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进士,勤敏有异政。为嘉兴知府,调杭州。田租例参差,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迁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进士,勤敏有异政。为嘉兴知府,调杭州。田租例参差,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迁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9 期中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进士,勤敏有异政。为嘉兴知府,调杭州。田租例参差,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迁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去。嘉靖初,起补云南。土官相仇***累年,材召其酋曰:“汝罪当死。今贳汝,以牛羊赎。”御史讶其轻,材曰:“如是足矣,急之变生。”诸酋衷甲待变,闻无他乃止。历贵州、广东布政使。吏民输课,令自操权衡,吏不得预。时天下布政使廉名最著者二人,材与姚镆也。
  后改户部,遂代邹文盛为尚书。自外僚登六卿,不满二载。自以受恩深,益尽职。时修建两宫、七陵,役京军七万,郭勋请给月粮冬衣。材言非故事,不予。勋怒,劾材误公。帝诘责材竟如勋奏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材议不尽行勋益怒。
  材初为户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多见从。及是屡忤权幸,不得志,乃乞改南。为给事中周琬所劾,下吏部,尚书许赞等请留之。帝不悦,令与材俱对状。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材由此失帝意。考尚书六年满,遂令致仕。明年,户部尚书李廷相罢。帝念材廉勤,大臣亦多荐者,乃召复故官。三掌国计,砥节守公如一日。其秋,考察京官,特命监之。有大狱不能决,又命兼掌刑部事。帝叹曰:“尚书得如材者十二人,吾无忧天下矣。”
  时大工频兴,役外卫班军四万六千人。郭勋籍其不至者,责输银雇役,廪食之供视班军。材坚持不予。勋劾材,帝命补给。勋又以军不足,籍逃亡军布棉折饷银募工。材言:“今京班军四万余,已足用,不宜借口耗国储。”帝从其奏。勋益怒,劾材变乱旧章。醮坛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帝衔之。遂责材沽名误事,落职闲住。归,旋卒,年七十一。
  当嘉靖中岁,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自材去,边储、国用大窘。世宗乃叹曰:“材在,当不至此矣。”(节选自《明史·梁材传》)
  [注]①衷甲:在衣服里面穿上铠甲。②外卫班军:在京城外卫班值勤的军队。③醮坛:斋戒而行祭礼的祭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忧去——寻:借机,寻机
B.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夺俸——坐:犯罪,获罪
C.材不以时进,帝之——衔:怀恨,怨恨
D.自材去,边储、国用大——窘:窘迫,缺乏
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材酌轻重,立画一之法/给事中周琉所劾
B.诸酋衷甲待变,闻无他止/不得志,乞改南
C.进按察使。寻忧去/勋又军不足,籍逃亡军布棉折饷银募工
D.秋,考察京官/帝其奏。勋益怒
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梁材“不阿上取宠”的一组是(     )
①吏民输课,令自操权衡,吏不得预。
②材初为户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
③时修建两宫、七陵,役京军七万,郭勋请给月粮冬衣。材言非故事,不予。
④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
⑤材言:“今京班军四万余,已足用,不宜借口耗国储。”
⑥醮坛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材在杭州任职时,当时官田租税定的或高或低很不统一,他就斟酌实际情况订立了统一标准。
B.梁材由于政绩显著,不到两年时间就由一个地方官员调升为户部尚书,他心怀感激,以尽忠职守来报答皇恩。
C.梁材处事刚正,力除弊端,因此也触犯了一些朝中权贵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受到弹劾和中伤,被罢免了尚书的官职。
D.梁材被重新起用为户部尚书后,他并没有改变自己处事刚正、为国理财护财的作风,也因此再次得罪了郭勋,并因为没有按时进龙涎香一事引起皇上不满,被免了官。
5.用“/”给文段中加粗的句子断句。
  帝 诘 责 材 竟 如 勋 奏 勋 复 建 言 三 事 请 开 矿 助 工 余 盐 尽 输 边 漕 卒 得 携 货 物 材 议 不 尽 行 勋 益 怒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郭勋籍其不至者,责输银雇役,廪食之供视班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D
4.C
5.帝诘责材/竟如勋奏/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材议/不尽行/勋益怒。
6.(1)郭勋登记出不到的人,责令(要求)梁材供给(交付)银两雇工,同班军一样供给口粮。
  (2)大臣中有的阿谀媚上以邀宠,唯独梁材正直不屈,因此终究不被朝廷所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连公府不就——辟:征召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明
C.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暗中,暗地里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官吏初到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振声激扬,伺者此觉知——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顺帝初,再转复太史令——谁为大王此计
C.虽才高世,而无骄尚之情——冰,水为之,而寒
D.寻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句子与“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入世为官。 B.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了候风地动仪,通过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和方位。
D.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他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韦机传
  韦机,雍州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别驾。机,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书。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迁至殿中监。
  显庆中为檀州刺史。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机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高宗特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完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会卒。子馀庆。
  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馀庆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会则天幸长安,召拜尚舍奉御,从驾还京,因召见。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由是忤旨,左迁宋州长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劝生徒——敦:督促
