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擿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擿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来源:江苏同步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擿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为治,于单赤务加恩,而御豪猾特严。讼者,抶不过十。诸所催科,预为之期,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隶莫敢至乡落。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九思节公费,甃以石,行旅便之。朝廷数遣中贵醮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九思搜故牒,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民无所扰。岁侵,谷涌贵。巡抚发仓谷数百石,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九思曰:“彼籴者,皆豪也。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为永利。(节选自《明史·徐九思传》)
  【注】①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②催科:催收租税。③中贵:有权势的太监。④盐引: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B.不许,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惧
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
D.甃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郡吏叩头请,不许/谁大王为此计者
B.请给赏,民无所扰/天将酬长厚者
C.使平价粜偿直于官/万钟则不辨礼义受之
D.漕水溢泛滥为田患/公使阳处父追之,在舟中矣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俄有吏空牒窃印者
B.而以余谷煮粥饿者
C.其山谷远者,则旁富人谷
D.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徐九思为民谋利的一组是(     )
①九思擿其奸,论如法 
②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 
③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 
④巡抚发仓谷数百石 
⑤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 
⑥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徐九思吏治严明,坚决处罚违纪官吏,尽管郡中上司求情也不赦免。治理百姓,则尽力施恩于孤苦无依的平民,严加管束邪恶奸猾的势力。
B.徐九思关心百姓疾苦,他翻修道路以方便交通,又在朝廷祭神扰民的情况下,请求动用府库中的盐税收入赏赐百姓,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C.徐九思处理政事灵活变通,灾荒年份巡抚平价卖粮,他认为只有富豪才有能力买粮,因而动用部分粮食无偿周济濒于死亡的饥饿贫民。
D.徐九思注意水利建设,为避免河水泛滥淹没良田,他兴建工程沟通漕河、盐河,使水溢时能泄水入海,水少时又不致干涸,使百姓永久得利。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隶莫敢至乡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C
4.C
5.A
6.①衙役中没有谁敢到乡村中去(骚扰百姓)。
  ②贫苦民众即使是平价也没有能力买进。
  ③于是按时价卖出其中一半,把钱交入官府。
  ④稻谷多,就让民众据自己体力分取背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醉书斋记

  于堂左岔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是也。条几二,一称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莆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只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痫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页,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迷见。客伺久,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
  他日忽自悔,诺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放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郭?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敝帽子。②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取。——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怪僻,
D.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族,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鲜红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组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囚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颜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竹床一,垒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铜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怜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槐严——遇:对待。
B.吾属将之偿——责:谴责。
C.斩以师——徇:示众。
D.妇人出——麾:挥手使……离去。
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陪邻
B.请战喻
C.不然,籍何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太尬父亲很生气,以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简策——陈:陈述
C.以婀娜之声——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五岭——薄: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逮来世,周子复生于斯——胡为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排比之句——则遣从事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法未始或紊——其所谓忠者不忠,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诗经》、《周易》同风——苏子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潭。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潭:往见
C.潭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给……吃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他事辞去——小易大,彼恶知之
B.访一元家所在——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秦王赵王击缶
3.下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5.断句和翻译。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敞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遂。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奶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弊娱君者退之。(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数量: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 ④康:大路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歌者——致:使……到来
B.行见公曰——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赶上
D.之百姓——委:任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三请,不许——徒行公曰
B.令国致乐不——狗马室妾,不厚乎
C.公驱,及康内——愿夫子幸存寡人
D.晏子返——断其喉,尽其肉,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     )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