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4题。年富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富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

阅读下文,完成1-4题。年富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富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2 月考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年富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富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东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曰:“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节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免除,除去。②辑:安抚。
1.下列各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寻命总理粮储——总理:统领管理
B.臣所部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岁:每年
C.帝其奏——可:同意、认可
D.果无验,乃令致仕——致仕:入世做官
2.对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介词,“凭借……身份”
B.又会计岁用,筹军饷——连词,表目的,“用来”
C.豪猾因缘奸利——介词,“为了”
D.此必彪富抑——介词,表被动,“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少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控制支出收入,控制官员犯罪。
4.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D
4.(1)年龄刚刚超过二十,严肃稳重得像年长的儒生。
  (2)年富全力争辩说:“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没有个人的私心。”于是请求辞官告老还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杨渥)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
  己卯,颢集将吏于府庭,夹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令诸将悉去卫从然后入。颢厉声问曰:“嗣王已薨,军府谁当主之?”三问,莫应,颢气色益怒。幕僚严可求前密启曰:“军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则恐太速。”颢曰:“何谓速也?”可求曰:“刘威、陶雅、李遇、李简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辅之,诸将孰敢不从!”颢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既至,可求跪读之,乃太夫人史氏教也。颢气色皆沮,以其义正,不敢夺。既罢,副都统朱瑾诣可求所居,曰:“瑾年十六七即横戈跃马,冲犯大敌,未尝畏慑,今日对颢,不觉流汗,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因以兄事之。
  颢以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润州。严可求说温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温惊曰:“然则奈何?”可求曰:“颢刚愎而暗于事,公能见听,请为公图之。”可求往见颢曰:“公出徐公于外,人皆言公欲夺其兵权而杀之,多言亦可畏也。”颢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业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颢及承嗣俱诣温,可求瞋目责温曰:“古人不记一饭之恩,况公杨氏宿将!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颢知可求阴附温,夜,遣盗刺之,可求知不免,请为书辞府主(杨隆演)。盗执刀临之,可求操笔无惧色。盗能辩字,见其辞旨忠壮,曰:“公长者,吾不忍杀。”掠其财以复命,曰:“捕之不获。”颢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
  温与可求谋诛颢,可求曰:“非钟泰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时为左监门卫将军,温使亲将翟虔告之。泰章闻之喜,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至是,隆演以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取决焉。以严可求为扬州司马。(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
  【注】①教:教谕,指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府至大,四境多——虞:欺诈
B.分其地以于梁——臣:投降称臣
C.麾同列使宅贺——诣:到
D.颢知可求附温——阴:暗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严可求“智慧”和“勇敢”的一组是:(     )
A.急书一纸置袖中/可求操笔无惧色
B.冲犯大敌,未尝畏慑/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
C.不若立幼主辅之/既至,可求跪读之
D.请为书辞府主/可求瞋目责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可求劝说张颢暂时不要篡位夺权,实则这是严可求的缓兵之计,以图长远打算。
B.在非常之时,严可求跪着宣读了太夫人史氏亲笔写的教谕,才平息了这场夺位之争。
C.严可求游说徐温不要出任外藩,这是为了制衡张颢,为以后诛杀张颢作准备。
D.严可求在和徐温共谋诛杀张颢时,他认为“非钟泰章不可”,可见他有知人之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韩信、彭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嗟夫!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取材于宋·苏辙《三国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而独智,则智者胜——暗:黯淡,黑暗
B.此譬如两虎相——捽:冲突,争斗
C.以自辅其所不——逮:及,达到
D.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椎鲁:迟钝,愚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皆怯而独勇,勇者胜/于其身也,耻师焉
B.然高帝其不智不勇之身/焉用亡郑陪邻
C.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天下/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D.刘备百败其志不折/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聪明的人如果碰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
B.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可惜啊,没有人用汉高祖的方法来克制自己
C.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因此所做的事无法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
D.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亲自率兵去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者和勇者如果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难以平定天下的
B.曹、孙、刘三方智勇相当,势均力敌,最终都不能取胜
C.项羽曾经百战百胜,势不可当,最终因智勇耗竭而失败
D.刘备策略不当,不善用人,意气用事,才能远不如刘邦
5.文中,作者说“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者往往表面上看似不智不勇,但最终却能取得胜利。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於乱亡者,何哉?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其所不疑——遗:忽略
B.尽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释:解除
