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史弘肇,字化元,郑州荥泽人也。为人骁勇,走及奔马。梁末,调民七户出一兵,弘肇为兵,隶开道指挥,选为禁兵。汉高祖典禁兵,弘肇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史弘肇,字化元,郑州荥泽人也。为人骁勇,走及奔马。梁末,调民七户出一兵,弘肇为兵,隶开道指挥,选为禁兵。汉高祖典禁兵,弘肇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史弘肇,字化元,郑州荥泽人也。为人骁勇,走及奔马。梁末,调民七户出一兵,弘肇为兵,隶开道指挥,选为禁兵。汉高祖典禁兵,弘肇为军校。弘肇为将,严毅寡言,麾下尝少忤意,立楇杀之,军中为股慄。以故高祖起义之初,弘肇行兵所至,秋毫无犯,两京帖然。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祖疾大渐,与杨邠、苏逢吉等同授顾命。隐帝时,河中李守贞、凤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绾等皆反,关西用兵,人情恐惧,京师之民,流言以相惊恐。弘肇出兵警察,务行杀戮,罪无大小皆死。是时太白昼见,民有仰观者,辄腰斩于市。市有醉者忤一军卒,诬其讹言,坐弃市。凡民抵罪,吏以白弘肇,但以三指示之,吏即腰斩之。侍卫孔目官解晖狡酷,民抵罪者,莫敢告诉。燕人何福进有玉枕,直钱十四万,遣僮卖之淮南以鬻茶。僮隐其钱,福进笞责之,僮乃诬告福进得赵延寿玉枕,以遗吴人。弘肇捕治,福进弃市,帐下分取其妻子,而籍其家财。
  弘肇不喜宾客,尝言:“文人难耐,呼我为卒。”周太祖出镇魏州,弘肇议带枢密行,苏逢吉、杨邠以为不可,弘肇恨之。明日,会饮窦贞固第,弘肇厉声举爵属太祖曰:“昨日廷论,何为异同?今日与公饮此。”逢吉与邠亦举大爵曰:“此国家事也,何必介意乎!”遂俱饮爵。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弘肇默然。隐帝自关西罢兵,渐近小人,与后赞、李业等嬉游无度,而太后亲族颇行干托,弘肇与杨邠稍裁抑之。太后有故人子求补军职,弘肇辄斩之。帝始听乐,赐教坊使等玉带、锦袍,往谢弘肇,弘肇怒曰:“健儿为国征行者未有偏赐,尔曹何功,敢当此乎!”悉取所赐还官。隐帝春秋渐长,为大臣所制,数有忿言,业等乘间谮之,以谓弘肇威震人主,不除必为乱。隐帝颇欲除之。夜闻作坊锻甲声,以为兵至,达旦不寐。由是与业等密谋禁中。
  乾祜三年冬十月十三日,弘肇与杨邠、王章等入朝,坐广政殿东庑,甲士数十人自内出,擒弘肇、邠、章斩之,并族其三家。周太祖即位,追封弘肇郑王,以礼归葬。(节选自《新五代史·汉臣传第十八》,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高祖禁兵/典:掌管
B.高祖疾大/渐:转好
C.弃市/坐:定罪
D.遣僮卖之淮南以茶/鬻: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史弘肇武断专行的一组是(    )
①麾下尝少忤意,立楇杀之
②弘肇行兵所至,秋毫无犯,两京帖然
③弘肇出兵警察,务行杀戮,罪无大小皆死
④但以三指示之,吏即腰斩之
⑤文人难耐,呼我为卒
⑥太后有故人子求补军职,弘肇辄斩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弘肇少言寡语,但治军相当严厉。他的一个手下由于不听从命令,被史弘肇当场乱棍打死,将士们见状都吓得腿直发抖,因此,他的军队纪律十分严明。
B.史弘肇辅政后只知道严厉治理,但不知明辨是非。燕人福进被诬告并被处死,他的妻子儿女被史弘肇的手下人分别霸占,财物也被瓜分。
C.史弘肇重武轻文,不喜欢和文人来往。在窦贞固家的宴会上,史弘肇力陈安朝廷,定祸乱,有武将就足够了,至于文臣没有什么用处,因此他受到了三司使王章的反诘。
D.史弘肇凶暴无端,树敌很多。隐帝亲近小人,又想摆脱大臣的控制,自己主政,于是与李业在宫中密谋,诛杀了弘肇与杨邠、王章三人,并族其三家。
4.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卫孔目官解晖狡酷,民抵罪者,莫敢告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健儿为国征行者未有偏赐,尔曹何功,敢当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B
4.(1)侍卫孔目官解晖狡诈凶暴,那些犯罪的百姓,没有敢申诉的。
  (2)那些为国出征的健儿们没有得到特别的赏赐,你们有什么功劳,竟敢接受这些赏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择诸路使者令举不法/按:追究,查办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之/遣:发配
C.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偿还
D.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周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做官“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    )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⑤
C.④ ⑤ ⑥
D.① ④ 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僧 侠
  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夕,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寺庙),郎君能垂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行十余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及至,又前进。日已昏夜,韦生疑之,素善弹,乃密于靴中取张卸弹,怀铜丸十余,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僧前行百余步,韦生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韦生知无可奈何,亦不复弹。良久,至一庄墅,数十人列火炬出迎。僧延韦生坐一厅中,笑云:“郎君勿忧。”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相顾涕泣。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割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揖韦生就座,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言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于阶下。僧呼曰:“拜即君!汝等向遇郎君,即咸齑粉矣。”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乃呼飞飞出参郎君。飞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蜡。僧曰:“向后堂侍郎君。”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堂中四隅,明灯而已。飞飞当堂执一短鞭,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匹,垂泣而别。(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与连镳——连镳:同路,一起走
B.有顷布筵,蒸犊——具:完完整整地
C.韦弹,意必中——引:发射
