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上海模拟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⑦岂独一箸间:意谓不只辍箸不吃这点事。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
(1)影乃瘦(      )       
(2)进,生为之饱(      )
(3)织纺臼,佐读勤苦(      )  
(4)相国遽惊曰(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独妪居渡口/谓老人相国有旧     
B.书生用甲第相国/及
C.老人犹喜相公止于芋也/时、位移人也 
D.命妪煮芋进/污贿不饬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尚何芋是甘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老人所言三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5.根据文意,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益:更;更加。
  (2)再:第二次。
   (3)井:(从井里)汲水。
  (4)谢:道歉。
2.D
3.(1)为什么从前祝渡老人家的芋头又香又甜呢! 
  (2)(你)还会觉得(以为)什么芋头是甜美可口的呢? 
4.时、位之移人也
5.借事喻理,警戒世人不要因时、位变化而忘记过去、改变本性。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赠孙秋士序
[清]梅曾亮
  为名公子贵介弟,而无官于朝,无迹于场屋。斗室中课六七童子,十馀年主者不易姓,往来不过一二士。诗一卷,纸墨暗昧,读者卷舌滞口而不可舍去。敝衣冠,独行市中,断烂古书外不市他物。居近正阳门,不二三里,目不见朝报一字,不知何者为今日时事、达官要人。盖古之山林枯槁之士,无过于孙先生者,而今于京师中遇之,亦异矣。
  韩昌黎言居京师八九年,不知当时何能自处。夫士至京师不可居,困矣。然困有至非京师无可居如先生者,为愈奇耳。吾观东方曼倩及扬子云,皆非嗜禄利者,其居长安中甚落拓矣,亦卒不舍去。岂古今人之遇或同与?二子在当时,虽其遭遇若此,后之好事者或传其书,写放其貌,忻慕笑抃,而欲从游,则以吾所言如先生其人者,后人好事者见之,有不欲传其书,写放其貌,而欲从之游者乎?有不忻慕笑抃,而忘其为落拓于当世者乎?
  太史公班固书,屡言长安诸公贵人,皆不出其名氏,以其人日异月新,不胜识也。然而有名氏如二子者,落拓亦何负于人哉!曾亮交先生十馀年,今先生年六十矣,乃述其行之似古人者以为寿,以见寿莫寿于使后世知我为古人也。
  [注]①责介弟:高贵子弟。介弟,对别人兄弟的敬称。②场屋:科举考场。③主者:东家。④朝报:古代官报,刊载诏令、任免、奏章等。⑤东方曼倩及扬子云:东方朔,字曼倩;扬雄,字子云。皆西汉文学家。⑥写放:摹画。放,通“仿”。⑦忻慕笑抃(biàn):钦佩羡慕而欢欣鼓舞。
1.“秋士”是古代文化中特有的名称,高中课文《_________》对此有所论及。
2.第二段举韩愈、东方朔、扬雄为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孙先生作诗一卷,纸张陈旧,墨色暗淡,常使读它的人辨识不清又不忍放下。
B.孙先生经常穿戴破旧的衣帽,独自行走于集市,除了残破古籍外什么也不买。
C.东方朔和扬雄都不是贪图利禄的人,他们居于京师宁可穷困落拓也不肯离去。
D.班同《汉书》多不提京城达官贵人名氏,却留有落拓者如东方朔、扬雄之名。
4.从文末看,作者写这篇赠序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孙先生是一位让作者感到“异”、“奇”的隐士。请联系全文,评析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袁枚
  ①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②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③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④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⑤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⑥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罗浮:山名,在广东博罗县境内东江之滨。
1、解释下列加粗字。
(1)而游者皆日中_______________
(2)可箕踞,可偃仰_______________
(3)不观瀑之娱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得从容观(本文)——夫夷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B、当时建此亭者,仙乎!(本文)——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师说》)
C、公爱,何不记之(本文)——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鸿门宴》)
D、一以僧(本文)——较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者。(《六国论》)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1)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②段作者写“天台”“雁宕”“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瀑布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概述飞泉亭的与众不同之处。(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学画花者,以一株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学画山水,何以异此?盖如神游物象,身即烟霞,则意度自见。
  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深,近游之以取其浅。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泊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
  春山烟云联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节选自唐寅《六如画谱》)
1.请写出高中课本中张大千写的有关绘画的文章名《__________》。
2.“何以异此”中的“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3.以下对“如神游物象,身即烟霞,则意度自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好像神仙游览万象,身临其境在烟霞中,那么山水画意自然呈现出来了。
B.就好像神仙游览万象,自身化为烟霞,那么山水的亦真亦幻的自然呈现出来了。
C.就好像在物象之内神游,亲身站在山水之前,那么山水的风格自然呈现出来了。
D.就好像在物象之内神游,亲身站在山水之前,那么心中的画意自然呈现出来了。
4.作者认为画山水如何才能使“云气之态度活”,“烟岚之气象正”?(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写了三次“四时不同”,是否罗嗦重复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甲文:
  (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乙文:
  (勃)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瞿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选自《新唐书·文艺上》、《唐才子传》)
  【注】①三珠树,传说中的仙树,后喻指俊才。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勃六岁属文(  )
(2)赦除名(  )
(3)乃然曰(  )
(4)勃文,初不精思(  )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交构渐——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宿命其婿作序夸客——垣墙周庭,当南日
C.浮躁浅露——早缫
D.召沛府修撰——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两篇短文,概括王勃这一人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都督阎公开始时为什么“怒”,到后来又为什么又“极欢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赵韩王普为相,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吾已矣(  )
(2)上素嫌其人,不(  )
(3)普欲某人为某官(  )
(4)上意释然,卒之(  )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普立于宫门,久不去——启箧取一书而读
B.上晚朝——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C.岂得喜怒专之——刑惩罪,赏以酬功
D.以终天年——其出于此乎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五句话中,哪些可以体现这一点(     )
①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②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作者写了哪些细节?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