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民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1.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相关知识,谈谈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如今这些人,非常厌恶屈辱,但仍然自处于不仁之地,这正好比既厌恶潮湿却又自处于低洼之地一样。  
  (2)国家没有内忧外患,趁这个时候修明政治法典,纵使强大的邻国也一定会畏惧你了。
2.这段文字中,孟子提出了“行仁政而王”的政治主张,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统治者应该修明政治,不应放纵享乐,否则只能自取其辱。(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注】  ①咻:喧哗打扰。②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和居民区。 
1.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信武侯靳歙,以中涓从(沛),起宛朐,攻济阳,破李由军。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斩骑千人将一人,赐爵封号临平君。又战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迁为骑都尉。从定三秦。别西击章平军于陇西,破之,定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侯各四人,骑长十二人。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略梁地,别将击邢说军菑南,破之。破楚军荥阳东。三年,赐食邑四千二百户。
  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邺。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饷道,起荥阳至襄邑。破项冠军鲁下,略地东至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击项悍济阳下。还击项籍陈下,破之。别定江陵,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生致之洛阳因定南郡。从至陈,取楚王信,剖符世世勿绝,定食四千六百户,号信武侯。
  以骑都尉从击代,攻韩信平城下,还军东垣。有功,迁为车骑将军,并将梁、赵、齐、燕、楚车骑,别击陈稀丞相敞,破之,因降曲逆。从击黥布有功,益封定食五千三百户。凡斩首九十级,虏百三十二人;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得王、柱国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三十九人。
  高后五年,歙卒,谥为肃侯。子亭代侯。二十一年,坐事国人过律,孝文后三年,夺侯,国除。
  太史公曰:信武侯靳歙高爵,从高祖起山东,攻项籍,诛***名将,破军降城以十数,未尝困辱,此亦天授也。  (选自《史记》,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中涓(沛),起宛朐——从:跟随
B.事国人过律——坐:同“做”
C.梁地,别将击邢说军茁南——略:忽略
D.身得江陵王,生之洛阳——致:招纳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明靳歙“破军降城”的一组是(   )
①击秦军毫南、开封东北
②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
③取楚王信,剖符世世勿绝
④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
⑤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
⑥坐事国人过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靳歙早年就跟随沛公,征讨四方,先后击破秦将李由的军队,后又在毫南、开封东北,打败秦军,被封为临平君。
B.靳歙在霸上时被沛公封为建武侯,迁为骑都尉,他髓汉王平定三秦,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信武侯,后又平定南郡,在陈县逮捕楚王韩信。
C.靳歙以骑都尉身份跟随高帝攻打代王,于平城击败代王韩信,升为车骑将军,后因他进攻陈豨丞相敞及进攻黥布有功,食邑增加到五千三百户。
D.靳歙一生为汉王征讨立下汗马功劳,但汉王却以怨报德,被以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的罪名削夺了爵位,并最终被免除了封地。
4.将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东击楚,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饷道,起荥阳至襄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敌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之以则凶——乱:指非礼义
B.寒暑未而疾——薄:迫近,侵袭
C.隆礼尊贤而——王:称王
D.以之也——文:文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韵一组是(   )
A.应以治则吉——故水旱不能使
B.殃祸与治世异——骊山北构西折
C.强本而节用,天不能贫——使六国各爱其人,足以拒秦
D.应之治则吉——而吾捕蛇独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与人事无关,人类能够认识并利用自然来为自己造福。
B.自然界怪异现象经常发生,君主英明,政局安定,就是怪异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危害。
C.卜筮在君子看来虽有天意,只起一种文饰作用,可普通百姓却认为这是神灵存在的具体表现。
D.夏禹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却把国家搞乱,所以太平和动乱不是天决定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答茅鹿门知县
唐顺之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至如鹿门所疑于我本是欲工文字之人,而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此则有说。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吾岂欺鹿门者哉!其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以文字绝不足为也;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文莫犹人,躬行未得,此一段公案,姑不敢论,只就文章家论之。虽其绳墨布置,奇正转折,自有专门师法;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不足以与此。
  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捆缚龌龊,满卷累牍,竞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
  然则吾之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乃其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也,鹿门其可以信我矣。虽然,吾槁形而灰心焉久矣,而又敢与知文乎!今复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  (《荆川先生文集》)   
  【注】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唐顺之,曾督领兵船于崇明抵御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人称荆川先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庭路径,与鄙意有契合——殊:不同
B.有委本末之别耳——源:事情本原
C.奇正转折,自有专门法——师:师承
D.何则?其本色也——卑:低劣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作者“为文”观点的一项是(   )
①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
②信手写出,如写家书……绝好文字
③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
④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
⑤本色卑,文不能工也
⑥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写给茅坤的一封信,信中作者以茅坤为知己,畅谈了自己对为文的看法与主张。
B.作者认为,为文应该像茅坤一样,做到超凡脱俗,虽然粗疏,但却少有世间的俗气与寒酸。
C.文章在阐述道理时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见识超凡之人”与“世尘之人”进行对比评价。
D.文章有规矩与专门的师承法则,但也有一种精神、命脉和骨髓,更有为人本色作基础。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未尝操纸笔***,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槁形而灰心焉久矣,而又敢与知文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高祖、卢绾同日生。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绾封为长安侯。
  汉五年冬,以破项籍,乃使卢绾别将,与刘贾击临江王共尉,破之。从击燕王臧茶,臧荼降。高祖欲王卢绾,为群臣觖望。及虏臧荼,乃下诏诸将相列侯,择群臣有功者以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卢绾,皆言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诏许之。汉五年八月,乃立卢绾为燕王。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
  汉十一年秋,陈豨反代地,陈豨使王黄求救匈奴。燕王绾亦使其臣张胜于匈奴,言豨等军破。故燕王臧茶子衍出亡在胡,见张胜曰:“公所以重于燕者,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豨等,豨等已尽,次亦至燕,公亦且为虏矣。公何不令燕且缓陈豨而与胡和?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急,可以安国。”张胜以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击燕。胜还,具道所以为者。燕王寤,而阴使范齐之陈豨所,欲令久亡,连兵勿决。
  汉十二年,汉使樊哙击斩豨。其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于豨所。高祖使使召卢绾,绾称病。上又使辟阳候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燕王,因验问左右。绾愈恐,闭匿,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令上病,属任吕后。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称病不行。
  其左右皆亡匿。语颇泄,辟阳侯闻之,归具报上,上益怒。使樊哙击燕。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四月,高祖崩,卢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绾为蛮夷所侵夺,常思复归。居岁余,死胡中。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注】  觖望:抱怨,不满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躲藏
B.击燕王臧荼——从:跟随
C.以胡事也——习:学习
D.今上病,任吕后——属:托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及高祖初起沛,卢绾客从
  果予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B.下诏诸将相列侯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燕所以久存
  求人可使报秦
D.公亦为虏矣
  若属皆为所虏
3.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绾与高祖刘邦自幼交好,高祖布衣时曾被地方官追捕,卢绾总是追随左右,不离不弃。
B.高祖平定燕王臧荼后,大封群臣,并力排众议,下诏封卢绾为燕王,以报早年追随之情。
C.燕王卢绾曾派张胜出使匈奴,阻止其救援陈豨,张胜却与臧荼之子勾结,私令匈奴助陈豨。
D.高祖刘邦追究卢绾之事,卢绾托病不出。后叛逃匈奴,但经常遭受匈奴掠夺,故常思回归。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于稀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