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 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盂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痰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胥:都,全。 B.戎狄是膺——膺:胸。 C.庙焉而人鬼飨——飨:享用祭品。 D.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向:从前,往昔。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和“夷狄之有君”的“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 A.孔子之作《春秋》也 B.行而宜之 C.由是而之焉 D.以之为己 (3)以下叙述与作者所主张的“道”相悖的一项是( ) A.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B.“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C.“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D.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4)下列关于选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的中心意思是要推崇儒家之道,排斥道家佛家。当时从皇帝到百姓崇佛崇道成风,作者写此文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B.选文从《大学》中所提倡的正心、诚意人手,论证了作者所倡导的儒家之道的内容和作用,归根结底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C.选文分别从仁、义、道、德四个方面来定义作者所尊崇的“道”。作者认为这种“道”从尧至孟子代代相传,孟子死后便失传了。 D.作者所提倡的“道”的基础是礼,其作用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当与平衡。作者认为,以礼来治理天下国家,不会有处理不当的地方。 (5)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A (3)A (4)D (5)①如今尊崇佛法把它们看得比儒教还要高。 ②如果不堵塞或废止夷狄之法,先王之教就不会得到流传和实行。 ③把佛道两家的和尚道士改为百姓,焚烧掉那些书,把寺庙道观改为民居。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①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公子纠。又曰:“管仲,雠②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管仲。鲍叔进曰:“***之齐,是戮齐也;***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遂生束缚而柙③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①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②雠:同“仇”。③柙(xiá):木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有加惠于其臣——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吾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其为政,娥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置二簿识民善恶——识:识别 B.以行劝惩——劝:奖励 C.至是钟数延见——延:邀请 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干:求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钟用尚书蹇义、胡淡等荐,擢知苏州——(广)用善骑射,***首虏多,为汉中郎 B.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前后守苏者莫能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孜孜爱民”的一组是( ) ①立捶***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②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③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④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⑤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⑥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刚一上任,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狠狠惩治了苏州那些舞文弄墨以奸求利的豪强猾吏,接着痛斥属僚中的一些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不仅办事周密,而且下大力气惩恶扬善,兴利除害,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老百姓把他当做神明看待。 C.因当初平思忠对况钟有恩,况钟上任后,知恩图报,不仅邀请他相见,待他礼节非常周到,还命令自己的两个儿子侍奉他。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直至死于任上。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苏州的知府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都没有一个比得上况钟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
六国论(节选) 苏辙 |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
六国论(节选) 李桢 |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罪秦( ) (2)曾无虚岁( ) (3)向使( ) (4)视秦无异也( ) 2.翻译两文中的句子。 (1)彼秦者将何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辙以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4.李桢认为六国与秦国相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 5.李桢以“未必不复增一秦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他以为六国“视秦无异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他观点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租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謇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 “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方技传》,有删节)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竞: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尉黄琬辟——辟:征召 B.应便拔针,病亦行差——差:减轻 C.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恒:经常 D.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收:逮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B.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C.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佗久远家思归,因日 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组是( ) A.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B.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佗针鬲,随手而差 C.语其节度,舍去辄愈——吾悔***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医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收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加粗的句子断句。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 “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 B.会天疾风——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 B.待公而食——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皆且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