B.高宗东都——幸:有幸
C.为祸患之——渐:征兆,苗头
D.拜司农少卿——超:越级,破格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明韦机勤勉能***一组是(     )
①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
②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
③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
④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
⑤仪风中,机坐家人犯盗
⑥岳亦以吏干著名
A.①⑤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滞留蕃地期间,韦机扯裂衣裳记录所经各国的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返回后献给了太宗皇帝。
B.边州没有学校,韦机劝勉学生创立孔子庙,画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以及古时贤达人物的肖像,并给每幅画像写赞记。
C.有宦官在苑中犯法,韦机杖罚之后将情况上奏,得到高宗的赞赏,但却得罪了天后,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D.韦机的孙子叫韦岳,也因有治理才干而著名,武则天召见他,说韦岳勤勉能干确有家风,赞赏慰问了好长时间。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花隐道人传
【清】张潮
  道人姓高氏,名昽,字公旦。其先晋人也,商于扬,家焉。至道人,贫矣,徙商而读。顾读异书,不喜沾沾行墨,能以己意断古今事。见世窃儒冠目瞆瞆然者,弃去羞与伍。慕朱家、郭解为人,尚侠轻财,急人困。然砥行,慎交游。里中少年有不逞者,始畏道人知,既事蹶张,则又求道人。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故扬人倾心。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
  甲申,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时阃帅鳞集江上,争罗致道人幕下。道人知事不可为,蠖伏自污,卒得以全。乙酉,扬中兵祸惨,民鸟兽散。道人独先众入城访亲知,吊死扶伤,阴行善多。
  然道人是时感念深矣。自以遭时变乱,年壮志摧,流离困折,无复风尘驰骤之思。乃筑室黄子湖中,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箨冠草履,曳杖篱落间。挽渔父牧儿与饮,饮辄醉,放歌湖滨,湖水为沸扬,似鸣不平者。
  未几,岁大涝,居沉于水。道人曰:“未闻巢父买山而隐,独支遁见讥耶?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爰走扬城东南隅,卜地宅之,躬荷锸拨瓦砾,结庐数楹。一几一榻,张琴列古书画。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
  宅旁筑匡墙,围地数亩,值菊五百本。一仆长须赤脚,善橐驼之术,道人率之艺植灌溉。始自蓓蕾以及烂熳,其列也如屏,散也如星,叠也如锦;其色如玉,如金,如霞,如雪;其味如元酒;其香如檐卜。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往来如织,观者如堵。不见主人,见其扁额曰“花隐”,咸谓之花隐道人,若忘其昔之为高公旦者。(节选《虞初新志》卷五,有删节)
  【注】①行墨:文字或诗文。②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③不逞者:捣乱闹事的人。④阃帅:地方上的军事统帅。⑤支遁: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传说他曾派人购买仰山小岭,欲为幽栖之处。⑥锸:铁锹,掘土的工具。⑦值:通“植”,种植。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而读——徙:改变
B、死扶伤——吊:祭奠
C、支遁见讥耶——独:仅仅
D、地宅之——卜:选择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花隐道人“崇尚侠义”的一组是(     )
①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
②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
③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
④吊死扶伤,阴行善多
⑤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
⑥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隐道人没有继承祖业做生意而去读书,而且不读怪书,能凭自己的见解判断古今事。
B、花隐道人不屑功名,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注重品行,崇尚侠义,很受扬州人的喜欢。
C、花隐道人经过战乱后,感慨万端,大志受挫,再也没有了奋发向上疾奔世上的想法,只想过着悠然的生活。
D、花隐道人热衷种菊,用心种植灌溉,品种丰富,盛开时异常美丽,许多人慕名前来观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儒家着重德行、理想的追求,反对物质生活的沉溺。下列引文中,并非陈述此种意旨的一项是(     )
A、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D、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2)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注】①南宫适:适,同“括”,即南容。②羿:传说中的射箭能手。③奡(ào):传说中寒浞的儿子,后来为夏朝中兴之主少康所***。④荡舟:用手推船。传说中奡力大,善于水战。⑤禹稷:禹,夏朝开国之君,善于治水。稷,传说是周朝的祖先,又为谷神,教民种植庄稼。
问:南宫适为什么能够得到孔子的赞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 ,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 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选自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1)行入古寺  (2)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B.(1)而不可开  (2)范增数项王(《鸿门宴》)
C.(1)史噤不敢声 (2)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D.(1)使史敝衣  (2)良庖岁刀(《庖丁解牛》)
2.与例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D.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左忠毅公在风雪天“微行入古寺”,发现了“伏案卧,文方成草”的史可法,当即“解貂覆生,为掩户”,表现了左忠毅公爱才之心。
B.对史可法,左忠毅公不仅“呈卷,即面署第一”,而且“召入,使拜夫人”,并断言“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则表现了他具有知人之明。
C.从“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句可以看出,“逆阉”对左公用刑之酷和左公面对酷刑的意志之坚。
D.“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表现了左公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并对史可法给自己平反昭雪寄予厚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