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李侯治吉,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之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选自欧阳修《吉州学记》,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治天下其有几/要:关键
B.农桑,责吏课/劝:劝导
C.善教者以不倦之意迟久之功/须:等待
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中:合乎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宽治理吉州“敏而有方”的一组是(  )
①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②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③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
④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
⑤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⑥长幼相孝慈于其家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朝天子深知教育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在兴办教育时实施了分步推进的策略,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兴建学校。
B.作者以夏、商、周三代为先例,告诫人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长期地陶冶教化,才能收到持久而深远的成效。
C.吉州原先的学舍是城西北的孔子庙,已不能适应天子兴办教育的要求,所以李宽到任后首先迁址,然后进行了扩建。
D.李宽在吉州兴建学校影响深远,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到州学游览,仍然深深缅怀并吟咏他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D
4.(1)前往任事的官员为设立学校而奔忙,把落在人后看成自己的耻辱。
   (2)吉州的士民全都拿出自家的钱财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建校。
   (3)年轻人搀扶着瘦弱的老人,力壮者在路上帮助他们背负物品。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章惇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商洛令。与苏轼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横木其上,惇揖轼书壁,轼惧不敢书。惇平步过之,垂索挽树,摄衣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曰:“苏轼、章惇来。”既还,神彩不动,轼拊其背曰:“君他日必能***人。”惇曰:“何也?”轼曰:“能自判命者,能***人也。”惇大笑。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为服所白。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丰稷奏曰:“官府肇新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稷坐左迁。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初,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开熙、河,谋灵、夏,师行十余年不息。迨闻永乐之败,神宗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祐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西夏请故地,以非要害城砦还之。惇以为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将,复弃青唐,死伤不可计。知天下怨己,欲塞其议,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优立赏逻,告讦之风浸盛。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之。用刑愈峻,然不能遏也。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论其欲追废宣仁后,又贬雷州司户参军。初,苏辙谪雷州,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以僦券甚明,乃已。至是,惇问舍于是民,民曰:“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徙睦州,卒。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不肯以官爵私所亲,四子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索挽树,衣而下/摄:整理
B.官府新而惇首用/肇:开始
C.惇以为国弃地/蹙:减缩
D.不许占官舍,遂民屋/僦:租赁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章惇“穷凶稔恶”的一组是( )
①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
②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③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
④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之
⑤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
⑥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章惇连自己的命都能豁出去,就更不会珍视别人的生命,所以他能***人。此后章惇为人处事的心狠手辣验证了苏轼的推断。
B.章惇在对待西夏等邻国的态度上与朝廷有分歧,属于“主战派”,他利用浅攻挠耕的战略,大肆开拓边疆,断绝每年给西夏的财物。
C.章惇知道外交的失利使得天下人都怨恨自己,他想堵住人们的议论,于是请求朝廷审察任意乱说之人,并按照法律对他们从重定罪。
D.章惇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封官晋爵上却能不循私情,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进士,却只有章援曾在朝任过校书郎,其余都到州县任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 之 诗 人 有 拟 古 之 作 矣 未 有 追 和 古 人 者 也追 和 古 人 则 始 于 东 坡 吾 于 诗 人 无 所 甚 好 独 好 渊 明 之 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古 之 诗 人 有 拟 古 之 作 矣 未 有 追 和 古 人 者 也追 和 古 人 则 始 于 东 坡 吾 于 诗 人 无 所 甚 好 独 好 渊 明 之 诗
2.苏轼认为陶渊明的诗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刘、鲍、谢、李、杜”六位诗人中,哪一位是建安七子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注]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朝廷。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此非吾所愿学也。”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选自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学行为里人所                          宗:尊崇
B.九龄不以职闲自                          佚:放纵
C.除,调全州教授                          服:服从
D.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也      措:放弃(2)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父贺,以学行里人所宗                     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B.旧有义社备寇                                     木欣欣向荣
C.士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死有知,其几何离
D.有来问学,九龄从容启告                 石之铿然有声,所在皆是也(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但在秦桧把持朝政时,没人讲程氏之学,学员都不遵循礼法,陆九龄干脆回家,一边跟着父亲兄长努力讲学,一边求名师读百家,昼夜发奋博览群书。
B.陆九龄在乾道五年考中了进士,本来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学说,就改任兴国军教授。只是还没上任,就赶上湖南的茶寇剽掠庐陵,人心惶惶。
C.陆九龄不仅在追求博学和习武练兵上用心,在治家方面也井然有序,他以礼传教对社会影响也比较大。他去世后,皇帝赐谥, 吕祖谦也给予了他很高评价。
D.陆九龄对于向他求教的人其授课方法是灵活的,如果人家需要他讲,他就从容地陈述讲解;如果人家没有什么和他交谈,那他也不急于阐说。(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1. 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遍诸侯/干:求取
B.王公大人,与气义/许:允许、应承
C.笔参造化,学天人/究:穷尽
D.惟君侯之/图:考虑、切磋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白“才能”的一组是(  )
①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②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②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文开篇引用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其目的主要是突出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B.文中李白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等,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一定能够识拔像自己一样的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主要目的是赞美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本文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苏氏文集序
[宋]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也,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注】①苏子美:即苏舜钦,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杜衍等新政推行者。②杜公:即杜衍,曾任宰相,参与“庆历新政”。③韩、李:指韩愈,李翱。④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⑤擿(tī)裂:割裂。这里指摘取古人文句。 ⑥二三大臣:指杜衍、范仲淹等,皇裕初年被起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其可无         恨:遗憾
B.而怪唐太宗致治乎三王之盛 几:接近
C.以一酒食之过,至为民   废:罢官,削职
D.而学者趋于古焉      稍:稍微
2.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苏子美文学才华和文学追求的一项是(     )
A.①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②时人颇共非笑,而子美不顾也
B.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②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C.①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②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D.①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 ②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排挤他欲把他置于死地的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
B.本文回顾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天圣年间,欧阳修参加进士考试,发现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这种文章为“时文”;后来皇帝忧虑“时文”的弊端,下诏书讽刺学习写“时文”的人,并明令禁止写作“时文”,那股风气才渐渐消失了。
D.苏子美的政敌利用苏子美“酒食之过”攻击他排挤他,主要目的不是陷害苏子美,而是借此打击与其有关联的新政推行者。不过,这些受排斥的人后来都被保全下来,得到重用,只有苏子美不幸死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虽 与 子 美 同 时 饮 酒 得 罪 之 人 多 一 时 之 豪 俊 亦 被 收 采 进 显 于 朝 廷 而 子 美 独 不 幸 死 矣 岂 非 其 命 也 悲 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