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沈贞甫墓志铭(节选)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
沈贞甫墓志铭(节选) 归有光 |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①,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注】精庐:学舍。 1.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予屏居江海之滨——屏:收敛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 D.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胜:美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天乎命乎不可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D.而竟以病死,悲夫/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3.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B.归有光和沈贞甫是姻亲,两人志趣相投,常常用文字书信往来,交游甚欢。 C.作者写自己困顿不得志,又历经死丧忧患,狼狈不堪,世人嗤笑,但贞甫却不因世俗之风而改变对作者的态度,他与世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C 3.A 4.(1)即使是一个字的疑问,也一定来拜访我,加以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 (2)我十分敬佩他的志向,却担心他的气力使他难以继续(他的事业)。 (3)(我)常常去拜访他的学舍,(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讨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
答茅鹿门知县①二 唐顺之② |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如至鹿门所疑于我本是欲工文字之人,而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此则有说。 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吾岂欺鹿门者哉!其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以文字绝不足为也;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文莫犹人,躬行未得,此一段公案,姑不敢论,只就文章家论之。虽其绳墨布置,奇正转折,自有专门师法,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不足以与此。 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翻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捆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 然则吾之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乃其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也,鹿门其可以信我矣。虽然,吾槁形而灰心焉久矣,而又敢与知文乎!今复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①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明代散文家、藏书家。②唐顺之:曾督领兵船于崇明抵御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人称荆川先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殊:不同 B.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殆:恐怕 C.奇正转折,自有专门师法——师:师承 D.何则?其本色卑也——卑:低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岂欺鹿门者哉——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B.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虽其绳墨布置,奇正转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何则?其本色卑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作者“为文”观点的一组是( ) ①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 ②非谓一切抹***,以文字绝不足为也 ③未尝较声律……其本色高也 ④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 ⑤本色卑,文不能工也 ⑥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写给茅坤的一封信,信中作者以茅坤为知己,畅谈了自己对为文的看法与主张。 B.作者认为,为文应该像茅坤一样,做到超凡脱俗,虽然粗疏,但却少了世间的俗气与寒酸。 C.文章在阐述道理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今古只眼人” 与“尘中人”进行了对比评价。 D.文章有规矩与专门的师承法则,但也有一种精神、命脉和骨髓,更有为人本色作基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未尝操纸笔,***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③。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令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成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合。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 “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生安乎?”罪人闻之,成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③差:通“瘥”,病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解的一项是( ) A.数被嗟异——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 2.下列词语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组是( ) A.为母氏所养——愚池之东为愚堂 B.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尚令百姓系于囹圄——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发兵捕之,久不得/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习 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于 斯 见 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
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 |
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②,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③,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④:“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注】①高梁桥: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河上所设的桥。②西山:北京西郊名胜,是太行山支脉,众山连接,山名很多,总名为西山,又名小清凉山。③绀(gàn):天青色,深青透红之色。④中郎:袁宏道,字中郎。明公安人,与兄袁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最有成就的作家。⑤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 (1)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含义。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________ 何日挂进贤冠___________ (2)从唐宋到元明清,愈往后发展,古代的散文愈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可谓文无定格,惟求其新颖生动,具有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而晚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宗道就是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著称。他的散文清新活泼,“一扫王(世贞)李(攀龙)去雾”,对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本文就是这样一篇不拘格套的典范之作。请写一段赏析文字,说说与一般的游记文相比,本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1~4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就荒——就:即便 B.将有事于西畴——畴:田地 C.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D.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 2.对下面两组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悦亲戚之情话——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门虽设而常关——鸟倦飞而知还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3.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A.①向出征的士兵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 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到达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没有希望的。 B.①向出征的士兵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 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 C.①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 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 D.①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 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到达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没有希望的。 4.本文多处情托于物,情寓于景。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两句,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真实生命状态。作者以这样的景象表现归隐田园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这样的景象表现归隐田园的快乐之情。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