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成誉清。疾病疤疡者,亦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成誉清。疾病疤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善药——居:聚集,搜集 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 D.终不复言——复:回答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清优主之——不害清之为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生意场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
答案
1.D 2.D 3.A 4.B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王昙首,太保弘之弟也。幼有素尚,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宋武帝,帝曰:“并膏梁世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自使懦夫立志。”时谢晦在坐曰:“仁者果有勇。”帝悦。及至彭城,大会戏马台,赋诗,昙首文先成。帝问弘曰:“卿弟何如卿?”答曰:“若但如下官,门户何寄?”帝大笑。昙首有智局,喜愠不见于色,闺门内雍雍如也。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为文帝镇西长史,武帝谓文帝曰:“昙首辅相子也,汝可每事谘之。”及文帝被迎,入奉大统,议者皆致疑,昙首与到彦之、从兄华并劝上行,上犹未许。昙首固陈,并言天人符应。上乃下,率府州文武严兵自卫,台所遣百官众力不得近部伍。中兵参军朱容子抱刀在平乘户外,不解带者累旬。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容子为右军将军。诛徐羡之等及平谢晦,皆昙首及华力也。自谢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讌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出诏以示之。昙首曰:“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封事遂寝。时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官。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快快,又欲得扬州。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文帝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遣其栋梁?贤兄比屡称痰,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此处非卿而谁?”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义康谓宾客曰:“王公久疾不起,神州讵合卧临?”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乃悦。七年卒,时年三十七。子僧绰嗣。论曰:王昙首之才器,王僧绰之忠直,其世禄不替也,岂徒然哉!(选自《南史·王昙首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愠不见于色——见:表现 B.领骁骑将军——领:兼任 C.封事遂寝——寝:休息 D.贤兄比屡称疾——比:接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昙首“才器”的一组是( ) ①大会戏马台,赋诗,昙首文先成 ②昙首有智局,喜愠不见于色 ③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 ④昙首辅相子也,汝可每事谘之 ⑤岂有欲建大厦而遣其栋梁 ⑥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昙首幼年就有素淡的志趣,兄弟分财物,他只要图书;虽是富贵世家,却能屈志从军,充分体现了“仁者果有勇”的儒家修养。 B.王昙首与其堂兄王华一方面积极劝说宋文帝继承皇位,并昼夜保护文帝的安全;另一方面竭力铲除徐羡之等人,并平定谢晦之乱。 C.王昙首“建功”却不“自傲”,虽然文帝称自己仰仗王昙首兄弟之力才得登基,但王昙首认为不能借国家的灾祸,作为自身的幸运。 D.皇上非常器重王昙首,打算让王昙首接任王弘之位,但王昙首顾全大局,不仅自己坚持请求到吴郡任职,还劝说王弘分兵给义康。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但如下官,门户何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管仲列传 |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信:使……守信用 B.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与:给予 C.上服度则六亲固——服:服从 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将:扶持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②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③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④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⑤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⑥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与鲍叔牙交情深厚。两人一起做生意,分财分利的时候,因为管仲贫困,鲍叔牙常常多分一些给他。 B.公子纠败,管仲没有为之死,而受囚受辱的原因是功名没有显于天下,自己的政治抱负没能实现。 C.管仲巧妙地处理君臣关系,灵活有节地施政,是齐国称霸诸侯的重要原因。 D.管仲是人们公认的贤臣,而孔子却看不起他,认为管仲应劝勉齐桓公称王而非称霸。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金圣叹先生传 |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昊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 “《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 “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有删改)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以贯之——贯: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顾: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遣:遣返 D.因为诗吊之——吊:悼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在颜渊为叹圣 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 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 ②其余评论尚多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 )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画线部分断句。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
太学生何蕃传 韩愈 |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①,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②,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选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大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 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③,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退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有改动) 【注】①助教、博士:太学老师。②司业、祭酒:太学官员。③朱泚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泚反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齿:交谈 B.以之升于礼部——升:上报 C.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率:大约 D.蕃之力不任其体——任:承受 2.下列几组句子,能表现何蕃孝、勇的一组是( ) A.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蕃,纯孝人也 B.岁率一归,父母止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 C.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 D.葬死者之无归——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蕃求学二十多年,刻苦自励,每年参加进士考试。他毫不气馁的精神感动了太学生们,太学生纷纷写文章向朝廷推荐他。 B.了解何蕃情况的公卿大夫虽多,但因不是礼部官员,爱莫能助。而何蕃又与礼部官员不和,故不被录用。 C.何蕃是个孝子,决定回家奉养父母。太学生们想方设法阻拦他,向司业阳城求助。结果因阳城外调,事情没有成功。 D、何蕃才德兼备,却难以施展才华,作者对此深表惋惜,同时借此文对埋没人才的社会现状给予了披露。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题。 |
申甫传 汪琬 |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娶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叉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娶(xī):嬉戏。②瘗(yì):埋藏。③窭(jù):贫穷。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