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芾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云南省期中题
阅读文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芾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火攻战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大军(元兵)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民始帖然。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德佑元年七月,至潭州,潭州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始起视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宋史·卷四百五十》)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祁阳县,县大治/摄:代理、管理 B、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乘:趁机 C、民始帖然/帖:安定 D、芾杀之以徇/徇:示众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临事精敏”的一组是( ) ①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芾独无所问 ③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④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 ⑤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⑥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湘潭县的豪门大户,他不像前任县令那样畏首畏尾,而是清查户籍摊派赋税。 B、在处置福王府逼人致死的事件中,李芾用写信的方式向贾似道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依法处理此事。 C、贾似道兵败芜湖后,朝廷只好恢复李芾官职,李芾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出任潭州知州兼任湖南安抚使。 D、李芾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并且晚上也大都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来处理公务。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B 3.C 4.(1)他从小就聪敏机警。早年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南安司户,后被征召做了祁阳尉,出外救济灾荒,不久就在当地有了好名声。 (2)该县有不少豪门大户,前任县令像捆住手脚一样不敢冒犯,李芾清查户籍摊派赋税,不躲避权势,(使得)赋税劳役极为公平。 (3)可是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达到了天子的权势,统治着八州,使先前同列的诸侯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③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虞: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徇: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典: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 )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向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敏求字次道,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预苏舜钦进奏院会,出签书集庆军判官。王尧臣修《唐书》,以敏求习唐事,奏为编修官。持祖母丧,诏令居家修书。卒丧,同知太常礼院。 石中立薨,子继死,无他子。其孙祖仁疑所服,下礼官议。敏求谓宜为服三年,当解官,斩衰①。同僚援据不一,判寺宋祁是其议,遂定为令。加集贤校理。从宋庠辟,通判西京。为群牧度支判官。坠马伤足,出知亳州。治平中,召为仁宗实录检讨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太常寺。 英宗在殡,有言宗室服疏者可嫁娶,敏求以为大行②未发引,不可。逾年,又有言者。敏求言宗室义服,服降而练,可嫁娶矣。坐前后议异,贬秩知绛州。王珪、范镇乞留之,使成实录。神宗日:“典礼,国之所重,而误谬如是,安得无责。”然敏求议初不误,曾公亮恶礼院刘瑾附敏求为说,故因是去之。是岁,即诏还。徐国公主以夫兄为侄奏官,敏求疏其乱天伦,执正之。王安石恶吕公著,诬其言韩琦欲因人心,如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出之颍州。敏求当草制,安石谕旨使明著罪状,敏求但言敷陈失实。安石怒白于帝,命陈升之改其语,敏求请解职,未听。 会李定自秀州判官除御史,敏求封还词头,遂以本官右谏议大夫奉朝请。策试贤良方正,孔文伸对语切直,擢置优等,安石愈怒,罢文仲。人为敏求惧,帝独全护之,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邓润甫为帝言:“比群臣多尚告讦,非国家之类,宜登用敦厚之士,以变薄俗。”乃加敏求龙图阁直学士,命修《两朝正史》,掌均国公笺奏。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礼部侍郎。(《宋史·敏求列传》有删节) 【注】①斩衰:丧服名,衰(cuī)通“缞”。“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②大行:指皇帝的葬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僚援据不一,判寺宋祁是其议/是:赞同 B.加集贤校理/加:升任 C.曾公亮恶礼院刘瑾附敏求为说,故因是去之/去:离开 D.王安石恶吕公著,诬其言韩琦欲因人心/因:利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敏求刚正方直的一组是( ) ①判寺宋祁是其议,遂定为令 ②敏求疏其乱天伦,执正之 ③敏求当草制,安石谕旨使明著罪状,敏求但言敷陈失实 ④安石怒白于帝,命陈升之改其语,敏求请解职 ⑤策试贤良方正,孔文仲对语切直,擢置优等 ⑥乃加敏求龙图阁直学士,命修《两朝正史》,掌均国公笺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求认为石中立之孙石祖仁应为石中立穿斩衰服丧三年。后来,敏求官职几度升迁,应 宋庠的请求,先后担任西京通判、群牧度支判官、亳州知府、仁宗实录检讨官等职务。 B.敏求在宋英宗死后较疏远的皇族成员什么时候可以婚嫁这个问题上,看法前后不一,因而被降为绛州知府。但同年就被召回京。 C.王安石因不喜欢吕公著而想诬陷吕公著,并传旨让敏求在诏书中说明吕公著的罪状,敏求认为不妥而没有照做,之后想辞官,但皇帝并未批准。 D.敏求在主持贤良方正的考试时,因为孑L文仲对答时语言刚正不阿,所以把他放在优等的位置上,却因此又触怒了王安石。