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阮籍传》 有改动) 1.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乡亲共喻之 喻,开导 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屏,隐居 C.临诣府,使取之 诣,前往 D.乃赍酒挟琴造焉 赍,带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以不能测 ②苟以天下之大 B.①坐者怪其失言 ②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C.①籍留与决赌 ②日与其徒上高山 D.①乃见青眼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卓尔不群,率性而为,并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他很痴,只有族兄阮文业很赏识他。 B.文章用“终日不开一言”与“喜怒不形于色”照应,又写阮籍善于避祸自保,凸显了他个性中处事阴险狡猾的一面。 C.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4.用“/”给文中加粗的语句断句。 籍 曰 禽 兽 知 母 而 不 知 父 杀 父 禽 兽 之 类 也 杀 母 禽 兽 之 不 若 众 乃 悦 服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C 3.B 4.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5.(1)钟会多次拿时事问阮籍,想借他赞成或反对什么而使他犯罪,都因为阮籍酒醉而幸免。 (2)来者告知来意,阮籍就在几案上用手指画字,让来者写下来,没有任何改动。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
《范文正公集》叙 苏轼 |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①,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划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又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D.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出:超过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②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B.①因公以识韩、富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童子何用知之 ②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或不焉 D.①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下列句子中,句式跟例句一样的一项是( ) 例句:德之见于怒者也 A. 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B.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 C.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 D. 始见知于欧阳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一件小事开头,由作者的老师之口引出韩、范、富、欧阳,真切自然又灵动跳脱,既表现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景仰之情,又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悼念。 B.作者在写到范仲淹的两个儿子尧夫、德孺和其叔叔彝叟时,不合写而一次一次分写,每写一次,就把不能结识范仲淹的痛悼抱恨之情推进一层。 C.文章没有具体逐条列出范仲淹的种种功勋,而是把他同古代杰出人物作比较,从总的方面加以精炼地概括,突出了他的远大抱负和治国方略,充分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卓越贡献。 D.写一个作者从没见过面的人,很难写出感情。而作者却从数十年景仰思慕而终未一见立意,把对范仲淹的感情写得如江河大海,深厚无比。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
说居庸关 清·龚自珍 |
居庸关者,古之谭①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自入南口,城甃②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 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余水之源也。 自入南口,木多文杏、柿、苹婆③、棠梨,皆怒华。 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④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⑤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 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其民,皆言是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漏税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 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谭:即“谈”。②甃:指城墙。③苹婆:苹果。④橐驼:骆驼。⑤反毳:蒙古人衣皮,多反穿,故曰“反毳”。 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凡四重/凡:总共,一共 B.流水啮吾马蹄/啮:侵蚀 C.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穷:到尽头 D.微税吏言/微:如果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因两山以为之门/因人之力而敝之 B.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均之二策 C.非以若耶/谈笑以死 D.余乃私叹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疑若可守然”,然后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说,突出居庸关的险要地势。 B.本文通过记述作者与蒙古人打闹嬉戏和蒙古人到理藩院进贡马匹之事,说明大清国威加海内,天下承平。 C.文章开头提出个“疑”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后面讲到护墙之间有小路出没的事实,便与之遥相呼应,暗扣玄机。 D.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游记,以记游居庸关之事为由头,借题发挥,含蓄地表达了“江山险固,不在关隘,而在人心”的观点。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蒙 古 自 北 来 鞭 橐 驼 与 余 摩 肩 行 时 时 橐 驼 冲 余 骑 颠 余 亦 挝 蒙 古 帽 堕 于 橐 驼 前 蒙 古 大 笑 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②虚而沦漪③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④丹漆,质待文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注】①史:虚浮。②性:性质,特征。③沦漪(lúnyī):水的波纹。④资:凭借。 1.关于“文”“质”的关系,二三两段都采用了比喻说理,请写出比喻的喻体。(每个本体对应的喻体至少写出三个)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三段文字,比较孔子和刘勰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受《易》于王宣、林福,得蔡清之传。又闻赵本学以《易》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复从受其业。尝谓兵法之数起五,犹一人之身有五体,虽将百万,可使合为一人也。家贫屡空,意尝豁如。 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守御金门。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夺其职。尚书毛伯温征安南,复上书陈方略,请从军。伯温奇之,会兵罢,不果用。 二十一年,诏天下举武勇士。大猷诣巡按御史自荐,御史上其名兵部。会伯温为尚书,送之宣大总督翟鹏所。召见论兵事,大猷屡折鹏。鹏谢曰:“吾不当以武人待子。”下堂礼之,惊一军,然亦不能用。新兴恩平峒贼谭元清等屡叛,总督欧阳必进以属大猷。乃令良民自为守, 而亲率数人遍诣峒贼,晓以祸福,且教之击剑,贼骇服。 二十八年,琼州、昌化诸黎共反。而朝议设参将于崖州,即以大猷任之。乃会广西副将沈希仪诸军,擒斩贼五千三百有奇。大猷言于必进曰:黎亦人也,率数年一反一征,岂上天生人意?宜建城设市,用汉法杂治之。” 大猷乃单骑入峒,与黎定要约,海南遂安。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万历元年秋,坐失利夺职,后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后府佥书。三疏乞归。 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谭纶尝与书曰:“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①。精悍驰骋,公不如刘②。然此皆小知,而公则甚大受。” 【注】①戚指威继光。 ②刘指刘显。 1.对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 权:权谋 B.复从受其业 受:教授 C.除千户,守御金门 除:授予……官职 D.坐失利夺职 坐:因犯……罪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晓以祸福,且教之击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乃会广西副将沈希仪诸军 乃使其从者衣褐 D.犹一人之身有五体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大猷自小喜爱读书,尤其喜读《易》,曾先后从师于王宣、林福等人,尽管家徒四壁,但意气旷达,不为贫穷所累。 B.俞大猷曾因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谈论打击海寇之事,结果受杖刑,被削职,但不放弃,多次上书尚书毛伯温请求从军,果从其愿。 C.在评定新兴恩平峒贼、琼州昌化诸黎等少数民族反叛事件中,俞大猷主张攻心为上,亲自与其约谈,晓以祸福,均取得理想效果。 D.俞大猷一生为将,清廉重义,文武双全,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在武平、崖州、饶平都建有祠寺,深受百姓爱戴。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大 猷 负 奇 节 以 古 贤 豪 自 期 其 用 兵 先 计 后 战 不 贪 近 功 忠 诚 许 国 老 而 弥 笃 所 在 有 大 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鹏谢曰:“吾不当以武人待子。下堂礼之,惊一军,然亦不能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黎亦人也,率数年一反一征,岂上天生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
吏 道 |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选自《伯牙琴》)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稽: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不肖: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息:繁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太平。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