不食以感其心,于是端坐,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觉法师气息渐辍,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云:“任法师西行,乞垂早食。”法师恐其不实,要王指日为言。王曰:“若须尔者,请共对佛更结因缘。”遂共入道场礼佛,对母妃张太妃共法师约为兄弟,任师求法,还日请住此国三年,受弟子供养;仍屈停一月讲《仁王般若经》,中间为师营造行服。”法师皆许,太妃甚欢,愿与师长为眷属,代代相度。于是方食,其节坚贞如此。(选自《三藏法师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吾王遣法师来:告诫          
B. 仍上马数十匹:挑选
C.又大王修胜福:从前            
D. 弟子亦不敢障碍:阻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屈留法师引迷愚耳——久之,能足音辨人
B.请自思,相顺犹胜——夫晋,何罪
C.节志坚贞如此——工欲善
D.稽首礼谢云——一气之余烈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到高昌时,受到高昌国王麴文泰的热情迎接,不仅派使者远道接引,而且与王妃等连夜在宫中读经等候。
B.麴文泰诚心向佛,敬慕玄奘,想要留玄奘在高昌国中供养,软硬兼施,但玄奘求法心意坚定,不为所动。
C.玄奘无法说服麴文泰放他西行,于是绝食以明其志,想要感动麴文泰,麴文泰终于同意放他走。
D.玄奘与麴文泰在高昌太妃面前结拜为兄弟,同意留在高昌讲经三年,待高昌为他准备好行装后,再度西行取经。
4.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王之深心岂待屡言然后知也但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辞愿王相体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子慕乐法师,必留供养,虽葱山可转,此意无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神识未必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D
4. 王之深心 / 岂待屡言然后知也 / 但玄奘西来为法 / 法既未得 / 不可中停 / 以是敬辞/愿王相体
5.(1)弟子仰慕敬爱法师,定要留下法师供养,即使葱山能够转移,弟子这片心意绝不 能改变。
  (2)玄奘前来是为了求得大法,如今遇到阻碍,大王最多只能留下我的骸骨,却留不住我的神识(心)啊!(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世人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 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 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 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卷之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其所以微其意者——见:表现。
B.是以百战百胜,而用其锋——轻:轻率。
C.养其全锋而待其——敝:通“弊”,弊端。
D.不其志气——称:相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势未可乘——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              
B.而归臣妾吴者——多市人之言语                              
C.而命仆妾之役——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D.而状貌乃如妇人女子——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亮出中心论点,即“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
B.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不蔓。
C.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
D.这篇散文言简意赅,分析透彻,作者广征史实,不仅引用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而且引用项羽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篇下》)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荀子·臣道》)
1.孟子和荀子的话均阐述了君臣关系,请写出《论语》中讲述君臣关系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论语》相关语句及上面两段文字,概述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4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三五明月之夜,明月半墙                  孔子述三五之法,明周公之业
B.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贫者自南海还        
C.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臧太守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D.名达于缙绅间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移其志者 
2.“垣墙周庭”的意思是“在院子周围砌上墙”,其中作为动词用的词是: (      ) 
A.垣         
B.墙           
C.垣墙         
D.周 
3.本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写老屋;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爱可喜。作者又具体写出了居室及四周环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及心情的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突出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动显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动静高度和谐,给人以美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李)衡字叔平,襄阳兵家子,汉末入吴为武昌渡长。时校书郎吕壹*弄权柄,大臣畏之,莫有敢言者。……荐为郎,太祖引见喜之,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后数月,壹事发坐诛,衡大见显用。……时帝为琅邪王在郡,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妻习氏常谏不可,衡不从。寻而帝立,衡忧惧,谓妻曰:“不用卿言至此,今奔魏何如?”妻曰:“不可。君本庶人,先帝赏拔过量,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逃叛求活北归,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衡从其言。衡欲为子孙储业,妻辄不听,曰:“财聚则祸生。”衡遂不言。后密使人于江陵龙阳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树,临死,敕儿曰:,故穷如此。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当足用耳。,儿以白母。母曰:,汝父每欲积财,吾常以为患,不许。七八年来失十户客,不言所之,当是汝父有此故也。恒见汝父称太史公言:,亦当比封侯。:,不患不富贵,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
        注:①太祖:即孙权,三国吴开国皇帝。②琅邪王:即孙休,三国吴第三个帝王。
1.下列两句中加粗字的正确词义是(     )
有敢言者
②奸数千言
A.①没,没有②过错
B.①没,没有②坏话
C.①没有谁②坏话
D.①没有谁   ②过错
2.文末“子访得之”中“访”字的词义是(     )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
3.下列例句中加粗的字,与“汝母每恶吾治家”中的“每”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衡以法绳之
②妻习氏谏不可
③妻不听
见汝父称太史公言
A.①
B.②④
C.③
D.②③
4.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壹事发坐诛
②不用卿言至此
A.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B.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C.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诛***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D.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诛***        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5.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     )
A.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预先猜疑
B.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预先猜疑
C.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叛逆猜疑
D.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叛逆猜疑
6.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     )
A.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B.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C.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D.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7.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李衡思(     )
①不用卿言至此
②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
③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
④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
⑤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
⑥寻而帝立,衡忧惧
A.③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文中自“衡欲为子孙储业”至“今无乃是耶”的内容,以下所作说明正确的是(     )
A.李衡想为子孙储业,但其妻看重德行,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因而坚决反对积财,以致家境渐渐贫困。
B.虽然李衡用沉默不言来表示自己心里同意妻子不应积财的观点,但他还是暗地里添置产业,默默地为子孙后代储业。
C.李衡为人有其虚伪的一面,他不像某些贪官那样公然聚敛财富,而是称引太史公言作为借口,种橘千树以添置产业。
D.尽管李衡经常说到种千树橘可以相当于封侯,但其妻却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无须为子孙添置产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2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室西连于中闺            
B.东犬西吠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北救赵而西却秦 
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诸父异爨    请其未毕陈而击之 
②客庖而宴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约 
A.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   
B.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 
C.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 
D.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也不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