D.飞飞倏忽闪——逗:挑逗,戏耍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僧言且行  ②以刘日薄西山
B.①僧授韦一剑及五丸  ②项王复引兵而东
C.①老僧除得害乎  ②生三人,公之母
D.①赠绢百匹,垂泣别  ②呼中丞之而詈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最能体现僧“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因与连镳,言论颇洽。
②(僧)笑云:“郎君勿忧。”
③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
④今向迟暮,欲改前非。
⑤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
⑥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
⑦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
A.④⑤⑥   
B.①②⑦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与韦生言谈“本无好意”,只是后来由于韦生技艺高超,僧才改变主意,善待韦生。
B.韦生五次弹射僧,僧却说“郎君莫恶作剧”,说明僧从善之心已定,并没有意识到韦生弹射自己是先下手为强。
C.僧让自己的义弟出来见韦生,既是对韦生的尊重,又可表明自己“欲改前非”的心意。
D.僧不忍杀子除害,寄希望于韦生,然而韦生也敌不过飞飞,僧不由得怅然认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允则,字垂范。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湖湘多山田,可以艺粟,而民惰不耕。乃下令月所给马刍,皆输本色,繇是山田悉垦。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籍,得万人。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乃奏罢之。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召还,连对三日,帝曰:“毕士安不谬知人者。”迁洛苑副使、知沧州。允则巡视州境,浚浮阳湖,葺营垒,官舍间穿井。未几,契丹来攻,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斫冰代炮,契丹遂解去。真宗复召谓曰:“顷有言卿浚井葺屋为劳民者,及契丹至,始见善为备也。”尝宴军中,而甲仗库火。允则作乐行酒不辍,副使请救,不答。少顷火熄,命悉瘗所焚物,密遣吏持檄瀛州,以茗笼运器甲。不浃旬,兵数已完,人无知者。枢密院请劾不救火状,真宗曰:“允则必有谓,姑诘之。”对曰:“兵械所藏,儆火甚严,方宴而焚,必奸人所为。舍宴而救,事或不测。”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讼至,无大小面讯立断。善抚士卒,皆得其用。盗发辄获,人亦莫知所由。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晚年居京师,有自契丹亡归者,皆命舍允则家。允则死,始寓枢密院大程官营。  (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湖湘多山田,可以粟/艺:种植   
B.葺营垒,官舍间穿井/穿:凿通
C.允则必有,姑诘之/谓:缘由,说法
D.讼至,无大小面立断/讯:询问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允则爱民的一组是 (     )   
①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              
②募饥民堪役者隶军籍
③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      
④老幼皆入保而水不   
⑤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            
⑥有自契丹亡归者,皆命舍允则家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允则年轻时因材略出名,并靠祖上功德做了官;宋真宗从毕士安那里对允则的家世有所了解,因而将湖南交给他管理,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B.在主政沧州期间,李允则“浚井葺屋”,被有些人称为劳民,直到契丹来攻,斫冰代炮,打退来犯之敌,人们才发现他善于早作准备。     
C.兵器库失火,李允则照样饮酒作乐不停;而后将被火烧的东西掩埋,并补充兵器。在遭到枢密院的弹劾后,允则道出了自己不救火的原因。    
D.李允则不摆官架子,有时徒步出行,故能“洞察人情”,因而在任用官员、审理案情、甚至在抓获小偷、处理上下级关系上都能得心应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又执不可,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按剑而曰/跽:挺直身子跪着
B.刑人如恐不/胜:尽
C.先破秦入咸阳者之/王:称王
D.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拔剑切啖之②于是荆轲遂就车
B.①还军霸上,待大王来②其无礼于晋
C.①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②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②不者,若属皆为虏
3.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粗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樊哙覆其盾
A.秦伯围郑,以其无礼
B.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良曰:“长臣。”
D.因击沛公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日:“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
  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  张雄飞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辛遂伏辜/辜:罪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用事:掌权    
C.十六年,御史中丞/拜:拜见    
D.雄飞受赐,封藏于家/识:作标记
2.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    
①搜挟蠹敝,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默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塔即古阿散等人冈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剑阿合马的余党检奄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交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辨白。    
C.忽辛犯罪,世讥卜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4.将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