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憷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姜光斗编著的《苏轼散文精品选》)
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居蔬食——庵:在小草屋
B.余既耸然之——异:感到惊奇
C.见方山子两骑——从:跟随
D.得帛千匹——岁:每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晚遁于光、黄间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善战者其势而利导之
C.①此岂无得而然②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
D.①精悍之色,见于眉间②然志未已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方山子壮有大志,晚乃归隐的一组是(     )
①间里之侠皆宗之
②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④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⑤所著帽,方耸而高
⑥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⑦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⑧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⑦⑧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山子世有勋阀,可以做官。但他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加之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因此被人们称为方山子,而当了隐士。
B.山子少时慕游侠,别人也把他当游侠看待;壮时折节读书,欲施展抱负,然而终不遇时,以致愤世嫉俗,走上了归隐之路。
C.作者告之被贬黄州的缘故后,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排挤苏轼的奸邪小人的蔑视。
D.山子弃富贵而就贫贱,弃功名而甘寂寞的可贵品质,对正遭贬谪的苏轼触动很大。本文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对友人的知音之情。
5.翻译句子。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B
4.A
5.(1)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交往。
  (2)前方飞起一只喜鹊,方山子派他们去射,却没有射中。
  (3)但他都放弃不要,偏,偏来到这荒僻的山中,难道没有得到较高的造诣和修养就能做到这一点吗?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日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洲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有删节)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③脱:偶尔。④嘿(mò):悄悄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及稿——属:撰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完备
C.遂大困,死富阳——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商人
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⑥拯一人者与一金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夭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述。”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古人治学”和“今人治学”的一组是(     )
A.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
B.博学而笃志好古敏求
C.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置四海之困穷不言
D.下学而上达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乃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闯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予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遏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节选自方孝孺《童贤母传》)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童贤母“孝敬雍顺”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A.饮食必执匙箸以进精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B.贤母少丧亲,姿端厚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C.贤母事之孝敬雍顺不足宁出己粟以输
D.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其揣料世事,明远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1.下列各句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例:越王亲自其士而进之
A.是以不惮举其身以人之身
B.必侮
C.强必
D.昔者晋文公士之恶衣
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韦以带剑
B.是其故何也
C.出以践于朝
D.此何难之有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他认为的理想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