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浮槎山水记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阇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浮槎山水记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阇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阇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山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予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水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水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予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刘伯刍、李季卿所水次第——列:列举。
B.然后以羽为知水者——益:更加。
C.至于荫长松,丰草——藉:凭借。
D.今李侯生长富贵,于耳目——厌: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李侯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②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因以水遗余于京师②孰能讥之乎
C.①亦其理与势之欤②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①饮之甘,乃考图记②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浮槎之水水质“优异”的一项是(     )
①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②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③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④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⑤饮之而甘,乃考图记
⑥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浮槎山的地理位置、名称及其来由,并附以佛教、道教之说,给浮槎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B.陆羽在论水的品质时,认为山中泉水是上品,而山泉之中又以乳泉和石池之中清流四溢的泉水为最好。
C.作者认为李侯是一个贤士,是因为李侯在登浮槎山时发现上等的山泉后,送至京师给自己饮用,可谓情真意切。
D.文章既写浮槎山水之美,又写李侯游赏之乐;既笑张又新的狂妄多失,又赞陆羽的善言水,行文开合有度。
答案
1.C
2.D
3.B
4.C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 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延烧,不足优也——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制之罪——矫:假托。
C.责大而已——指:意旨。
D.亦不能之矣——夺:强取。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持节发仓栗赈之——作《师说》贻之
B.上贤释之——今人有大功击之
C.庄助复请告——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D.尊宠群臣无二——以勇气闻诸侯
3.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归去来兮辞》的“序”,回答1~4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坦率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渊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是辞官因素之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栽欣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解释下面句中疑问代词的词义,并将该句译成现代文句。
(1)复驾言兮焉求 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2段景物描写中“松菊犹存”“出岫之云”“倦飞之鸟”“抚孤松” 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中,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醉书斋(节选)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哭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jiàn)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意,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取——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怪僻
D.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俟/遂自投泪罗
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C.余倘然久/念悲其远也,亦哀
D.仍挟一册俱/郦元之所见闻,殆余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的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涉务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笺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粱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墢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②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高谈虚论——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劾之——纠:纠正
D.卒为羁旅——羁旅:寄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出则车舆,入则扶侍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