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①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②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公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③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后桀党羽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注释:①鄂邑盖主:汉昭帝的大姊,即下文的“长公主”。倢伃:即婕妤,宫中女官名,汉代设置。②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③椒房中宫:皇后所居,借指皇后。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识:做标记 B.众庶莫不多光/多:称颂,赞美 C.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德:感激 D.为国兴利,伐其功/伐:讨伐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 ②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B.①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 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①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霍光出入下殿门,停止、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很仰慕他的风采。 B.长公主等人和燕王旦勾结,罗列一系列罪行,诬告霍光专权,且行止有些不同寻常,并趁霍光休假之机上书,他们甚至还谋划把霍光抓起来。但昭帝没有批复同意。 C.上官桀虽与霍光是亲家,但后来因为和燕王、桑弘羊等人一样,有求于霍光而未能得到满足,就设法陷害霍光,但最终事败身亡。 D.霍光受先帝所托,辅佐幼主,深得皇帝的信任,不管上官桀等人怎样诽谤他,昭帝都认为霍光是一个忠臣。霍光后来还帮助昭帝粉碎了上官桀等人谋反的阴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皆 与 燕 王 旦 通 谋 诈 令 人 为 燕 王 上 书 言 光 出 都 肄 羽 林 道 上 称 跸 太 官 先 置 又 擅 调 益 莫 府 校 尉 |
答案
1.D 2.A 3.C 4.⑴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 ⑵昭帝行冠礼之后,就委任霍光(执政),到昭帝十三年,百姓生活充裕厚实,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来归顺。 5.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 |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中的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⑴结合上述文字,在孔子看来,要识一个人,至少要看他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对孔子识人的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势益张——益:更加 B.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房舍,房屋 C.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就,就着 D.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披:敞开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阿母为汝求 B.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其孰能讥之乎 C.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描述,并说明,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 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 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 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下面的题。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 (2)诸公多其行( ) (3)其极不测( ) (4)除子己为郎中( ) 2.下列句中加粗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事博士焦永 B.恢谢不与交通 C.帝始亲事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公多其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乃称疾乞骸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第②段画线句子分为两部分,请用“∕”断开。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恢 以 意 不 得 行 乃 称 疾 乞 骸 骨 6.本文表现了乐恢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品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
求谏 吴兢 |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主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政要》)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勖:勉励 B.寻亦诛死 寻:不久 C.如属文之士 属文:叮嘱写文章 D.言语致失次第 次第:(言语的)顺序、先后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皆失其举措 其若是,孰能御之 B.愚臣处不讳之朝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言而不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乃使从者衣褐 (3)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虚心纳谏(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东都选事/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微:地位卑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而君幸于赵王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