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陈公弼传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陈公弼传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县大——耸:震惊。
B.以公少年之——易:更换。
C.甲不能士——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其役——蠲:免除。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中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C
4.(1)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2)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3)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 ②渠魁:首领 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敏繁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营帅所掠赴郡讯之——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发饷——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及柳——且:将要
D.公仰视木使者曰——顾:回头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⑤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 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 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 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鉴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 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第:考取。
B.子无为——嫌:疑忌。
C.其守约束——俾 :使
D.时以执法平恕戴胄——方:仿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不及——公之逮由使也
B.极推引——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康——醉则更相枕
D.保邦未危——室西连中闺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上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庭前——徐:缓慢。
B.安可诸君子间——厕:置身。
C.之谷——惠:赠送。
D.船而去——刺:乘坐。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一见不能——吾尝终日思矣
B.先生岂人邪——尔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微之先生在——君以知燕王
D.告特来候谢之意——掭尖草,不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渔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微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秋冬则民山采____________
(2)各得其所便,民皆其生____________
(3)市令曰:“三月。”____________
(4)令数下,民不知所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写出了孙叔敖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5.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