C.其于治乱存亡之,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几:通“机”,机会
D.不敢其私谋诡计——肆:滥用
2.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祸常发所忽之中        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B.欲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勇气闻于诸侯
C.武氏日侍其左右不悟      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D.各惩所由亡而为之备      皆出于此乎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出于智力之所不及”的事情是(     )
①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②变封建而为郡县。
③王莽卒移汉祚。
④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
⑤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⑥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提出的中心问题是“祸常发于所忽,乱常起于不足疑”,指出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往往考虑不周到。  
B.文章二三两段主要采用事例论证,由古及今,阐述了“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的道理。  
C.作者认为,很多事情不是智谋思虑所能够料定的,统治者唯有顺应天命,积善行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家保持发展。  
D.文章把朝代兴亡的一切问题归之于天道,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但本文毕竟触及到了封建统治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对后世君主有警戒的作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於乱亡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加粗的部分断句。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缚。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儹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劳不问。二十九年迁右军都督佥事,佩征南将军印。会何福讨水西蛮,斩其酋居宗必登。明年,西堡、沧浪诸寨蛮乱,成遣指挥陆秉与其子统分道讨平之。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普定——克:攻下
B.有告其受——赇:贿赂
C.以久劳不——问:询问
C.战定真,被——执:捉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天尔授我也/噪其轮,其曲中规
B.诸蛮隶普定悉平/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C.土人立生祠祀/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火
D.辅导事非愚臣所及/师道不传也久矣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其身以自异
②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
③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
④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
⑤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
⑥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渡过长江,顾成归顺,被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人撑举华盖。
B.攻打镇江的时候,顾成和十名勇士转战人城,被俘,十人都被杀死,只有顾成挣断绑绳,杀死持刀的仆人,逃脱回来。
C.有一次,顾成故意放走了一个俘虏;告诉他夜晚二更去杀死他们,二更时,只吹号角放砲,就把贼人全都吓得逃走。
D.顾成镇守贵州十几年,恩威并用,用兵之中,兼用劝谕,以至当地人为他建生祠来祭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砺幼嗜学,有文藻。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其负气也如此。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会郭崇韬伐蜀,奏请砺掌军书。蜀平,崇韬为魏王继岌所诛,时崇韬左右亲信皆惧祸奔逃,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时人皆服其高义。及魏王班师,砺从东归。至利州,会康延孝叛,回据汉州,圜奉魏王命,回军西讨延孝。时砺献谋于圜,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圜深以为然。延孝本骁将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闻圜至,又睹其羸师,殊不介意,及战酣,圜发精兵以击之,延孝果败,遂擒之以归。是岁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诛延孝。监军李延袭已闻洛中有变,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圜未决,砺谓圜曰:“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公若不决,余自杀此贼。”任圜不得已,遂诛延孝。
  未几,父之妾卒。初,妾在世,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及卒,砺疑其事,询于同僚,未有以对,砺即托故归于滏阳,闲居三年,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高祖起于晋阳,唐末帝命赵延寿进讨,又命翰林学士和凝与延寿偕行。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唐末帝慰而许之。及唐军败于团柏谷,与延寿俱陷于契丹,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会契丹主卒,永康王北去,萧翰自东京过常山,乃引铁骑围其第。时砺有疾,方伏枕,翰见砺责之曰:“尔言于先帝,云不得任蕃人作节度使,如此则社稷不永矣;又先帝来时,令我于汴州大内安下,尔言不可;又我为汴州节度使,尔在中书,何故行帖与我?”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翰遂锁砺而去。《辽史》: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砺平生抱义怜才,急于奖拔,闻人之善必攘袂以称之,见人之贫,亦倒箧以济之,故死之日,中朝士大夫亦皆叹惜焉。
1、下列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同光初,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擢:选拔
B、故留延孝,且任圜之功故也。害:妨害,伤害
C、不行其服,论情宜,识者韪之。制:制定,决定
D、契丹以旧职之,累官至吏部尚书。縻:束缚,
2、“砺平生抱义怜才”下列材料说明砺“抱义”的一项是(     )
①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
②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
③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
④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
⑤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
⑥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张砺爱学习,有文采,唐同光初年进士及第,示做官的时候,有时看到百姓之间争辩不止,一定亲自去公府,争辩是非曲直。
B、康延孝造反,跟随郭崇韬奉魏王命,掉头率军向西讨伐,出谋划策,利用敌人的麻痹思想,派发精锐的士兵来进攻对方,取得胜利。
C、父亲的妾死了,砺犹豫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向同僚询问,没有人能回答,砺就找了个借口回到,闲居了三年。
D、砺对国家大计一向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赞同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节度使,也不赞同他们在皇宫内驻守;爱惜人才,急于做奖励和提拔的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