在人们为敏求的处境担忧时,皇帝却保全了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礼,国之所重,而 误谬如是,安得无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群臣多尚告讦,非国家之美,宜登用敦厚之士,以变薄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李侯治吉,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之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选自欧阳修《吉州学记》,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要:关键 B.劝农桑,责吏课/劝:劝导 C.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须:等待 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中:合乎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宽治理吉州“敏而有方”的一组是( ) ①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②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③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 ④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 ⑤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⑥长幼相孝慈于其家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朝天子深知教育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在兴办教育时实施了分步推进的策略,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兴建学校。 B.作者以夏、商、周三代为先例,告诫人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长期地陶冶教化,才能收到持久而深远的成效。 C.吉州原先的学舍是城西北的孔子庙,已不能适应天子兴办教育的要求,所以李宽到任后首先迁址,然后进行了扩建。 D.李宽在吉州兴建学校影响深远,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到州学游览,仍然深深缅怀并吟咏他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章惇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商洛令。与苏轼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横木其上,惇揖轼书壁,轼惧不敢书。惇平步过之,垂索挽树,摄衣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曰:“苏轼、章惇来。”既还,神彩不动,轼拊其背曰:“君他日必能杀人。”惇曰:“何也?”轼曰:“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惇大笑。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为服所白。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丰稷奏曰:“官府肇新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稷坐左迁。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初,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开熙、河,谋灵、夏,师行十余年不息。迨闻永乐之败,神宗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祐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西夏请故地,以非要害城砦还之。惇以为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将,复弃青唐,死伤不可计。知天下怨己,欲塞其议,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优立赏逻,告讦之风浸盛。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用刑愈峻,然不能遏也。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论其欲追废宣仁后,又贬雷州司户参军。初,苏辙谪雷州,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以僦券甚明,乃已。至是,惇问舍于是民,民曰:“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徙睦州,卒。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不肯以官爵私所亲,四子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索挽树,摄衣而下/摄:整理 B.官府肇新而惇首用/肇:开始 C.惇以为蹙国弃地/蹙:减缩 D.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僦:租赁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章惇“穷凶稔恶”的一组是( ) ①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 ②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③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 ④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⑤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 ⑥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章惇连自己的命都能豁出去,就更不会珍视别人的生命,所以他能杀人。此后章惇为人处事的心狠手辣验证了苏轼的推断。 B.章惇在对待西夏等邻国的态度上与朝廷有分歧,属于“主战派”,他利用浅攻挠耕的战略,大肆开拓边疆,断绝每年给西夏的财物。 C.章惇知道外交的失利使得天下人都怨恨自己,他想堵住人们的议论,于是请求朝廷审察任意乱说之人,并按照法律对他们从重定罪。 D.章惇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封官晋爵上却能不循私情,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进士,却只有章援曾在朝任过校书郎,其余都到州县任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 之 诗 人 有 拟 古 之 作 矣 未 有 追 和 古 人 者 也追 和 古 人 则 始 于 东 坡 吾 于 诗 人 无 所 甚 好 独 好 渊 明 之 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古 之 诗 人 有 拟 古 之 作 矣 未 有 追 和 古 人 者 也追 和 古 人 则 始 于 东 坡 吾 于 诗 人 无 所 甚 好 独 好 渊 明 之 诗 2.苏轼认为陶渊明的诗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刘、鲍、谢、李、杜”六位诗人中,哪一位是建安七子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