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上海高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1.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3.“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象直观地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
2.C
3.悲
4.(1)与山相知之乐
  (2)家居之乐
5.开头交待了“秋寻”的缘由,结尾点明诗集的主要题材。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秋寻”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隐之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日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闻隐之哭声,餐投箸——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如此辈人——举:推荐。
C.隐之遂阶清级,累晋陵太守——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数世——资: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执丧,哀毁过礼——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B.辍餐投箸,之悲泣——慎勿妇死,贵贱情何薄
C.披絮,勤苦同于贫庶——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饮者怀无厌欲——予尝求古仁人心,或异二者之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榜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竞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同“砣砣”,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③轻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县学的生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索者——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也——戚:忧愁
C.县吏其意气——怪:责怪
D.见其斥人过——面:当面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脱然有怀——怀:思念。
B.皆口腹自——役:差役。
C.饥冻虽——切:急迫。
D.犹望一——稔:庄稼成熟。
2.下列句子中加粗实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亲多劝余为长吏②便求之
B.①生生所资,未其术②遂用于小邑
C.①悟已之不谏②怀良辰以孤
D.①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既窈窕以
3.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诸侯惠爱为德②登东皋舒啸
B.①脱然有怀,求靡途②善万物得时
C.①事顺心②于今无会
D.①时风波未静②受任败军之际
4.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能够反映陶渊明对官场厌恶、鄙弃态度的一项是(     )
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②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③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④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⑤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⑥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④D.②⑤⑥
5.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矫厉所得——不是勉强自己致力于事务所能做到的。
B.皆口腹自役——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出来做官。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程家妹妹在武昌去世。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受饥挨冻虽然迫切,但违背自己的意志出来做官却带来更大的痛苦。
6.下列对陶渊明“就官”“去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因,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B.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如果不是“公田之利,足以为酒”,他是绝对不会去做彭泽令的。
C.陶渊明辞官最根本的原因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下,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日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块,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日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飓,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日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栀,耳目肺肠,悉为已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日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liáo):一种鸟。②迂叟:作者自称。③熙宁四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④纴(rèn):纺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为五派,注沼中——疏:清洗,清除
B.其墉茨,以御烈日——厚:巩固
C.围三丈,揽结其——杪:树枝
D.濯热手,临高纵目——盥:洗手
2.以下句子中,全部能表现作者“独乐”情趣的一组是(     )
①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②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飓
③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红采药
④行无所牵,止无所棍,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⑤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⑥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3.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回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引出对独乐园的描写,并肯定了这些圣贤的论述。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在建筑设计上的造诣很深。
C.整篇作品,无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自己外,没有提及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